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0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5页 / 共10页
第6页 / 共10页
第7页 / 共10页
第8页 / 共10页
第9页 / 共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康乐县草原资源普查工作实施方案一、草原资源普查的背景和意义康乐县位于甘肃省中南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南端,洮河下游西侧,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陇中农区向甘南牧区过渡地带,位于东径10324一10349,北纬34543527 。是一个以种养业为主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县内大部分区域属高寒阴湿地区,年平均温度7,平均海拔2000.1米,冬春冷季漫长,四季分明,是全省的肉牛产业大县之一。全县辖15个乡(镇),152个行政村,农户49447户,农业人口 24.05 万人,土地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2012年全县草食畜饲养量达38.54(万头、只),其中肉牛饲养量16万头,出栏6.5万头,畜牧业增加值1.7亿元,占大农业增加值的30%,草食畜牧业尤其是肉牛产业呈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康乐县天然草原面积25.27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 15.6 %,其中可利用面积23.98万亩。占天然草原面积的95 %,草原类型主要有温性草原、温性草甸草原和高寒灌丛草甸。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县组织开展了第一次草原资源普查。三十多年来,草原资源普查数据为制定草原保护建设规划、实施草原生态工程、发展农区经济社会事业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然而,由于当时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第一次草原资源普查数据已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草原资源的现状,影响到制定我县草原保护建设政策措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宏伟蓝图的实施,国家对草原保护建设的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草原基础信息的作用日益重要,组织开展第二次草原资源普查已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开展草原普查,全面掌握草原资源本底数据,分析评价草原资源和生态现状,可以为今后科学制定草原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为落实基本草原保护、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等草原保护制度,规范完成草原承包并确权登记发证,加强草原资源管理夯实基础,为解决上一轮草原资源普查存在的问题,促进草原补奖政策和各项草原保护建设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信息保障。二、草原资源普查的任务和主要内容(一)普查任务本次普查的草原范围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所界定的草原,即天然草原(包括草地、草山和草坡)和人工草地(包括改良草地和退耕还草地,不包括城镇草地)。普查的主要任务是:查清全县草原资源状况,主要包括草原面积、类型、分布、群落特征、生产能力、载畜量、草原等级;调查全县草原生态状况,包括退化、沙化、盐渍化空间分布及面积;调查全县草原利用现状,包括利用方式、利用强度,开垦、占用情况以及草原保护、建设情况等;完善草原数据库系统,为逐步实现数据库管理共享平台奠定基础。(二)主要内容1、草原资源调查(1)草原面积、类型及分布在遥感判读基础上,结合外业路线调查,确定草原类型界线及分布,并结合高程数据,计算各类型草原的面积,汇总草原总面积。(2)草地生产力及利用现状调查1、根据各类型草原外业调查定位点实测数据,结合相应点植被指数采样值,分别拟合并建立不同类型草原产草量估算模型,估测各类型天然草原产草量及载畜能力,并调查确定草原的利用方式。2、人工草地及饲草料资源调查。包括人工草地留床面积、牧草品种和产量、草产品加工及销售情况、农副产品饲料化资源化利用情况及数量。3、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以及草原鼠虫灾害调查。按退化、沙化、盐渍化递度变化分别布设调查样地,进行植物群落及土壤的相关指标调查,并辅以遥感技术调查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分布及面积。采取定点监测手段开展草原鼠、虫害情调查。4、自然条件调查。包括气候条件、土地条件、水资源条件和生物资源条件调查。5、社会经济条件调查。包括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三、草原资源普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一)技术路线本次草原普查的技术路线是,在典型区调查和路线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3S一体化集成技术在空间定位、分析和管理以及可视化表达等方面的优势,以SPOT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统一标准和程序,快速、准确、高效地完成全县草原普查工作。遥感数据2.5m分辨率预处理增强处理叠加本底资料草原、土地利用、行政区划等专业图件专业图件数字化数字图件解译分类草原类型划分实地校验地面监测样地监测路线监测植被构成、地貌地形高度盖度、土壤特性生物量、地表特征利用方式样地调查鲜草产量植被指数提取估产建模产草量估测社会经济、气候、水文、农牧业生产等基础资料草原资源数据库信息交换与服务(技术路线流程图)(二)调查方法1、收集资料。主要收集资料包括:植被图、草地资源图、土地利用图、土壤图、气候图等;动植物名录,濒危、保护以及其它具有重要生态或经济价值的动、植物资料;气象、水分、土壤等资料;农牧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购买遥感影像、基础地理数据等。2、外业调查。外业调查是获取草原植被特征、草原分布界线、草原类型、植物种类、覆盖度、产草量、高度、频度以及标本的采集、植物图谱的拍摄等要素的主要手段。外业调查以线路调查和样方布局(典型地段布设样地)为依托,在分析和了解调查区域草原植被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遥感影像特征,草原类型分布状况和交通条件,以各乡镇为地面调查基本调查单位,选择和确定野外调查路线。所选调查路线要横穿主要地貌类型单元和所有草原植被类型,同时还要考虑调查区的显著地形、地物和主要标志点。以样方调查为主地面调查,采用重点区域均匀布点结合路线调查进行,主要获取草原植被特征、草原分布界线、草原类型、覆盖度、产草量、地表状况以及水文、土壤等要素。草原类型调查,选择草原利用方式变化小和各类草原典型地段设置调查样地。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调查按退化、沙化、盐渍化递度变化分别布设调查样地。在外业调查过程中,同时采取入户访问调查的方式,了解当地草原鼠虫种类及危害区域、人工草地种植及草产品加工利用、农副产品饲料化资源及利用、畜牧业经营等情况。3、遥感数据处理及分类。利用遥感数据处理及分类方法,主要调查草原各项内容的面积与空间分布状况。首先以分类影像反映出的形、色、面积为主要指标,确定地类的基本界线, 作为判读耕地、草原、居民点和水域等的一级分类的界线。再参照海拔、地带、地形地貌特征、土壤质地等要素,并结合第一次草原调查形成的草地类型图和实地采样,确定判译标志,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监督分类,初步划分草原类型。在初步分类的基础上,确定地面调查路线,并根据地面路线数据,结合植被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点,以及坡度、坡向和高程(海拔高度)等数据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对草原初步分类结果进行修正。4、植被指数提取。应用遥感植被指数值结合草原类型图,估测草原类型的产草量。按照不同的草原类型从遥感影像中提取适用的植被指数,利用植被指数与地上生物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不同类型草原的估产模型,计算草原地上生物量,再结合利用率计算出各类型草原的产草量。5、数据整理与精度验证。按照统一标准,以县为单位,分别按调查内容进行原始调查数据的电子化,制作各类图件,汇总统计数据,并对不同时期调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采用抽样检查的方法,进行实地验证,或依靠其他来源的数据与本次调查结果相对比进行验证。对经验证的结果,由有关方面专家组成审核小组,以县为单位进行调查成果抽查、修正。最后依照相关法规及政策,及时公布调查成果。(三)技术要求1、草原分类系统确定。本次普查的草原分类系统在1988年3月农牧渔业部印发的中国草原类型的划分标准和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本次调查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完善,并经专家论证后确定。2、基础数据选择。基础底图采用15万地形图。并辅以项目区1:5万行政区划图、第一次草调草原类型图和草原利用现状图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等基础图件。草原类型及退化、沙化、盐渍化的遥感调查,采用2.5米分辨率SPOT卫星遥感影像。产草量遥感调查,采用近期MODIS卫星植被指数最大值合成图。3、执行相关技术规程。本次普查中地面调查、遥感数据处理、草原等级划分、退化标准分类等均按照国家、行业及地方相关标准和规程执行,并根据普查工作的需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规程。4、成果图件标准。图件采用110万比例尺。误差范围和精度符合相关要求。四、实现目标(一)康乐县草原资源调查报告;(二)康乐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调查报告;(三)康乐县草原资源类型图;康乐县草原类型图; (四)康乐县草原资源等级图;康乐县草原等级图;(五)康乐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分布图;康乐县草原退化、沙化、盐渍化分布图;(六)康乐县草原资源数据库;康乐县草原资源统计资料。五、进度安排本次草原普查工作于2013年7月开始,到2015年5月产生基本数据,全面完成普查目标任务。2013年7月:成立相关机构,制定技术方案,培训技术人员,收集基础资料,购买遥感数据和相关设备、工具。2013年8月2014年10月:进行外业调查工作,同步进行影像解译及分类,相关专业图件的处理及校正,草原图斑勾绘、转绘上图。2014年11月2015年5月:汇总草原类型、面积和分布等基础数据,编绘草原类型图等专业图件,汇编形成全县草原资源调查报告及相关图集。六、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本次草原普查工作在省草原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组织开展。县上成立了以副县长马永忠为组长,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马生杰、县财政局局长宋永强、县畜牧局局长马少飞为副组长,相关成员单位领导为成员的草原普查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畜牧局,并成立技术指导组。明确工作职责,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加强组织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工作方案制定审批并上报备案、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工作经费的落实。县草原技术推广站和草原监理站具体实施本辖区内草原资源普查工作,根据州上的实施方案研究制定详尽的工作方案,并完成外业调查等各项任务,按工作进度提交外业调查数据。(二)资金保障根据省农牧厅甘农牧发2013200号文件和9月5日州政府召开的草原资源普查工作启动会议精神,本次草原资源普查工作所需遥感数据购买、影像处理设备和工具购置、技术培训、专家咨询等经费由省上解决,工作经费由省上适当给予补助,县财政解决启动资金15万元,保证资金及时到位,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三)技术保障本次普查以遥感信息系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面定位系统GPS为主要技术手段。采取参加省级培训和州、县(市)分级培训的方法,对技术指导组和调查队伍进行集中培训,技术指导组主要协调解决调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疑难问题,指导开展外业调查、数据汇总统计和分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