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6课时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目标】1.认识到有的物体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作导体;有的物体不易导电,这样的物体叫作绝缘体。导电性是材料的基本属性之一。2.根据检测要求制定一个小组的研究计划,并完成设想的计划。实施有关检测的必要步骤,并整理实验记录。3.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识到井然有序的实验操作和形成安全用电的意识是很重要的。【教学重难点】1.检测身边的物体是否导电。2.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判断物体的导电性。【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木片、塑料片、陶瓷、纸板、橡皮、布、丝绸、皮毛、钢管、玻璃、铅笔、铜丝、铅丝、铝丝(易拉罐)、铁丝、卷笔刀、硬币、导线、插座、20种待检测的物体、一个电路检测器、一份科学检测记录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聚焦问题 在连接电路时,我们为什么要把导线两端的塑料包皮剥开?哪些物体容易让电流通过,哪些物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1.实验前,明晰实验设计方案。 我们可以借助电路检测器来检测物体的导电性。 选取身边的20种物体,用电路检测器分别检测它们的导电性,并记录下来。(1)先检查电路检测器能否正常工作。(2)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3)用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物体的两端,检测物体的导电性,做好记录,并与预测进行比较。(4)将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物体放在一边,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放在另一边。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吗?2.实验中,围绕问题展开观察。(1)你预测被检测物体能否使小灯泡亮起来的认识依据是什么?(2)导体与绝缘体的异同点在哪里?3.实验后,汇报交流实验现象。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1.整理检测记录。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哪些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我们对物体导电性的预测与实际的检测结果相同吗?我们检测的结果都一样吗?2.我们通常将那些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将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在检测的物体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3.下图中这些物品的哪些部分是用导体材料制成的,哪些部分是用绝缘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这样选用材料?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安全提示: 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如果我们触及了家中使用的电路,电流就会通过人体而危及生命。所以,我们要保护好电器的绝缘部分,不能触摸导体部分,还要注意不要把水溅到电器上。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哪些设施是绝缘体做的,哪些是导体做的。2.描述绝缘材料的用处,理解各种材料的作用。提醒学生要好好保护电器设备上的绝缘体部分,注意安全用电。3.概括:我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在人们不需要的地方阻断电流。【板书设计】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2.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3.在潮湿的空气中或较强电流下,人体、自然界中的水和大地等都将成为导体。【教学反思】从课堂上的反馈情况看,导体与绝缘体这两个科学概念学生以前可能都听说过,但是在认识上是比较模糊的。学生在以前的探究活动中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为什么导线的外面用塑料皮,而里面用铜丝?为什么小灯座、电池盒的有些部分用铜来做,有些部分用塑料来做?教材通过用电路检测器去检测20种(甚至更多)物体能不能使小灯泡发亮(在检测前让学生先作出预测,并强调重复几次)的实验,凸显了探究活动的价值,强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生成概念、内化概念。如果说起初的概念是模糊的话,那么,活动后的概念将是深刻的、影响深远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