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图式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年 龄0-3岁3-6岁7-12岁岁岁岁60岁以上总特征动作发展游戏学习生理和心理矛盾一般特征生理变化心理变化观认知发展感知觉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言语发展言语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智力发展思维发展感知觉变化记忆发展变化创造力发展感知觉退行性记忆年老变化思维年老变化社会性发展情 绪气 质社会性依恋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意识道德行为性别角色同伴期第一反抗期自我意识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友谊发展欺负与被欺负自我意识情绪变化第二反抗期人际关系发展自我意识发展人生价值观确立亲密感建立社会关系变化职业适应人格变化自我意识发展人格变化职业变化人际关系变化退休前后生活变化人际关系变化人格变化死亡来临生理卫生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关注婴儿情感需要,建立安全型母婴依恋针对不同类型气质特点积极对待婴儿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培养其独立性学会学习培养良好品质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反抗期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方法,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正确的择偶观,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积极适应社会变化劳逸结合,避免心理疲劳培养豁达的人生观,战胜中年危机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关系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生命不息,活动不至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坦然面对死亡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总特征年龄阶段总特征主 要 观 点婴儿期0-3岁动作发展婴儿动作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无条件发射。婴儿动作的发展规律: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方向性和顺序性(头尾、近远、大小)婴儿主要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手的抓握发展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独立行走的意义在于:使活动具有主动性、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幼儿期3-6岁游戏关于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论;精神分析论;练习论;重演论;娱乐论;认知论。儿童游戏的发展:成人婴儿游戏(1岁以内)、实物游戏(2岁)、模仿性游戏(婴儿末期);象征性游戏(幼儿);规则性游戏(童年)游戏的社会性发展:独自游戏(婴儿期)、平行游戏(幼儿初期)、联合游戏(幼儿中期和末期)、合作游戏(幼儿中期)游戏的意义:促进儿童认知发展、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培养健全人格。童年期7-12岁学习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学习兴趣的发展:从对外部活动的兴趣转向学习内容的兴趣;从兴趣的不分化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对游戏兴趣的作用逐渐降低。青春期岁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生理发育高峰:身体外型的变化(身高、体重、头面部)、生理机能变化、性发育和成熟(性器官发育、第二性特征出现、性机能成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征:成人感与半成熟状态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青年期一般特征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进入成年社会,承担社会义务 生活空间扩大 开始恋爱结婚中年期岁生理变化身体变化更年期老年期60岁以上心理变化观老年丧失期观:把老年的心理变化描写成不断老化和衰退,没有发展。主要依据是:把人看作是生物机体,其心理活动随着机体的衰退而衰退;认为心理发展是单向前进的,不可逆转;认为年龄是心理发展或衰退的根据,普遍适用。毕生发展观:德国巴尔特斯提出,主要观点是: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不同心理机能发展的形态和变化速率有差异,发展早的,衰退也早;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为成熟、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时间。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图式(一)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具 体 内 容婴儿期0-3岁感知觉发展视觉发展: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色视觉、对光的视觉、视敏度 听觉发展:听觉辨别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 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 空间知觉的发展:形状知觉、深度知觉(视崖)、方位知觉记忆发展出生到3个月的记忆:可保存30天 36个月的记忆:长时记忆发展迅速 612月的记忆:长时记忆继续延长,认生现象出现 12个月以后的记忆:符号表象和延迟模仿出现。思维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 特点是:主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和语言开始联系。言语发展语音的发展:语音感知和发声 词汇的发展 语法的发展: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复杂句、完整句幼儿期3-6岁言语发展词汇的发展:词汇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词类的扩展。语法结构的发展: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语向独自语发展、从情境句向连贯句发展。记忆发展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短时记忆的发展趋势是向快后慢幼儿记忆的发展趋势:无意记忆占主导、容易运用机械记忆、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记忆策略的形成: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思维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抽象概括性得到初步发展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具有符号功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提问类型从是什么模式向为什么模式变化、幼儿末期能按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概念。童年期7-12岁记忆发展记忆容量的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意记忆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记忆策略的发展特征:复述和组织(归类、系列化)童年期元记忆的特点: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记忆监控思维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基本特征是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思维形式的发展:概括能力的发展:直观形象水平 形象抽象水平 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推理能力的发展:演绎推理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类比推理能力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类别体系化、序列化各年龄阶段认知发展图式(二)年龄阶段认知特点具 体 内 容青春期岁记忆发展记忆容量的发展:超出了成人短时记忆的容量,达到记忆的特征:自觉运用意义记忆,有效运用机械记忆、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运用各种记忆策略思维发展处于形式运算阶段,能够脱离具体的物或情境用符号进行抽象思维具体特征: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分离青年期智力发展青年期以前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都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成人阶段,流体智力呈缓慢下降趋势,晶体智力呈上升趋势思维发展思维主要表现在知识的运用上,辩证的、相对的、实用性的思维形式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重要的思维形式美国心理学家帕瑞把青年期的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二元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拉勃维维夫把成人的思维看作是一种实用性思维,并不严格按逻辑法则进行中年期岁感知觉变化40岁以后,视敏度和视觉感受性逐步下降,听觉阈限逐步提高视觉和听觉处理信息的过程随着年龄增加呈递减趋势。记忆发展变化熟悉的材料的记忆力保持平稳或下降很小;不熟悉的材料的记忆力大幅度下降记忆的侧重点或结构发生了改变: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并没有下降。记忆加工过程中不注重简单细节,更关注事物本质的结论性的信息。创造力发展人文科学领域的创造高峰期在中年期甚至是老年期(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力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老年期60岁以上感知觉退行性在各种感觉中,老化最明显的,是对人的认知活动作用最大的视觉和听觉,其次是味觉、痛觉等其他感觉。记忆年老变化老年期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但也存在个体差异。老年期记忆力下降表现为记忆广度、机械识记、再认和回忆等减退或下降关于老年期记忆力下降的的根本原因的分析,主要有两种解释: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工作记忆容量变小思维年老变化老年人思维能力显示出普遍下降的趋势。老年人比年轻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各年龄阶段社会化发展图式(一)年龄阶段社会化特点具 体 内 容婴儿期0-3岁情 绪笑的发展:自发性的笑(05周)、无选择的社会性的笑(5周4个月)、有选择的社会性笑(4月以后)哭的发展:生理反射性的哭、不适宜刺激引起的应答性的哭、主动操作性的哭、经验中学到的社会性的哭。恐惧的发展:本能恐惧(反射性反应)、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开水烫)、怕生、预测性恐惧(黑暗)气 质托马斯和切斯按适应性、生活节律、情绪状态、趋避等表现,将婴儿的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社会性依恋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婴儿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安全型依恋(6570)、回避型依恋(20)、反抗型依恋(1015)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依恋和反抗型依恋均属消极的不安全型依恋自我意识发展哈特把婴儿的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能将自己作为活动的我认识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能利用外表特征来认识自己,有了语言标定的自我(如,我,你,宝宝)幼儿期3-6岁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从依从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的评价转化;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道德行为亲社会行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 攻击行为:工具型攻击(抢夺、推搡等)、敌意型攻击(嘲笑、骂人等)对儿童攻击行为的控制:改善环境、教给孩子减少冲突的有效策略、增加对攻击行为有害后果的认识、发挥榜样作用。性别角色注意男孩不要有“娘娘腔”,女孩“假小子”同伴关系的发展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