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2021年最新小学垃圾分类活动总结 小学开展垃圾分类活动,可以普及垃圾分类学问,进步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立一个绿色、和谐、漂亮、节省型的校内。下面是我整理小学垃圾分类活动总结的范文,欢送阅读! 小学垃圾分类活动总结篇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和人民生活程度的日益进步,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特殊是学校,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如废纸、塑料、废电池、果皮等,这些垃圾绝大局部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自从上学期来,我校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校指导的指导下,在学校德育处、大队部的工作支持下,全体同学群策群力、集思广益,垃圾分类活动已初见成效。现将状况作如下总结。 一、充分认识到削减校内垃圾和节省资源的重大意义。 校内垃圾混装堆放,极易孳生蚊蝇、细菌、老鼠等,是疾病的传播源;且处理方法是将混杂着各种有害物质的垃圾运去填埋,既侵占土地,又使垃圾中的多种污染成分长期存在,污染成分就会通过水、空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安康。而我们将垃圾分类处理加以回收利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填埋占地、避开污染,还能按类别回收资源、爱护资源和环境,同时,培育了同学的环保意识。 二、我们在垃圾的分类活动中的收获: 1、可换芯的原珠笔、自动铅笔,可自行充电的干电池,不必换封套的年历,可再用法的化装品用具(如目线液、腮红)都是可自行充填的物品,此类产品可削减资源的铺张。 2、尽量避开用法一次性的物品,如免洗餐具、纸杯、纸巾等,或削减不必要物品的用法量,如漂白剂、衣服松软精等化学用剂,不但可削减开支,更可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铺张。 3、尽量选用可再填充式之复印机、传真机或打印机墨水。 4、多用法自然肥皂以代替清洁剂,可削减水源污染。 5、回绝承受不环保的广告传单。 6、分开教室后顺手关灯并关闭其他电源。 7、有害废弃物如电池、日光灯管,应另外存放,再利用的资源如废纸、玻璃等,应和其他垃圾分开,累积肯定数量交由旧货商或回收队处理,以削减资源的铺张。8、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同学更深的理解了垃圾分类的学问;逐步形成了垃圾分类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进展意识。 9、少先队大队部向全体同学发出了如下建议:盼望全校的同学能主动行动起来,科学处理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努力把好的卫生习惯带到社区、带到社会,仔细做好在自己四周的由点向面的推广,努力争当垃圾分类学问的宣扬员和环保小标兵! 三、立足课堂教学,扎实开展环保训练。 课堂是施行素养训练的主渠道,同时也是环保训练的好场所,老师在各科教学,尤其是思品、语文、自然、社会等学科的教学中有机地浸透环保训练;每周星期一班队会定为环境训练主题会,利用唱歌、小品、相声、学问竞赛、手抄报等形式进展训练,形成了环保良好的气氛;班级成立了环保科技小组,仔细搜集信息,整理资料,进展环保学问的讨论和探究。 三、利用活动载体,深化环保行为。 我们校内内坚持一日两扫,并做到卫生无角、无环境污染源,组织同学干部每日进展检查,一周小结,表扬鼓舞。同学在植树节组织造林护树活动;在爱鸟周开展爱护鸟类的宣扬训练;在世界环境日不失时机地进行爱护环境、美化校内专题讲座,号召全体少先队员行动起来,绿化美化家园,爱护生态环境;在社会理论活动中,组织同学们走上街头清扫卫生、清理垃圾,向社会分发爱护环境的建议书,要求队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邻里、社会,共同制造优美环境,到达良好效果。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是校内文明程度的重要表达。校内垃圾分类可大幅度地削减垃圾增加带来的污染、节省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进展资源再利用。在校内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活动,不但可以使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约资源,还可以培育同学环境爱护的意识。普及垃圾分类学问,进步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立一个绿色、和谐、漂亮、节省型的校内。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再接再厉,努力使这项活动更加富有成效。 小学垃圾分类活动总结篇二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但近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环境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渐渐被破坏,全球热岛效应、白色垃圾污染、水资源污染 爱护地球,爱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从削减垃圾污染开头。您千万别小看垃圾污染,垃圾通常是先被送到堆放场,然后再送去填埋。但它的填埋的费用是昂扬的,而且垃圾填埋场不复为耕地,也无法建成生活小区。因此,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我校在20XX年6月份,开展了垃圾分类系列活动。 1、培育环保意识,普及分类方法。 通过校内播送、橱窗等,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扬、训练和提倡工作,说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峻危害,宣扬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同学主动参加。同时,利用校会、班会等时间,让同学相互沟通,相互受训练,培育同学的环保意识,使同学渐渐把垃圾分类变成自觉和习惯性行为;并对分类工作做得好的班级进展表扬嘉奖,树立典型,介绍阅历,强化推广。 2、开展垃圾分类班队主题活动。 我校各班筹备、开展了有关垃圾分类的班队主题训练活动。全校各班的同学分为不同的组别,以幻灯片、自编小品等形式来进展向大家展现垃圾分类的日经常识,并以小嬉戏形式,让同学自己动手进展垃圾分类。通过活动,让全校同学理解了更多的垃圾分类学问,更深层次的体会到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成立师生垃圾分类宣扬志愿队。 学校成立30人的老师垃圾分类宣扬志愿队及35人的同学垃圾分类宣扬志愿队。师生志愿队负责在师生团队中加强垃圾分类常识,以身作那么,并时刻催促全校师生在日常教同学活中对垃圾进展分类投放。学校对表现好的师生垃圾分类宣扬志愿队员进展评奖,并在全校校会上颁发了奖状和奖品。鼓舞同学们都来理解垃圾分类,都主动参加垃圾分类,使有限的资源能得到重复利用,以此到达削减生活污染的目的。 4、制定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在各处设置分类垃圾筒:垃圾桶上贴上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标记,并且通过校会宣扬,告知同学在扔垃圾的时候分类投进不同的桶里,在垃圾桶附近粘贴生活垃圾分类指引,以关心同学对垃圾进展分类投放;学校保洁人员在清理垃圾的时候,再分别进展处置。并且鼓舞各班设置可回收垃圾袋或垃圾箱,将本班的可回收物品分类存放,比方我校同学每天喝过奶的奶盒、水瓶、废纸等等,全部放进纸箱内,定期卖给废品收费站。所得费用可以作为本班班费,为同学们买奖品等。这样,既环保,又使同学们树立了节省意识,还能让同学们主动参加垃圾分类。 5、开展垃圾分类活动的意义。 通过本次垃圾分类活动,使同学们理解到,现今的垃圾处理方法大多处于笼统的堆放填埋方式,加重了环境污染;因此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下去的系统工作,同学们不仅在学校要做到将垃圾进展分类,还要将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带回家里。 小学垃圾分类活动总结篇三 随着经济的快速进展和人民生活程度的日益进步,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特殊是学校,每天都在制造垃圾,如废纸、塑料、废电池、果皮等,这些垃圾绝大局部是可回收利用的资源。自垃圾分类活动在我校正式启动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实行多项措施主动在学校中推广垃圾分类。多个月以来,活动已初见成效,现将该项工作总结如下: 1、进步环保意识,树立分类观念 有人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城市之间的间隔可能不再是绿色的田野,而是恶臭的垃圾。垃圾问题,是世界性的,我校利用了一切可利用的渠道,对同学进展垃圾分类学问的宣扬。通过校内播送、橱窗校内网络等形式,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扬、训练和提倡工作,说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峻危害,宣扬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同学的主动参加。同时教会同学垃圾分类的学问,使同学进展垃圾分类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 2、各班加强宣扬培训,普及分类方法。 各班采纳不同形式:如同学上网查资料、图片,或进展调查、采访等搜集资料,然后利用校会、午间等时间,在班里进展沟通,互相受训练,让同学学会分类垃圾;养成在室内分类的习惯;对分类工作做得好的班级进展表扬嘉奖,树立典型, 3、介绍阅历,强化推广 开展垃圾分类理论活动,培育环境行为习惯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光靠纸上谈兵唯恐很难见效。所以我校建议各班依据同学实际,开展各类垃圾分类理论活动。如将活动延长至家庭,调查自家生活垃圾构成状况,并作合理分类;将垃圾分类活动与综合理论活动相结合,合作办手抄报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垃圾分类学问在同学心中的内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4、制定措施,落实到位。 学校设置分类垃圾筒:垃圾筒上贴上: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有害垃圾、餐厨垃圾。并且通过播送宣扬,告知同学在扔垃圾的时候分类投进不同的桶里,学校保洁人员在清理垃圾的时候,再分别进展处置。并且鼓舞各班设置可回收垃圾袋或垃圾箱,将本班的可回收物品分类存放,比方我校同学每天喝完的瓶子,喝完后放进纸箱内,定期卖给废品收费站。所得费用可以作为本班班费,为同学们买奖品等。这样,既做到了环保,又使同学们树立了节省意识,还体验到了其中的乐趣。 垃圾分类,举手之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校内垃圾分类可大幅度地削减垃圾增加带来的污染、节省垃圾无害化处理费用,有利于进展资源再利用。在校内中开展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活动,不但可以使资源循环再利用、节约资源,还可以培育同学环境爱护的意识。普及垃圾分类学问,进步全民环保意识,全面推广和落实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政策,建立一个绿色、和谐、漂亮、节省型的校内。不仅要让垃圾分类在校内扎根,还要让小手牵大手,营造全民参加的良好气氛。 12021年6月 Word版本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