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汇报材料人民医院 xx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和县医改办的指导下,根据医改相关文件精神,院领导高度重视,并及时调整医改领导小组成员,制定了医改工作实施方案及14个相关工作方案。加强医院对医改工作的统一部署,统一安排,认真组织推进,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体制改革 通过院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并逐步建立、完善医院内部决策和执行机制,通过职代会的监督形成相互制衡机制。 二、运行机制改革 (一)分配制度改革 1在人事方面,我院实行院长负责制,做到按需设岗,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明确,公平上岗,层级聘用。 2在分配方面,今年我院聘请北京同合至诚医院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为医院制订了XXX人民医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该机制做到按劳分配、绩效优先和兼顾公平,能充分反映以质量为核心,重点向临床一线、风险岗位、关键岗位倾斜,取缔了绩效与经济收入挂钩、药品收入和单纯的经济指标的分配方法,并已于xx年6月份起实施。 1 3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具体效果较为显著,职工收入有所上升,职工满意度高于85.5%。 (二)破除“以药养医”,加强医疗服务管理 1我院于xx年10月31日开始执行药品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医院适当提高诊查、床位、护理、手术、中医五类75项收费,降低12项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检验的价格,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达到了“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要求。 2我院xx年的基药采购达480种,占整个药品采购的73.8%,基本满足患者就医的需要。 3医院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建立了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和异常用量警示制度。 4医院加强对高值耗材的管理,严格控制高值耗材的采购,今年高值耗材的医疗收入比例略有下降。 (三)深化支付方式改革 我县作为全省合医支付制度改革(总额预付)两个试点县之一,省支付制度改革办公室人员已到我县进行调研,通过前期数据收集、测算,省里初步方案已出台,结合实际将拟于xx年开始实施。 三、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 (一)在杜绝违规收费方面 1医院坚决杜绝开单提成,在病人入院时,与病人签订拒收红包协议书。 2 2医院加大对医疗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切实减少损坏群众利益的事件。 3加强对提升医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我院严格执行十五个核心制度,加强医疗业务,坚决抵制人情方、大处方,坚持合理用药,杜绝乱开药、滥用抗生素药物,确保医疗安全。 4加强了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二)在优化医院环境和服务流程方面 1xx年我院完成ICU与产科过道的连接,开设了军人、老人优先“绿色通道”,提供了双休日便民门诊服务,大大的方便患者看病就医。 2xx年12月,我院全力推进优质护理活动,力争xx年通过国家卫计委优质护理服务的验收。 (三)开展“学医为民、服务乡亲”义诊 今年2月份以来,巡回医疗活动18次,共义诊病人近4420人次,现场咨询人员6510人,发放宣传资料约11500余份,发放体检卡237张,发放药品30种,约合人民币10880元,参加义诊医务人员144人。xx年,在我院住院患者满意率达91.68%。 (四)xx年与xx年的医院综合改革具体指标变化情况 3 至我院开展医改工作以来,医院综合指标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进(除了门诊费用的药占比略有增加,但我院已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具体详见下表。 四、医院持续发展 (一)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目前我院已建成重症监护(ICU)、传染、急救3个临床专业科室。现正逐步打造特色科定,拟将骨科、心血管科和中医康复科建设成全市重点专科,血液 4 透析、病理、传染精神卫生等科室正在规划建设中。 (二)人才培养方面 大力引进高学历专业人员,近一年来已引进硕士生1名,副主任医师2名(正在洽谈3名),二本以上技术人员20名;每年安排200万专项经费,引进高中级人才;每年安排30万作为继续教育经费,以促进职业技术人员对新技术、新知识、新理论的掌握。 (三)增加医疗质量服务方面 1医院制定有明确的5年发展规划。 2xx年以来,我院住院出院患者为19624人次,比去年增加42%。 3医疗安全投诉,纠纷、赔偿明显减少,并均低于xx年的平均水平。 4我院还充分利用嘉兴市第一医院帮扶的机会,近一年以来已安排2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到该院进修、学习,该院也轮流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到我院蹲点指导,为提高我院人员素质将起到积极作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派出去、请进来”。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汇报材料人民医院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下一页查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