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一、现代汉语部分1. 普通话儿化词的读音与意义2. 普通话轻声词的运用问题3. 普通话中“啊”的变读与运用4. 词的结构方式与词义理据5. 简论复合词的语义构成6. 词语意义的创新与演变7. 论词义误用的原因8. 缩略词语与新词语9. 缩略方式与缩略词的形成10. 汉语缩略词语的方法、特点和发展11. 成语意义的常规与变异(如“道貌岸然”)12. 成语变用与广告策划(成语变用的正负效应)13. 报刊标题中成语的运用14. 歇后语与言语幽默15. 汉语中新词新语面面观16. 汉语中的外来词研究17. 青少年口头语的语用分析18. 手机短信的言语风格初探19. 试论汉语广告用语中的同音呼应现象20. 试论网络语言对汉语的影响21. 词语运用中的肯定否定不对称现象22. 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的传承与变迁23. 怎样对待古语词、方言词和外来词24. 汉语声调的辨义作用25. 围城中比喻的运用26. 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27. 语法化现象举隅28. 普通名词作状语现象的语用考察29. 量词的运用30. “副+名”结构研究(例如“很男人”、“很中国”等)31. 现代汉语句式考察(例如:把字句、被字句、把被共现句、存现句、比较句、连动句、兼语句、由字句等)32. 特殊结构和句式考察(例如“将进行到底”句式考察、“动宾+宾”结构考察、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结构考察、“A不A,B不B”句式等)33. 联合短语的语义分析34. 复句关联词语的功能浅析(如:标示复句关系,兼作句子成分,单句中突出某种意义等)35. 歧义现象和语境研究36. 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37. 现代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38方言词所反映的文化心理(以本人所用方言为例)39市(或县、乡镇)地名研究40方言的特殊词汇(如亲属称谓等)调查研究41方言中量词研究42方言的代词研究43方言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44网络词语的文化内涵45时髦用语与校园文化46.试论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47试论人名的文化内涵48.试论地名的文化内涵49.试论成语的文化特征50.试论惯用语的文化特征51.从流行语透视社会心态52.反义词在构词上和修辞上的作用53.非教师称“老师”的社会调查54.普通话的名词重叠55.对偶与汉文化56.现代汉语词典指瑕57.网络语言的谐音表意58.流行歌曲中歌词的语病探析59.汉语词的理据问题探讨60.从“糕”看汉语的谐音二、古代汉语部分1通过说文解字中玉部汉字探讨汉族玉文化2现代汉语并列式合成词对古汉语词汇学习的作用3浅谈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4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5主谓间“之”字探源6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7.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8. 成语语义演变析(案例分析,如“水落石出”)9. “远上寒山石径斜”之“斜”应该读什么音?(“叶音”与语音演变)10.方言在古汉语学习中的作用11.先秦文献中“是”的用法及其发展12.先秦双宾语句的类型13.“被”字句的形成14.试论词义演变的类型15.会意字的结构方式16.汉字的构形玉审美17.音韵学知识在古籍阅读中的作用18. 以“X”为例谈实词虚化的规律(如:被、将)19. 近代汉语双音虚词结构分析(介词、连词)20怎样辨析古代汉语同义词21.单纯词与复合词词义特征比较22.古汉语连绵词初探23.古汉语兼语式与主谓词组作宾语24.词类活用的心理基础25.尊称谦称与人的交际心理26.古汉语判断句研究27.此类虚火用研究28.从会意字看古代文化29.从古人名和字的关系看古代文化30.形声字产生途径浅析三、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2.论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 3.论鲁迅小说的“立人”思想 4.论祝福的艺术特征 5.论鲁迅散文野草的象征主义特征6.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7.胡适尝试集与中国新诗8.论周作人对新文学的理论贡献9.论郭沫若女神对新诗的影响10.论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浪漫主义色彩11.论20世纪20年代的乡土小说创作12.论冰心诗歌创作的思想与艺术特色13.“小诗”派研究14.郁达夫小说的感伤抒情特色15.论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现实文学主义的贡献16.论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17.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18.论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征19.论闻一多的新诗理论贡献20.论李金发的象征诗歌及其对新诗创作的贡献21.子夜中吴荪甫性格及悲剧命运分析22.觉新形象分析23.骆驼祥子中虎妞形象分析24.论老舍小说的京味风格25.论曹禺话剧中的人物形象(周朴园、周繁漪、仇虎、陈白露)26.论新感觉派小说对都市社会的表现27.论戴望舒诗作雨巷的艺术特征28.论萧红小说呼兰河传的艺术特征29.论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30.论周作人、林语堂散文的闲适特征31.论20世纪30年代文学中的京派与海派之争32.论梁实秋散文的艺术特征33.论沈从文小说的乡下人视角34.论张恨水的言情小说35.九叶派诗歌的思想艺术特征36.论穆旦诗歌的现代主义特征37.论艾青诗歌意想系统及其意义38.论艾青诗歌艺术风格39.财主的儿女们的艺术特征40.论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41.论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的艺术特征42.论张爱玲小说与市民文学43.论小说围城的思想和艺术44.论赵树理小说中的新农民形象研究45.论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模式研究46.论孙犁小说的抒情艺术47.论新歌剧白毛女48.论李季和延安时期的叙事体民歌创作49.论梁斌的红旗谱的民族风格特色50.论创业史中的梁生宝或梁三老汉形象51.杨沫的青春之歌及其“讨论”研究52.当代“政治抒情诗”重评53.论刘绍裳的“乡土文学”54.谈孙犁的散文创作55.论杨朔散文创作56.秦牧散文风格论57.董桥散文略论58.论余秋雨文化散文59. 张中行与学者散文60. “知青小说”小说综论61. 评王安忆的小说62.张承志小说研究63.论堪容小说中的知识女性64. 鲁迅、赵树理、高晓声研究65.论张贤亮小说的艺术特征66.莫言小说的艺术特征67. 阿城小说的语言特点68.王朔现象研究69. 韩少功小说论70.评铁凝的小说71.论池莉与“新市民”小说72.评陈中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73.论白鹿原中的白嘉轩形象74.余华小说中“血”的意象分析75.论邓友梅的京味小说76.论冯骥才的津味小说77.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78.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小说”研究79.评苏童的“新历史”小说80.平凡的世界里的平凡人生81.陈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82.王蒙小说的创新意识83.20世纪90年代先锋小说84.刘恒小说的生命意识85.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记忆母题研究86.余光中诗歌艺术87.白先勇小说的艺术特色88.金庸小说中的女性群像分类与中国女性美标准89.北岛诗歌的悲剧性英雄气质90.论舒婷诗歌的抒情艺术91.评顾城的诗92.论海子的诗93.文革地下文学的文学价值94.论朦胧诗的审美特征95.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军旅小说96.试论新世纪文学中的苦难描写97.网络文学现代发展初探98.新武侠小说的审美特征与受众主体审美四、古代文学部分先秦部分 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2月中蟾蜍嫦娥形象3共工形象两面性之我见4治水神话的蕴含5神话中的女性形象6诗经中的民族史诗7诗经是怎样反映二周时期的劳动生活的8诗经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几种手法9漫谈诗经对农村生活面貌的表现10诗经与妇女问题11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12“思无邪”辨13诗经对隋以前文学的影响14诗经与行役问题15论语写人技法初探16从论语看孔子其人17简论孟子散文的浩然之气18试析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19孟子“仁政”说评议20庄子浪漫主义特色评述21试论庄子的人生观22谈谈劝学的比喻和铺陈23浅议左传的行人辞令24左传塑造人物的几种手法25左传战争描写的艺术成就26左传叙事的艺术成就27左传所写的女性28左传所写的正面女性29左传所写的反面女性30左传人物传记文学成就31从战国策看说话的技巧32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33离骚象征手法探微34离骚兼国风小雅诗旨说35屈赋“兮”字解36屈赋对汉赋的影响37中国最早的咏物诗橘颂38屈原九歌的浪漫主义39屈庄浪漫主义的异同40宋玉“悲秋”的主题与影响41.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42荆楚文王考43“庄周梦蝶”的悲剧内涵与哲学指归 汉魏六朝文学 44试论贾谊的政论散文45贾谊骚体赋对屈赋的继承与发展46司马相如大赋的艺术特点与成就47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和刘邦的48司马迁是怎样处理史实与文学手法的关系的49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50史记塑造正面人物的艺术方法51司马迁笔下的反面人物52史记为“无韵之离骚”说53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艺术54汉乐府民歌对国风的继承与发展55古诗十九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56从汉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妇女问题57汉代女性的文学创作58汉代的宫怨文学创作59毛诗大序的主要思想60神记故事情节的几个特点61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62谈谈中古时期的几篇书信体抒情散文63三曹诗歌比较举偶64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65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66曹操乐府诗评说67曹操其人与其诗68评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69曹植诗歌艺术性初探70略论曹植的洛神赋71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72西洲曲抒情主人公情感分析73自然、真淳、和谐陶渊明田园诗的审美追求74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75从陶渊明生命历程看桃花源思想的形成76陶渊明笔下的农村生活风貌77说陶诗的平淡与醇美78陶诗抒情手法管窥79从陶渊明的田园诗到谢灵运的山水诗80隋以前骈体文的发生与发展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