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5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5页 / 共15页
第6页 / 共15页
第7页 / 共15页
第8页 / 共15页
第9页 / 共15页
第10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2022年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 指总量经济活动,即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以下是办公室欧阳老师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重点一、优化财政税收体系 应对经济下行,当前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核心内容是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一方面要从税收角度入手,着力推进营改增进程,另一方面也要进一步大力清理对企业的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从而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同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势在必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应按结构性减税的方向进行,即应以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的个人所得税水平、提高高收入群体所得税水平为基本方向。 也要着实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尽快实施房地产税和遗产税。房价的过快上涨对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使得整个社会的消费缺乏长期支撑,且导致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从而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同时,房地产行业的过度繁荣,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 二、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问题,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必须认真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落到实处。 到目前为止,去产能取得较为明显的进展,2022年的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任务目标都已超额完成。但是2022年去产能仍然面临着十分艰巨繁重的任务,特别是一些地区仍然对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担心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发展。我们要增强群众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信心与决心,落实去产能任务。 去库存虽取得一些成绩,例如,房地产的销售面积大于竣工面积,房地产投资增速趋稳,但是去库存总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并且中国房地产市场分化现象较为严重,一、二线城市商品房价格一路高涨,需要注意防范泡沫;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进展较为缓慢,仍存在许多困难,需逐步推进。 去杠杆工作难度很大,目前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企业的杠杆率偏高,居民杠杆率增长速度很快。要实现去杠杆,不仅要调整产业经营政策,还需要货币政策的积极配合。 降成本方面取得明显进展,除了企业自身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创新促发展、竞争求提高之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努力减轻企业负担,特别是由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变的税制改革,为实体经济降成本注入重要动力。 补短板的最大问题在于如何引导社会资金流向短板部门、短板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和落实的PPP项目仍在起步阶段,其以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关系居民生活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关系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大中型工程建设等短板项目中为主要目标,未来要想真正做出成效,还需要认真推进配套改革,更要转变观念,补好制度短板和思想认识短板。 三、适度扩大总需求 我们在重点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不可忽视需求侧问题。扩大需求空间可以为推动供给侧改革创造更大空间。应对当前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需要适度扩大总需求,特别是国内需求。在内需中重点是扩大消费需求,同时不能忽视投资的作用。投资的增加对国民收入的增加具有乘数效应,某一部门的一笔投资,不仅会增加有关部门的收入,也会增加其消费。这些消费又形成其他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使得国民收入成倍增长。 当前需要高度重视投资对于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解决好投资的投多少投到哪谁来投的问题。投多少的关键是保证投资的效益水平,而投资重点应该是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高科技产业。关于谁来投,当前这个问题的焦点是民间投资增长速度过低,民间投资信心不足。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为8.2%,其中,民间投资只增长了2.5%。而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第二三产业民间投资的增长仍显乏力。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已经采取了大量政策措施促进民间投资增长企稳回升。通过减税和降低社保缴费等减负政策的实施,特别是大力推进PPP项目,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改善的工作初见成效。其中创业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其重要内容,大批优质的创业创新项目受到民间投资的青睐。2022年宏观经济政策7大变化更有力,更务实 赤字水平会不会提高? 积极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将主要根据经济运行变化情况调整力度和节奏 2022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是稳中求进,作为重要的宏观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总基调不会变,但会更有力度、更有效,财政收支运行也将保持平稳态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说。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意义重大,现在经济企稳回升基础尚不牢固,明年需要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支持。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胡怡建认为,经济增长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积极财政政策能够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发力稳增长:在供给侧,通过营改增、资源税改革、小微企业税收优惠等措施,激发新的发展活力;在需求侧,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把沉淀的财政资金挖出来,让财政资金产生更大效用,这也是财政政策积极有效的表现。白景明说,通过推进预算制度改革,财政部门更严格地执行预算安排,以前那种年底突击花钱的现象减少了,财政资金得到更及时合理的使用。 2022年,我国将财政赤字率提高到3%的水平,增加5600亿元,主要用于减税降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有力支持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那么,明年赤字水平还会再提高吗? 积极财政政策仍有空间,将主要根据经济运行变化情况调整力度和节奏。胡怡建预测,明年财政政策总体会保持今年的赤字率水平,如果经济面临更严峻的形势,则可能进一步提高赤字水平。 近期,国际石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给经济带来回暖信号,同时也意味着物价可能出现一定程度上涨。白景明认为,物价上涨会相应带来财政支出压力,需要维持一定的财政赤字水平,保证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安排。 减税还有空间吗? 营改增后,增值税存在四档并存局面,制造业税负有望进一步减轻 明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结构性减税政策受到企业广泛期待。在今年营改增已带来5000亿元减税的情况下,明年还有哪些减税政策能给企业降成本? 胡怡建介绍,营改增后,我国增值税存在四档并存的局面,包括17%的基准税率,13%、11%和6%的税率,存在逐步简并的改革要求,这其中,作为实体经济主力的制造业长期执行的17%税率,有望得到下调,进一步减轻制造业的税收负担。 同时,对于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车辆购置税优惠等还将延续。从近年来的减税政策看,国家采取的是寓减税于改革的方法,不单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的短期目标,而是通过减税实现节能减排、扩大内需、创新创业等长远目标。白景明分析,以1.6L以下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为例,虽然是刺激汽车产业发展的礼包,但并不对所有车辆普遍减税,而是集中于小排量、节能型汽车,从而促进节能减排。12月13日,就在市场担心乘用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即将到期退出之时,财税部门发布通知称,明年继续执行购置税优惠政策。 伴随减税力度不断加大,近年财政增速也在不断下滑,很多人质疑:财政支出压力增大,减税是否还有足够空间? 对减税政策要长远看,经济增长上去了,自然能带来更多的税收,也就能提供更大的减税余地。胡怡建说,从最早实施营改增的上海市看,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快速增长,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减税带来的收入下降,为下一步实施减税拓宽了空间。 财税改革从哪儿突破? 需要推动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明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财税改革会在哪些领域挺进? 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项改革,营改增改变了中央和地方财力分配格局,必然需要推动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白景明介绍,过去作为地方政府主要税源的营业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目前中央对地方实行增值税增收部分全部返还,明年还将继续进行定额返还,以保证地方必要的财力,但这些是临时性的措施,未来需要渐进式地改革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 白景明说,上述改革涉及财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等诸多改革,需要一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应在明确中央和地方的支出责任、事权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基础上,稳妥推行。 专家认为,营改增的后续改革、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改革、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资源税和环保税改革等,对完善地方税体系十分关键,将是未来财税改革重头戏。 一段时期以来,社会对个税改革呼声很高,如何让个税更公平,体现不同群体的差异,应该是个税改革的主攻方向。胡怡建指出,个税改革关乎老百姓的钱袋子,今后应主要着眼于收入分配更加公平,而非单纯提高起征点,要以基础扣除和专项扣除的方式,调高、稳中、补低,使家庭承受能力与税收负担基本匹配。 白景明说,当前税制改革特别强调税收法定,无论是个税改革还是房地产税改革,都将在充分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立法先导、循序渐进的原则向前推进。 货币篇 既要稳,又要活 货币会收紧吗? 货币政策要保持稳健中性,不能贸然收紧,也不能太过宽松 明年货币政策的基调不会有大的改变,要保持稳健中性,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但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会大大增加,货币政策也要增强灵活性,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状况和变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 连平分析,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目前看,明年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仍有可能处于较低水平,基础建设投资上行空间也不是很大。投资还在继续对经济运行发挥关键作用,货币政策不能贸然收紧。另一方面,需求增加带来价格上涨。近段时间,工业出厂价格指数(PPI)回升速度很快,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在2%左右,说明市场的流动性还比较充裕,货币政策不能太过宽松。 2022年,市场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分析,从国内来看,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市场的不确定性开始变大,特别是在债券市场,最近两个月债券价格出现下跌,说明市场预期和实际操作都在发生实际变化,市场出现拐点。从国际来看,我们面对的环境也愈加复杂,明年美联储继续加息的可能性较大,美国大选后贸易、汇率等政策存在变数,其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趋于分化,外部风险越来越大,这会增加政策操作难度,对政策的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 有效引导市场预期,也应成为货币政策重要的组成部分。曾刚说,过去货币政策更加注重实际操作过程,而对预期形成的引导不足,这会增加市场的不确定因素,比如今年的房市和汇市。未来货币政策要更具前瞻性,通过引导预期,有效管理短期市场的供求关系。 推动金融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连平认为,要让金融资源更高效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金融业自身也要拿出一系列改革动作,从而更好地配置金融资源,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比如,今年开始推进债转股、投贷联动、资产证券化等,相信明年在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这些创新会发挥比较积极的作用。 金融风险怎么防? 风险可能主要来自金融市场的波动,既要有序去杠杆,又不能过于剧烈 2022年,需在稳增长的同时,把金融风险防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曾刚说,核心还是要加快改革,尤其是完善和优化金融监管理念和模式,以适应不断推出的金融创新,避免产生新风险。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