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圈环流说课设计南康中学 龙文军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紧紧围绕大气环境与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主线。前几节介绍了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大气运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全球大气的整体运动原理及其产生的重要意义,并为以后学习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及洋流的形成提供理论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规律。2.能力目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3.德育目标:使学生养成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及移动的过程。依据:三圈环流是全球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基础,也是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确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为重点的依据是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是季风环流和世界气候形成的基础。2.教学难点:三维空间中高空和近地面风向的联系依据: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难以建立一个三维空间模式,更难在三维空间模式上理解低空和高空的风向。二、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高一学生还没有涉及立体几何的知识,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因此在教学时要化繁为简,制造假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便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会更好。1设问式教学假设一 回顾总结、得出结论 单圈环流 假设二 分析得出结论二 三圈环流 假设三 分析得出结论三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2 通过板图、多媒体、FLASH动画、侧视图、立体图等方式多角度突破三圈环流中的难点三、学法指导1 探究式学习过程: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目的: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方法。2创设环境、课堂模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活跃课堂气氛;3板图演练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多媒体动画)由大气运动导入(二)讲授新课1.假设一:地表是均一的、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单圈环流90N 00赤道、两极受热不均 热力环流 单圈闭合环流(冷) (热) 90 2.假设二:地表是均一的、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赤道、两极受热不均 + 地转偏向力影响 三圈环流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0 30N 60N 90N(板图演练:教师先画出三圈环流简图,然后由学生用箭头标出大气运动方向)思考:知识拓展,提出问题(1)赤道低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机制有何差异?(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2)高气压控制下的天气与低气压控制下的天气相同吗?归纳:掌握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方法气压带形成成因:热力成因 (赤道低压带、极地高压带) 动力成因 (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高低气压:相间分布,且南北对称风向: 北半球:3撇 ;箭头指向低压 南半球:3捺; 箭头指向低压天气状况:低气压:气流上升、阴天多雨 高气压:气流下沉、干燥少雨3.假设三:地表是均一的、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地表热量收支的改变 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季节移动 同一地区不同季节天气与气候不同设问: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吗?地表不均匀又会产生什么后果?4.不假设,按实际情况:(过渡)地表是不均一的、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表不均:考虑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五、板书设计1.假设一:地表是均一的、不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单圈环流2.假设二:地表是均一的、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3.假设三:地表是均一的、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4. 不假设,按实际情况:(过渡)地表是不均一的、考虑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表不均:考虑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本课亮点】教法:制造假设,化繁为简,层层推进手段:通过FLASH动画、侧视图、立体图等方式多角度突破难点学法: 课堂演示,人人参与,加深巩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