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断舍离读书笔记及读后感 一、首先来了解什么是断舍离? 通过重新考虑自己与物品之间的关系,扔掉如今对自身已“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它的主体是自己,时间轴是当下。同时也是通过物品来了解自己,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产生舒适的行为技术。 从字面来解释: 断=断决想要进入自己家里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家里的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二、断舍离的学习和应用 一)了解其中的奥秘: 1.是不收拾的收拾法。 常规的收拾是,就是把零乱的空间成洁净,整齐的空间。而断舍离的奥秘则是在物品之前,经过选择与当下的自己的相称的东西,然后把适合的东西放在适合的位置,以适合的形态展示。从而夺回被没用物品所占据的空间和能量,提升整个空间的灵性,让自己拥有好心情。 2.和物品成为好朋友。 任何一个物品都有自己的能量场,有自己的波动,都会影响到周边的环境。看过日本作家江本胜所著的水知道答案的朋友对此能较容易理解。如果一个物品留在家里或身边,而你在很长时间内只使用过一两次,或一次也没使用过。那么这样的物品会散发出负能量。犹如一个怀才不遇的人或犹如一个一生被君王只宠爱过一两次或一次都没宠爱过又只能生活在君王身边的嫔妃。他们的心中的怨气、负能量可想而知。 人也好,物也罢都需要有自己的使命和归属感。没有归属感的人一生哪怕拥有再多的物质还是不快乐。 德国诗人、哲学家歌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最大的罪是不快乐”。所以我们常说物尽其用。如果此物对当下的你已没有用处,那么请让它去该去的地方,去完成它自己的使命。而不是把它囚禁在自己的身边。 当有这样的概念后,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的行动也就是“断”。在买东西的时候要反复思量,这物品能否跟着你能物尽其用,你能确保它能将效果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一旦这样思量,那么你身边的物品保持着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既留下适度的量,又确保都是精挑细选,从而最低物品的舍弃程度。 二)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收拾也就是无法丢弃的理由: 1、处于物质过度泛滥的社会 我们生活在经济较发达、不断制造出新东西的社会里。生产厂家、销售公司、终端门店都不同程度地积压库存货品。全世界做得最好的零库存企业就是汽车制造业日本的丰田公司。所谓的零库存,就是指物料(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等)在采购、生产、销售、配送等一个或几个经营环节中,不以仓库存储的形式存在,而均是处于周转的状态。也就是在生产线按需提供、当下提供物料。让物料流转起来。 由于库存倾销或以利润出发,商家不断变换各种促销手段使消费者购买多余、或用处不大的商品。而消费者往往有贪小便宜心态,不知不觉就中了商家的计。 就拿自己作例子。我一向看不起爱贪小便宜之人,因为我深知贪小便宜者必定吃大亏。可自己还是不知不觉陷入商家的陷阱。 2年前,我充话费路过移动营业厅参加移到公司的充话费返话费活动。移动公司的服务相当好,我属VIP消费者。在一次移动举办的消费月保底话费送手机活动中,我的移动经理人给我办了此业务,叫我直接去领手机。当时我还挺高兴,得了手机,而且我套餐月保底费话确实也需要这么多。去年上半年,公司作为福利给我们部份员工发了一部手机,并且随带话费,也就是通话。当这等好事来临时,我一查我原手机的保底消费话费活动则需要用到xx年才到期。也就是我无法享受公司给我的福利。后来这个手机连同话费赠送他人。我自己继续用着原手机,而那个赠送的手机我也忘了送给谁了。所以说物品要有用才有价值。不要被对自己当下并没有价值或价值不大的物品所迷住而陷入商家的陷阱。这不是赔了夫人又损兵吗? 2、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 第一种是逃避现实型。看到家里乱,不知从何下手,其实也是对家庭的不满,不愿意呆在家里。所以干脆眼不见为净,给自己找各种各样的事做,忙得没有时间打理家庭。慢慢地,这样的恶性循环会越陷越深。 第二种是执着过去型。大量的保留过去的、并且对自己当下没有价值的东西。似乎被一把无形的枷锁给困住。 虽然现在生活水平已提高,购物又很便利。但仍有不少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因为经历过物质极度贫乏年代,所以每次购物如买菜会买很多。所购的量远远大于家庭一天所需的量。而又天天买菜。那菜吃不完咋办,放进冰箱。放在冰箱坏了怎么办?还舍不得扔,如被扔了,还闹别扭。 第三种是担忧末来型。此类型的人没安全感。对末来的日子充满危机。如保留着已过期的药品或身体已康复的药品。在他的潜意识里,自己随时有可能会旧病复发,所以保留药品以防万一。这样消极的心理暗示很有可能让自己进入恶性循环。 这三种扔不掉东西的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没有活在当下。活在不在当下的其它时间段里。 3、认清自己和物品的关系 1)没有收拾的屋子就像便秘。 2)灰尘和杂物影响自己的运程。 4、当杂物占据了空间 堆积着对当下的自己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代表着“良心不安的聚集”,“担忧的聚集”。“不用的东西”是那种带着“我好恨啊”诅咒的东西。反过来说,我们自身也会因不能物尽其用而导致心理的不安。想着“必须得用,却无法行动或者以总有一天有用的借口放在一边不去处理。这种行为就如把自己狠狠的揍了一顿,然后给伤口贴上创可贴一样,让能量慢慢地流失。潜意识对自己越来越不信任。 5、重新思考住所的意义 我们所需住的地方会投射出我们自己的状况。如果你的住所是凌乱不堪的,那么你的整个状态也必如此。 1)提升对居住环境的意识。 2)让家成为放松地。 三)先从头脑开始即断舍离的思考法则 1、以自我为轴心,把时间轴放在当下 在行为上即为“舍”。“舍”的秘诀就是以自我为核心,时间轴为当下。反过来,就是以物品为主角,不管自己是否有用,反正这东西能用就凑合着用吧。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节俭,不浪费。 现在来梳理什么才是真正的节俭?节俭就是只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从源头杜绝不适合自己的东西。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东西后就物尽其用,发挥该物的最大利用率。有的人舍不得放弃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却打着节俭、不浪费的口号。殊不知,用着或留着这样的物品会浪费你的青春,浪费你的生命,吞噬着你的能量、占用你的空间,增加收拾的负担和增加内心的不安。 国学机虽然播放方便。但却适合3岁之前儿童的听熏,3岁之前的儿童听力达到最佳状态、全盘吸收。但机子不适合3岁以后的儿童对经典的学习。经典教育,还终还需落到最原始的读书状态,坐好,看书,指读。如此一来,养成的习惯和得到的收获已经远远不止读书本身了。但有很多家长因为买了国学机,没把机子听的功能发挥出来,却还指望孩子能用赠送的经典书籍学好经典。 接触过经典学习的人都知道:孩子要学好经典一定要先正音,要有适合孩子学习的教材、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有指导师,要有团队、要有明师。可很多家长虽然察觉到用赠送的教材学习经典不适合、不舒服、影响学习效果却打着节俭,不浪费的口号继续让孩子使用。而不肯为孩子请一套适合孩子学习、培养孩子成材的教材。不少家长,柜子里面放着新的从没穿过,或只穿过一两回的衣服。逛街时仍不断地购买衣服。但对孩子的教育却是能过且过,节约为好。 请问这是中华民族节俭的美德吗?浪费的是孩子的青春、孩子的智慧、孩子未来的生存的能力。孰轻孰重不是很清晰?现在浪费孩子的一年、二年、三年或是更长,未来孩子将用十年、二十年或一生去补习、去追赶。请问这个代价值吗? 所以选择物品时要时刻铭记:不是“能为能用”,而是我要不要用,我用的效果是属于事半功倍,还是事倍功半。物品就是一面镜子,直面物品,就是直面真实的你。 2、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选择 断舍离其实就是一个不断的选择、选择再选择的过程。选择的标准是根据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让我想到一句我很喜欢的话: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老天自有安排。你的表意识还没作出选择,但是你的潜意识已做好了选择。每个人的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选择而来,是自己的能量、波动吸引而来。你身带正能量,你所面临的环境是积极向上。你身带负能量,那么你必定处在一个负面的环境里。这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同频相震。 易经乾卦:“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四)身体开始行动即断舍离的的实践方法 1、提高收拾动机的方法 经济学有个二八定律,即企业80%的收入则由20%的客户所带来。同样维持我们生命运行的也只有20%的物品。那么断离舍就是减少我们的物品。 2、一切从扔东西开始。 3、扔的时候要说“对不起”和“谢谢”。 4、把东西送给别人时,要说“请收下”。 5、将大中小三分法用到收纳上。 6、利用七、五、一的总量限制,打造充裕的空间。 看不到的收纳处放七成物品。如类似抽屉、柜子放7成空间的物品,不要塞满。剩下的三成空间为物品出入通道。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五成物品。因为放多会影响美观。装饰性的收纳空间放一成物品。 通过限制总量和严格筛选出自己喜欢的物品,自然而然提升自己的品位。 五)断舍离的效果:前所未有的畅快和解放感。看不见的世界也在变化。 断离舍的效果,就是训练自己成为能信赖自己的自己,最终能彻底脱离“没法收拾的自己”。通过对物品的取舍,时刻察觉自己心底深处的正真想法,观观善教化。断:断掉一切与使命、喜悦不相关的事、思考、情绪。舍:顺从自己的心,去付出、去布施、割舍既有。离:离开“多就是好”的执念。断舍离也是让状态归零、达到零极限、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同时也是空桶心态。把自己的心中的一些执念倒空,然后用空桶心态去学习、去付出。在这过程中不断内化成壁从而提升自己。 人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经历,不断的选择,才清楚自己心中到底想到的什么,明白自己的使命是什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