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8页
第2页 / 共28页
第3页 / 共28页
第4页 / 共28页
第5页 / 共28页
第6页 / 共28页
第7页 / 共28页
第8页 / 共28页
第9页 / 共28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现状与前景趋势报告目录1.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现状51.1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51.2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规模分析71.3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运营情况分析82.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存在的问题112.1社会关注度不够112.2行业人数不断减少112.3传统工艺冲击问题严重112.4传承人未被社会认可社会地位不高122.5非遗保护财政投入落实难度大122.6行业服务无序化132.7供应链整合度低132.8基础工作薄弱132.9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132.10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143.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前景趋势153.1非遗产业将是千亿级大市场153.2各非遗项目之间互动交流有待加强153.3“非遗+”的跨领域融合形式受到了广泛好评153.4线下渠道在非遗传播中占主导地位,线上渠道也朝气蓬勃163.5非遗项目积极探索电商发展模式163.6促进非遗交流切磋163.7非遗项目下沉,提高民众保护意识173.8延伸产业链173.9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173.10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183.11需求开拓184.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94.1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政策环境分析194.2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经济环境分析194.3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社会环境分析204.4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技术环境分析205.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竞争分析215.1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竞争分析21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21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215.1.3潜在进入者分析22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225.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235.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竞争强度分析236.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投资分析246.1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投资趋势分析246.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投资风险246.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投资收益251. 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现状1.1 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是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遗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并世代传承发展的精神财富,对于非遗的保护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工程。中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但早期的传承和保护更多是以民间的、自发性的保护为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是指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性质的生产、服务的单位或个体的组织结构体系的总称。深刻认知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定义,对预测并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前景,指导行业投资方向至关重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竞争力的最大激励。要完善新业态新领域保护制度,持续优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护环境,研究制定传统文化、传统知识等领域保护办法,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我国传统文化、传统知识的知识产权保护春天已经到来,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我国传统文化、传统知识等领域的优秀和精华所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更是响应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链的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产业生态逐渐健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非遗的保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学术及社会各界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参与方开始加入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中国非遗保护在政策制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都有了新的拓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由于历史发展发展和传承水平的不平衡,2019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中,华北、华东,华南的市场份额位列前三,分别为32.5%、23.6%和19.7%,增长率分别为10.1%、9.2%和8.6%,主要由政府和相关机构所推动,其他地区的市场规模也不断增长,西部地区、华中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市场规模占比分别为12.3%、6.9%和5%。1.2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规模分析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利好,越来越多的需求将会被释放,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将紧密结合产业上下游的资源,充分掌握用户需求变化,极大丰富行业应用场景。通过产品与服务质量的不断优化升级,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应用的爆发式增长。目前,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非遗产业将是千亿级大市场,“非遗资源”不只具有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等,还具备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并且,“非遗”具备一般资源所没有的优势不可复制性、唯一性以及稀缺性,这些优势使非遗经济价值的挖掘潜力十分巨大,未来将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特色产业的强大内驱力。非遗的独特性使其有很强的流量入口,互联网必将为非遗注入新的活力,非遗产业将带动千亿元级别市场。据了解,我国十分重视非遗传承问题。2019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规模达到1.64万亿元,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运营情况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市场运营情况分析主要需要从市场供给分析、市场需求分析、市场价格分析、市场供需平衡、行业盈利能力、行业运营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1) 市场供给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在一定的市场范围内可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的总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供给能力分析的时间也应考虑整个项目寿命期,市场范围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市场供给分析还可以分为实际的供给量和潜在的供给量,前者是指在预测时市场上的实际供给能力。2) 市场需求分析: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产品及服务结构调整问题不仅仅是对产品进行调整,还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分布结构、区域分布结构进行调整。未来一段时间内,行业整合、区域分布结构的调整、企业结构的调整都将是行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国家鼓励和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行业正逐步规范,全社会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众多机构和社会资本不断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有力的促进了该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3) 市场价格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规模增长相对照,用户需求也呈稳定增长趋势。市场需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价格,有利于行业规模不断增长和需求不断扩展,有利于保障行业正态良性发展。从长远的趋势看,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市场价格应该维持在较高的合理价位上。价格上涨和回落的过程,主要受人力资源、产品及服务优化、市场竞争、出行运输等各类因素影响,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价格产生一定波动,但是供求长期趋于增长稳定状态,长期向好。4) 市场供需平衡:供求平衡是指消除供求之间的不适应、不平衡现象,使供应与需求相互适应,相对一致,消除供求差异,实现供求均衡。实际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的市场供需存在的一定程度的供需失衡,需求端市场有待挖掘,供应端产品参差不齐。5) 行业盈利能力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的盈利能力主要受到行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行业服务周期、行业竞争程度、用户粘性等的影响。部分产品和服务存在投资大,回收慢,竞争激烈,用户粘性不高等现实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的盈利能力有待提高。为了行业的长远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的盈利能力急需改善。6) 行业运营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进入精品化、产业融合的新时代,行业的下半场真正开始了,未来考验的是用户运营能力和产业运营能力。企业之间竞争的并非仅仅是产品能力而是更多的在于运营能力。而嗅觉灵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企业早已开始转型,立足城市,不断提升其运营能力。2. 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存在的问题2.1 社会关注度不够主要是因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慢慢背离,导致人们的关注度也逐渐下降,导致其逐渐消失;其次,保护思想过于陈旧。当前,虽然也有一些地区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但是相应的保护理念、措施却未得到及时更新和完善,这也是其保护工作水平一直难以得到显著提升的主要原因;最后,不论是保护工作的具体开展,还是工作团队的组建、培训等,都离不开资金的有力支持,但就目前来看,国家、相关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投入的资金还未取得理想效果。2.2 行业人数不断减少目前因为传承方式的影响,导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数不断减少,其中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以及社会传承属于主要的传承方式,其中以家族传承为主,传承过程中涉及的轨距非常多,导致传承团队人数不断减少,部分门类的传承规则还涉及“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这一促使许多文化不断走向衰败。2.3 传统工艺冲击问题严重伴随着社会与经济技术的发展约束,导致许多的传统工艺遭受明显冲击,部分门类的传统材质已经很难找到,再加上传统工艺费时费力,导致许多从业者并不愿意参与,导致其逐渐走向衰败。2.4 传承人未被社会认可社会地位不高一方面从事非遗的传承人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年轻人会觉得从事这项工作成就感不足,不能很好地实现自我价值,从而放弃进入这个行业;另一方面是现在的年轻人缺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缺乏感情,缺少认同感。这些因素促使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的矛盾凸显出来,导致非遗人才出现了断层,这种现象是十分危险的,将危及传统非遗技艺的传承。2.5 非遗保护财政投入落实难度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但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将非遗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的地方还不多,对传承人的经济补助不到位,非遗的普查、发掘、整理、评审、保护、利用等工作受到了制约。有的传承项目因缺少资金支持而面临断层,许多民间老艺人生活窘迫,无法带徒授艺,非遗的展示展演因缺少必要的经费保障而不能经常性开展工作等等,这些都影响了非遗的传承和保护。2.6 行业服务无序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标准不成体系。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业人员等个人能力,难以形成规模化管理与复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服务质量难以控制,导致质量问题频发。监管缺失,严重影响用户体验。2.7 供应链整合度低 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供应链及服务流程复杂。小型企业难以为继,初期投入过大,很难打价格战。 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产品标准化程度太低,导致生产周期长且成本高。2.8 基础工作薄弱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不完善,行业相关技术积累和基础设施都比较薄弱,相关体系建设滞后,管理、规范、产品、监测等能力亟待加强。目前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能力还不能适应工作需要。2.9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近年来,尽管我国政府颁布了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环境税收政策和消费税的结构调整政策,但是由于这两种税收的作用对象狭窄,因而对非物质文化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