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教育局关于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工作情况的汇报2016年,县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县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执行有关政策,推进行政审批改革,并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将民办小学、民办幼儿园和非学历教育民办教育机构等审批事项,及时移交县行政审批局,并设专人在行政服务大厅设立专门审批服务窗口集中办理。通过建机制、转作风,缩减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以及审批时限,努力提高了行政服务质量和效能。督促具体负责人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把握有关审批标准,增强服务意识,落实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本着“简、快、便、优”的原则,实行了行政审批集中办理,进一步压减了办事环节,简化了办事手续,降低了办事成本,提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一、加强学习,明确责任,提高效能。县教育局结合自身职能和承担的审批许可事项,对审批事项进行了认真自查,2016年市教育局将民办中等以下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审批管理权下放至各县教育行政部门后,县教育局共承担3项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包括民办小学、民办幼儿园和非学历教育民办教育机构的审批),结合有关股室的职能分工,将3项审批项目明确到教育股和职成教股,责成专人具体负责。并督促具体负责人学习有关政策规定,把握有关审批标准,增强服务意识,落实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本着“简、快、便、优”的原则,实行了行政审批集中办理,进一步压减了办事环节,简化了办事手续,降低了办事成本,提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积极受理,严格把关,从快审批。县教育局建立行政审批公开制度,将行政审批项目的依据、内容、条件、程序、时限、结果、督办方法及相关事项上墙、上网、张贴公示,让群众充分明白审批程序二、提高认识,明确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目标 行政许可法颁布以来,我局充分认识到建立和实施 行政执法责任制,对于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 政务公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转变机关作风,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一项全局性、规范性的工 作,加强组织领导是关键。为推进本部门工作规范化、法制 化,教育局把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作 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成立了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领导小 组,由单位行政一把手任组长,发展规划科科长任副组长, 各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由发展规划科负责本部门实施行政 执法责任制的具体工作,各科室负责同志层层抓落实,较好 落实了工作责任制。 二、加强学习,积极开展法律法规培训工作 在执法活动中,县教育系统高度重视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精心组织,针对不同对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 各类学习培训活动。强化领导干部行政执法意识是行政管理 工作的一个重点。为此,县教育局在规划、计划中都特别把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作为执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建立了 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有计划、有重点地部署学习任务。 今年以来县教育局参加和组织的行政许可法培训已达到 了七次。教育局还成立了学法工作专班,在全局开展了“以 案学法”大讨论活动,收到了明显效果。 三、大力普法,法制宣传活动形式多样 (一)加强机关干部普法教育,提高全部干部依法行政 水平 机关干部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依法行政、依法治教 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执法工作中,以提高教育行政执法水 平为重点,我们利用周四政治学习、业务学习的时间,采取 做试卷、看录像、学文件、办培训班等形式不断加大对机关 职工的法制培训、宣传工作。一方面加强教育法、义务 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专业法律法规的学习,另一方面, 组织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 行政法规,用行政法规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努力培养高素质 的教育行政执法队伍。同时采取挂横幅、发宣传单、上街宣 传、办宣传版等形式,向广大社会群众宣传行政许可法 中与本系统相关的行政许可事项,主动为群众解答有关疑难问题。 (二)加强学校(园)普法教育,全面推进校园综合治 1、县教育局结合普法教育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建设与教育法、教师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起来,在教师中 广泛开展“扬师风,铸师魂”依法施教活动,要求教师以德 育人,以诚待人,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思想。县 教育局还荣获县总工会组织的“工会法”竞赛第一名。 2、春秋开学时,各校(园)将教育收费项目、收费标 准,收费依据、举报电话等内容做好公示牌,向社会公示, 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我局积极将上级有关收费工 作文件精神传达各校,而且制定了中小学生收费卡,并定期 派出检查组到各校巡查。此举坚决制止了“三乱”行为。 3、加强法制副校长工作。全县共聘请法制副校长xx 法制监督员xx 名,县教育局积极为法制副校长提供工作条 件,每所学校都设有法制副校长室,并配备了办公桌椅,为 法制副校长解决了实际困难,如子女就近入学等。为了提高 法制副校长的业务素质,县教育局、县综治办联合举办了 次法制副校长和法制监督员培训班。一年来,法制副校长在校作法制报告120 余次,上法制课200 余节,收到了良好的 成效。4、认真搞好校园周边治理工作。今年建立了城管副校 长工作制。在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中,采取内治外联,大 力配合有关部门实施综合治理,与县公安分局在全县中小学 推行“三无承诺”(无抢劫、无伤害、无滋扰)工作制度。 5、在学校积极开展法制公开课评比活动,并组织教师 积极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法制宣传公开课交流活动。通过这 些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法制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法制意 识、法制观念水平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了系统内安全保卫工作。教育局机关以 及各基层学校进一步加强了校园安全责任制工作,加强了内 保工作管理,特别是重大节日的安全保卫工作,定期组织有 关科室负责人到学校检查安全落实情况。 四、完善制度,探索行政执法新路径 1、积极清理审批审核事项,压减手续,提高效率 为了抓好行政许可工作,教育局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审核 事项和收费项目,减少了5 项,最后确定了民办教育机构的 设置、教师资格认定2 项审批事项。根据“简、快、便、优” 的原则,通过简化、取消、合并等方法,减少审批环节,缩 短办理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过去审批民办中小学和培训 机构需在申报后的几个月才能审批,现在 15 天就可答复审 2、完善行政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为为了进一步完善执法建设,提高执法质量,教育局按照 行政许可的内容,建立了规范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按照行 政许可法的要求,我局发展规划科配合县教育局制定了民 办幼儿园的设置标准,修订了审批标准和审批时限,编制了 全套文本,规范了民办教育机构的审批行为,并将审批标准 公示。我局人事科也完善了教师资格认定办法,将报刊杂志 上有关教师资格考录标准张贴于宣传栏,让报考人员用法监 督考录过程。各审批部门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 首问责任制和社会监督制,将办事内容、程序、时限、办理 结果、监督办法及相关的事项尽量上墙、上报、上网。同时 配套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管理、服务对象到机关办事时, 承办人要一次性告知办事的有关政策、法规依据、办事程序 和所需的全部书面材料。对符合规定,手续齐全的,即时办 理,不能即时办理的向来访者说明原因和告知办事时限。) 充分让人民群众行使知情权。办事公开、透明、高效,起到 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3、与时俱进,探索行政执法新方法 县教育局与时俱进,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的新 模式、新路子,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紧密结合我县实际, 制订了特事特办、急事快办的工作制度,下放权力,简化程 序,提高行政效能。各执法科室全面自查办事流程,制定便 民措施,服务于民。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和服务质量,我局将所有审批审核事项积极进驻取政务中心,实行窗口一 次性受理,并推行执法服务信息化,实行电脑化管理。积极 制定了我局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并向社会公布了监 督执法的举报、投诉电话。由于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我局 今年没有发生一起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案件的发生,有效提 升了教育局的行政执法形象。 五、贴近实际,依法行政工作成效明显 县教育局坚持法治教育和法制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快了 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进程,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是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法律意识不断增强。通过开展 法制宣传教育,特别是相关的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宣传教育, 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素 质明显增强,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水平得到提高,在教育 教学管理工作中较好地实现了从行政手段管理向法律手段 管理的转变。 二是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力度不断加大。通过实施了行 政执法责任制专用目标考核体系和清理行政许可事项,规范 了行政许可行为和范围,并及时将行政执法内容如执法种 类、审批条件、规费或处罚、执法依据、执法程序进行了公 示,积极告知办事群众,增加行政执法工作的透明度,提高 了工作效率。 三是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县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收效显著,进 一步提高了依法决策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初步实现了领导方 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六、社会公众对我局执法水平的评议有了较大提高。由 于我局形成了内部考核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履行职责的情 况的机制,社会公众对我局执法水平的评议较高,特别是各 级人大代表对我局的行风评议良好。由于我局依法行政,依 法许可,今年本单位没有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违法执 法责任追究的情况。 经过行之有效的工作,县教育系统依法行政、依法治教 能力已经有较大提高,相信通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会将这项 工作做得更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