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民族学史复习题名词解释和论述题1. 万物有灵论 亦称“泛灵论”。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于1871年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对该理论做出系统阐述。他认为原始人在形成宗教之前先形成“万物有灵”的观念。人们基于对影子、水中映象、回声、呼吸、睡眠,尤其是梦境等现象的感受,觉得在人的物质身体之内存在着一种非物质的东西,使人具有生命;当这种东西离开身体不复返时,身体便丧失活动能力和生长能力,呼吸也随之停止。2. 简述马林诺夫斯基的学术成就 a培养了一大批学生并后来成为著名的人类学家,如埃文思普里查德,利奇,费孝通等。 b 从不同的角度解释文化的功能理论;认为文化是由于需要而产生的理论;先开始研究民族学、人类学、经济生活制度方面的内容。 C 开创了“参与观察”式的田野调查工作,并在方法论上做出科学的规则(学习当地语言,生活一年或一个季节性周期以上)。 d 通过学科训练树立科学的态度;开创学习并使用土著语言进行参与观察和记录等。3. 泛埃及主义 这是一个被称为英国传播学派所倡导的理论及它的学术代表,只因为其倡导者GE史密斯是曼彻斯特大学解剖学教授,所以学术界又俗称之为曼彻斯特学派。其学术主张是:地球上的人类文明和文化,全部以古埃及为中心和发祥地,人类社会所有的文化,包括所有的高级文化的元素,都是从埃及尼罗河流域的文化传播开去形成的,所以被称做“泛埃及主义”的传播论。这种近乎武断的传播论在学术界又被称为“极端”的传播主义或“超传播主义”,借以指责它过分强调传播而忽视各地各民族自身的文化创造潜能。4. 法兰克福学派法兰克福学派是以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研究中心”为中心的一群社会科学学者、哲学家、文化批评家所组成的学术社群。被认为是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一支。其主要的人物包括第一代的阿多诺、马尔库塞、霍克海默、弗洛姆以及第二代的柏格、尤尔根哈贝马斯等人。 社会研究中心成立于1924年,但要到1930年由霍克海默成为机构主任之后,才转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考方式,包括以马克思及黑格尔、卢卡奇、葛兰西等人的理论为基础,对于20世纪的资本主义、种族主义及文化等等作进一步的探讨,并借助马克斯韦伯的现代化理论和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他们最大的特色,在于建立所谓的批判理论,相较于传统社会科学要以科学的、量化的方式建立社会经济等等的法则规律,他们则更进一步要探讨历史的发展以及人的因素在其中的作用。阿多诺提出的文化工业、哈贝马斯提出的哈贝马斯沟通理性等,都是批判理论的重要概念之一。 5. 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是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的一个种族类型。俾格米分布在非洲中部,以及亚洲的安达曼群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大洋洲某些岛屿。俾格米人的体质特征是身材矮小,头大腿短,皮肤暗黑,鼻宽唇薄,头发卷曲,体毛发达。依靠狩猎采集为生,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非洲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罗人”,亚洲俾格米人又称“尼格利陀人”,但至今尚未发现两者之间有遗传上的联系。6. 简介德奥传播学派的代表人物首先提出文化传播问题的是德国人类学家弗里德里希拉策尔,他所倡导的“传播主义”成为“传播学派”的理论之源。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还有弗里兹格雷布纳、莱奥弗洛贝纽斯、威廉斯密特等。这些以德国为主,包括奥地利等国的学者组成了人类学界早期的“德奥传播学派”。(1) 拉策尔德国地理学家兼民族学家,传播主义的先驱, 他十分认真地研究了自然环境对一个民族的内部生活和文化形成,以及各族之间交往的性质产生影响的一切形式。关于这一点,拉策尔在最后一部巨著土地和生活中讲述最为详尽。(2) 格雷布纳 弗里茨格雷布纳是德国的民族学家。他的“文化圈理论”的源流除了吸收拉策尔和弗罗贝纽斯理论外,其思想根源是新康德主义历史哲学流派。格雷布纳企图把民族学变为严格的历史科学,而且把它同自然科学区别开来。格雷布纳的主要著作: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3)施密特奥地利民族学家、语言学家。施米特把格雷布纳的 “文化圈”理论作为他立论的基础,并用瑞典生物 学家科尔曼的俾格米理论加以补充。施米特的基本观点,简要地说:他给格雷布纳的“文化圈”理论赋予了世界历史性阶段的性质,提出了文化圈和文化层进一步扩散和迁移的观点。主要著作 澳大利亚语言的分支、南美的文化圈和文化层等。7. 试评德奥传播学派传播论学派虽然风行一时,但是由于它过分强调了传播的作用而忽视了每一民族都有其独立创造性的一面,因而最终走进了死胡同。他们把文化现象同其创造者即人和人民割裂开来,无视作为创造力量的社会的人的作用,因而或者把文化完全机械地理解为只能在空间上移动的僵死事物的集成(格雷布纳),或者把文化看作是某种不依赖于人的活生生的独立的机体(弗罗贝纽斯),或者出现全部文化在一个点上一次产生和以后才分布于全球的思想(埃利奥特史密斯,佩里)。传播主义者各种具体理论的牵强附会和毫无根据,就是这个根本缺陷造成的。他们所主张的一个或数个全世界的发明中心的理论,已经为当代科学所否定。不过某些经过修正的观点,如许多文化特质可能起源于数量有限的社会之中,以后再通过模仿和迁徙而扩散,则逐渐为人所接受。除此之外,传播学派对于很多重要问题,均难以回答。例如:为什么某一特殊的文化因素会在某一特定地点产生?为什么会产生传播?为什么人类集团在接受外来的影响时会接受某些文化因素而屏弃另外一些?工具或技术的传播借用与宗教或风俗习惯的影响能否同等看待,等等。尽管如此,传播学派仍然有其积极的建树。传播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同抽象地、在时间和空间之外考察人及其文化的进化主义者相反,传播主义者完全合理地提出了各族间具体的文化联系问题。他们指出了被进化论学派所忽视了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现象,这就是不同文化之间互相接触、互相作用的模式的区别;人类集团互相适应的方法以及他的适应自然环境的方法之间的区别。9. 文化的超有机体 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提出的理论。克鲁伯认为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它包括语言、社会组织、宗教信仰、婚姻制度、风俗习惯以及生产上的种种物质成就。这些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具有“超生物”或“超机体”的性质,且也是超“个人”的。它当然与遗传无关,与种族无关。说同一语言的人可能属于不同的种族;不同种族也可以说同一语言。语言是不固定的,今天的语言不同于往昔,嗣后也还会变化。而种族遗传则比较稳定。语言的情况如此,文化的其它方面也是这样。文化有其发生、发展和消失的规律,每一文化都有它的独特的特点。这些都不属于生物的范畴。这个观点为批判种族主义妄图把文化成就当作种族优劣的表现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理论武器。10. 人类文化发展的非规律性(文化独立论) 文化独立论美国博厄斯学派的理论,又称“非决定论”,一种与文化的地理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直接对立的观点。认为文化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任何用单一原因推论文化形式的做法都是错误的,文化现象极其复杂,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每一种文化的形成都有生物的、地理的、历史的、经济的影响,各种影响对文化特性的形成无疑都是决定因素之一,但都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地理环境或经济条件虽然都能影响文化,但其影响的程度要视文化本身的性质而定,并且只能影响文化的细节,不能决定文化的模式,而文化反过来限制着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发展。这种理论特别这种理论特别强调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否定。11. 文化区 文化区就是指具有相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占据的地区,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具有独特的统一体功能的空间单位。文化区的概念是20世纪的产物,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等首先使用了这个术语。人类学家的文化区最初是为了用地图表示和划分南北美洲种族类型的一种有创见的手段。12. 文化模式论文化模式通常就是指一民族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积累的各部分文化内容之间彼此联系而成的系统的文化结构表现。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模式是相对于个体行为来说的。她认为,人类行为的方式有多种多样的可能,这种可能是无穷的。但是一个部族、一种文化在这样的无穷的可能性里,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些,而这种选择有自身的社会价值取向,选择的行为方式,包括对待人之生死、青春期、婚姻的方式,以至在经济、政治、社会交往等领域的各种规范、习俗,并通过形式化的方式,形成风俗、礼仪,从而结合成一个部落或部族的文化模式。13. 基本人格论 文化人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诞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有A卡迪纳、林顿和E萨皮尔。其特点是着眼于理解一个社会系统中文化的组成、文化传统的传递、延续和发展的心理过程和状况。主要对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文化与人性的关系;文化与典型人格的关系;文化与个别人格的关系。具体说来,便是一个社会如何教育儿童学习,接受文化传统;这一套儿童教育方式如何影响其人格形成;基本人格构成如何趋向于文化典范;异常行为的文化心理因素及过程;文化传递过程中容许变迁和发展的可能等。这种理论的研究者认为,社会化过程是个人与文化传递的关键所在。它利用奖惩,利用肉化了的双亲偶像、利用升华的欲望,使社会成员都纳入文化所期望、要求的轨迹之中。这样,每个社会成员有许多个性因素是共同的。这种共同的因素便是基本人格。14. 简述摩尔根对民族学的主要成就(1)对氏族社会的科学说明。摩尔根的伟大功绩,就在于他在主要特点上发现和恢复了我们成文历史的这种史前的基础,并且在北美印第安人的血族团体中找到了一把解开古代希腊、罗马和德意志历史上那些极为重要而且至今尚未解决的哑谜的钥匙。可以讲古代社会一书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补充。(2)首先使用了问卷调查方法进行人类学的研究,并在易洛魁部落进行考察工作,收集的资料可靠、翔实、丰富。(3)利用对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来考察和划分家庭制度的类型与历史发展,这种研究途径是摩尔根首创的,为人类学研究开辟了新思路。后来,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默多克在摩尔根开创的研究基础上,比较完整地概括了世界上六种主要亲属称谓制度。(4)利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原始社会的发展与分期,指出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明和发现”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恩格斯指出:“摩尔根在美国,以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发现了40年前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史观”。15. 简述历史学派的方法论特点 1、 反对演绎法,重视归纳法 博厄斯反对演绎法,反对资料不足就匆忙得出结论。他的治学方法主要是归纳法,即重视实验、实证,强调个性和相对性,注重实地调查,主张应当寻找特定文化的历史脉络,强调以客观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研究对象和所收集的资料,主张让历史和资料本身来讲话。这种研究方法导致了博厄斯的人类学研究基本上只是资料的搜集,而缺乏必要的理论建构。2、重视田野调查及其科学性(1)田野调查:博厄斯认为必须重视具体的实地田野调查,且调查一定要参加到被调查对象的生活中去,还要站在被调查者立场上思考问题、观察问题。(2)田野调查必然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对社会文化系统的了解,需要多学科相结合进行。3、具体研究方法博厄斯指出: “在某部落全部文化关系的实际中,详细研究风俗习惯,及调查研究某部落与邻居部落间的地理分布。”这种方法能够提供一种正确的历史原因,它至少可以做到:(1)揭示环境条件,这个条件已创造或变更了文化成分。(2)可能理清心理学上的因素。(3)可能实现历史的连接。16. 简析英法两国结构理论的不同 法国二战后在民族学界影响最大的学派是结构人类学派。法国和英国的“结构”理论是不同的。英国的结构主义表现在一大批杰出学者的著作中,而法国的结构主义实质上只有一个唯一的代表列维斯特劳斯。英国的结构主义者在自己的研究中是从现实的具体共同体(部落、人民、国家)出发的,并且研究每一个这样的共同的结构;而法国的结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