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领导学中的有为与无为辩证关系基层重有;,对于他们来讲,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的东西最重要;中层重能;,干部一定要能干,所以要能;领导级别,一定要懂无;,如果领导什么都有;,什么都包;,下属反而会无所事事。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有些人能力并不超凡却能成为领导者?答案就在于,尽管他们的能力不是最强的,但学习力;协调力;却很强,最重要的是他们愿意、也敢于找比自己强的人来帮助自己,或者说敢于授权。他们用自己的无为使团队大有所为。这是一种典型的无能而有能,无用而有用,无为而无为;的管理方法。看似无为,其实可以大有所为。散木;的智慧。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石木匠到齐国去,经过曲辕,见一棵栎树生长在社庙附近,被奉为社神。这棵树大得难以形容,它的树荫可以供几十头牛同时歇息,围观的人多极了。可是,石木匠连看都不看一眼,径直向前走。他的徒弟却为它神迷,跑着追上师傅说:自跟随师傅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大树,而您却看都不看,这是为什么?;石木匠说:这是散木。做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做用具会坏得快,做门户会吐脂,做屋柱会蛀。总之,是做什么都不行。;当天晚上,石木匠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他梦见这棵大树对他说:你认为我无用就不好吗?如果我有用的话,我不早就被砍掉了吗?如果我有用,我能长到现在吗?如果我有用,我能长到这么高大吗?因为无用,所以我才能有这么长的寿命,因此我是无用而有用。而且,虽然我的树干无用,但是我枝干上面有用就行,只要上面的树枝有用,它就会长得更高,长得更大,所以我无用是最大的用处,是无用让我变得更有用。;这种散木;的智慧,正是一个领导人应该仔细思考的。无用;让树干存在,而且还成全了所有的树枝。试想,如果树干有用;,原本有用的;树枝就无附身之处了。如同今天的领导者,不愿意授权,老是越权做下属的工作,这样一来,枝干没有生长之处,树也就无法再长得更高大。今天许多单位之所以都只是小树;,是因为很多领导者没有从长远考虑,认为下属没有自己做得好,或者担心授权后还要重做,甚至害怕下属威高震主;,所以什么事情干脆自己办,做一些枝节的事。就因为这样,下属没有锻炼的机会,也没法培养更多的接班人,发展下去,领导者只会越来越累,事业发展越来越难。可见,领导者不充分授权,单位就难以发展前行,所以要学会做散木;,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思考如何让单位发展得更好更强大。但是,这个散;是形散神不散;.在单位当中,发展的格局、战略、思维、运作的模式和系统都离不开领导者的思想,就如同树干从根部不断地吸收养料和水分输送给各个树枝一样。因此,领导者需要用明晰的思路指挥全局,把握大势,这才是立大业的根本之道。让自己适当无为,团队才有为让自己适当无为,团队有为,也是领导者的一种智慧。万科前董事长王石,可以说是典型的无为而治;型的企业领导。王石这种不知有之;的管理境界,就是无为而治;.要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需要具备一个关键条件: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而要达到无为而治的局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两个层次才能真正做到。第一个层次是有所为。任何组织在建立初期都要有所为,有所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制度。一个没有制度或制度不能够严格执行的组织,连管理都说不上,哪里还有无为而治?所以有所为是无为而治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现代管理中,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管理方式越来越受重视,管理者的大部分工作不是去控制员工而是去帮助员工,要少做监工多做推手。哈佛大学教授、全球领导力与变革大师约翰·科特说:在变革时代,企业不论大小都应该既有管理又有领导,成功的关键是 80% 靠领导,其余 20% 靠管理,而不能倒过来。;决策层要有意弛缓组织行为的张力如果单纯从技术层面看无为而治,我们可以断言,任何一个组织,不可能全面无为。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哪怕是倡导无为而治的领导者,心里也会十分清楚,要生存就不能根本无为,要发展更不能完全无为,必须在有些地方有为;.但是,资源总是有限的。一旦一个组织全面有为,就意味着这个组织的资源利用会进入高度紧张状态,弦绷得太紧,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清朝的汪辉祖谈到知县、书吏和师爷的关系时曾经指出,一个知县到任,下面的书吏往往会主动给知县出许多主意,极力策动知县大干一番事业,不是兴修水利、垦田开荒,就是产业结构调整,或者是推行某种富民政策,总之就是言之凿凿、忧国忧民。这种情况下,明智的知县往往当面不置可否,私下再同师爷商量。师爷同书吏的身份不一样,他是知县的个人顾问,所以他会认真辨析书吏建议的真实意图,指出书吏要给自己谋利的动机。如果接受了书吏的建议,书吏能从中得到多少好处,老百姓能够从中收到多少实惠,知县能够在政绩上增加多少砝码,孰轻孰重,1议该接受,哪些需要打折扣,哪些应当回绝。总之,用知县的无为来控制书吏的有为,以防止书吏的有为坑害民众。一旦上下都有为,雄心勃勃要干一番大事业,那么,尽管短期可能收到显着成效,但长远来看,老百姓就受不了。商鞅变法的成功,就是上下的有为凝结成了巨大的力量。而秦王朝的快速覆灭,恰恰是这种全面有为耗尽了民力。西汉的无为而治,正是接受了秦朝的教训而出现的。因此,所谓无为而治,实际上是决策层要有意弛缓组织行为的张力。在层次上,这种无为而治肯定是上层无为而下层有为。这一关系是不可颠倒的。一旦下层无为而上层有为,组织就进入了某种病态。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有多种,但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民间对变法基本上没有热情,变法的着眼点是增加国库收益,老百姓得不到多少实惠。结果是剃头挑子一头热,下面执行中的阻力过大,葬送了变法。弄清无为而治的含义,具有现实意义。首先,积极性必须来自于下层。如果下层没有积极性,处于无为状态,而上层心急火燎要干事业,那么,上层的有为多半要撞上南墙。其次,不能上下全部有为,如果上下一心;都有为,没有刹车和缓冲,那就有可能冲出轨道。第三,一旦整个组织上下都信奉无为而治,那么,组织的生命力就会消失。古人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无为而治要建立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领导者要具备高超的领导艺术,要平衡集权与授权的度,有为而不妄为。总之,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艺术化的处理,绝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