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案例名称我爱这土地科目语文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创作者课时两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新课标人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以爱国与思乡为主题的经典诗歌,表现了诗人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情感。这首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诗中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衬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心。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相对来说,情感已经较为丰富了,对于现代诗歌的把握,也较为到位。因此,这一篇文章,通过反复诵读来促使他们对诗歌的赏析,应该说是比较容易达到目标的事。但这一些必须由学生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来感悟和体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和理解作品,提高欣赏诗歌的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歌意蕴。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爱之情。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诵读诗歌,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领悟其象征含义。教学难点:学习领悟诗人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思想情感。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策略:本课教学的指导方针是“以读代讲”,即通过诵读体会诗意。共分为四个步骤:深情地朗读细腻地品读优美地解读丰富地联读,以此来让学生“以读促赏”,通过不断诵读品味诗歌的感情。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应的音乐以及相关图片等,将学生带入情境中,更好地把握情感。并且通过质疑、自主探讨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组交流讨论等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设计特色: 诗歌教学还是离不开诵读。教师不仅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各种学习资源,在进行不同形式的诵读上,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质疑、协作学习等,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当堂仿写诗歌,促使小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飞速提高,提高教学效率。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教室,课件教学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播放我的中国心歌曲,让同学们跟唱,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学生爱国的热情,进而让同学们说说看过的一些有关抗日战争题材的影视作品并谈感受。(如地道战地雷战等),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起去感受诗人热情澎湃、悲愤激昂的灵魂。(板书课题,作者)注意听歌,会唱的同学跟着哼唱,进入情境中。由大家熟悉的歌曲、影视作品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以更好地进入本课的教学中。(二)深情诵读,深入课文1.播放录音朗读,让学生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 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以稍慢、低沉的声音为主。) 3.划分诗的节奏。朗读诗歌必须讲究节奏,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根据习题的提示,边标出节奏边小声朗读。(师来回巡视着,指导有疑难的同学。) 4、老师作示范朗读。1.自由朗读2.注意听录音,注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和朗读节奏。3.小声试读,标出朗读节奏4.齐读,读出感情5. 朗读擂台赛。 找2-3名学生朗诵诗歌,师生共评。 新课标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先示范朗读,再让学生默读、单读、齐读和比赛朗读,在不断的指导中,学生朗读的感情逐步投入,渐渐融入诗人内心。(三)细腻品读,领会意蕴1. 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2.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 诗中“用嘶哑的喉咙歌唱”的“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这只“鸟”歌唱至死,最后“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对此应如何理解?4. 诗的第2节与第1节之间有什么联系?怎样理解最后两句诗之间的因果关系?再读诗歌,划出意象,并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在不断朗读的基础上,学生对这一篇诗歌的情感已经有了较深的理解,趁此抛出这几个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很容易让学生接受,并能很好完成任务。(四)优美解读,加深理解出示本文的写作背景(图文并茂),呼吁:作为中国人,我们一定要了解历史,铭记这段反映中国人民不屈不饶精神的历史。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这首慷慨激昂的诗。结合自己掌握的作者的资料,对照比较自己的生活环境,加深对作者写作意图的领悟。爱国作为人类高尚的一种情结,是诗歌创作永恒不朽的主题之一。联系实际,通过对作者写作背景的解读对引导学生学习非常重要,让学生对课文加深理解。(五)联系拓展,言于写作1.对比阅读刘湛秋的中国的土地,通过与课文的背景、写法、主题、意象等的比较,达到思想情感的升华,进一步感受到诗歌的感染力。2.假如诗人还健在,面对繁荣昌盛的祖国,还用我爱这土地抒情,他会怎样写?提示:变化诗歌的意象来想象创作,如家园、太阳、青春等。3.选择4-5位学生的作品来欣赏,师生点评。(投影教师的作品)朗读、思考、讨论后,小组代表发言,练习口语表达,写作训练,课堂内点评。在对比学习中提升意识,熏染情感,感受魅力,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加深对全文主题、意象、构思进行进一步的理解,让学生学以致用。(六)小结。这首诗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读了这首诗,相信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那份苦难的年代及诗人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的表白。(播放歌曲共和国之恋)八、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艾青 意 象 象 征 歌 唱“土地” 鸟 诗人自己 土地 受蹂躏的祖国大地 表“赤子衷心” 河流、风 愤怒的抗争精神 黎明 (光明的未来)解放区九、教学评价设计这一诵读品读解读拓展的教学模式,充分做到了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而且学生在这一节课中也充分实现了他们的主体地位,很好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退居主导地位,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学习。十、教学总结反思我爱这土地这课中,用新颖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读诗悟情。整个课堂以“读”来贯穿,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齐读;教师联系学生已有的信息储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以出色的表现赢得教师的赏识和赞美。在这种和谐上进的氛围中,师生共同鉴赏了这首经典的现代诗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