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劳动力成本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与分析课题来源科研项目指导教师职称讲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一、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业依靠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对我国出口导向的贸易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一系列环境的变化,如人民币持续升值、节能减排要求、外贸出口政策调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工资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等,都对纺织业今后的发展提出了挑战。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依托在劳动力比较优势之上的成本领先战略为我国赢得了世界上的纺织品出口大国的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这种劳动力成本优势正日益削弱。在内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纺织品的出口是继续延续以前的成本优势,靠低成本,低价格出口还是实现产业的升级,依靠技术和创新建立起持续的竞争优势,跻身世界纺织品的高档领域,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许多学者通过分析,认为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已经处于衰退的阶段,做出纺织业在我国成为“夕阳产业”的判断,另有学者认为纺织业是一个永恒的产业,因为人类总是要解决穿衣的问题。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家,纺织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解决就业等问题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在国内外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纺织业今后的战略发展和选择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分析劳动力成本变化对纺织业出口情况的影响作用,同时结合其他影响纺织业出口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运用VAR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以及企业的应对措施,以达到缓解和打破当今纺织业的问题和困境。一、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21经典的比较优势研究理论211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开端。1776年,亚当斯密在巨著国富论中,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论证了国际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创立了“地域分工”理论,从此奠定了古典国际分工学说的基础。根据斯密的思想,一国应当专注于发展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通过自由的国际贸易,从交换中获益。这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业,是指一国由于先天的自然优势或者后天优势(指技术和技巧)而具有成本优势、价格优势的产业。由于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不能回答当一国各个产业于别国相比都无绝对优势时,是否还能参与国际贸易并从中获益的问题,所以不如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领域的地位显赫。212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阐述了比较优势成本理论,认为各国间的比较成本差异是产生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根源。比较优势论,又称为比较利益论或相对优势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表述为:一国劳动生产率国家之间之所以会产生贸易,是由于各国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来自于各国在劳动生产上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即贸易国家应出口相对成本较低、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即使一个国家两种商品的生产率较之另一个国家都处于绝对劣势,它仍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获取贸易利益。比较成本说将国际分工的成因从绝对成本差异推广到比较成本差异,这就解决了处于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特别是落后国家能否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利的问题,因此比较优势成本学说不仅成为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的理论依据,更广泛成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的传统机制。但它的一些假设条件,如所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内可以完全自由流动、在国家之间则不可流动、不计运输成本、不考虑技术进步等,都严重地背离了经济活动的实际。毕业设计论文代做平台 580毕业设计网 是专业代做团队 也有大量毕业设计成品提供参考 www.bysj580.com QQ3449649974213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由于现实中贸易不仅仅是由于国家问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引起的,国家间资源上的差异也可能导致贸易。对比较优势成本理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学者是赫克歇尔和俄林,他们创立了要素察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是生产要素察赋丰裕程度的差别。一国将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而进口那些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减少国际间生产要素分布不均的缺陷。要素察赋学说将要素价格差异、生产中要素的密集程度和国际贸易联系起来,从而更直接反映出以要素察赋差异为标志的比较优势来源。但是该学说是以众多不符合实际的理论假设为条件的,对当今国际贸易中的许多问题无法给出解释。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分工格局出现了两大倾向:一是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为增加,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构成部分:二是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为增加,出现了同一行业既出口又进口的行业国际分工模式。传统的要素察赋学说难以对上述现象做出满意解释。214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技术差异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与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不同之处,在于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家贸易的动因是国家问的技术差异,而要素票赋理论则以国家间资源察赋的不同来解释。在赫克歇尔一俄林模型的框架下讨论完全竞争条件下技术差异会对贸易产生的影响,两国要素享赋不同的前提下,如果一国在其相对劣势产品的生产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则比较优势会发生逆转。但这种比较优势能够保持多久要看技术转移的速度,当技术转移出去,比较优势有回复到原先的状况。22劳动力成本的国内外研究虽然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短缺是短期现象,尚未认识到或不肯承认劳动力成本已经在提高这个现实,但大部分研究学者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个事实上达到了共识。对于我国劳动力成本显著上升这一现象,国内外学者主要从劳动力成本的分层次比较及国别比较两方面来加以分析。国外很多学者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比较优势,认为劳动力成本是中国贸易顺差的重要影响因素。AmitaBatra,ZebaKhan(2005)通过计算显示性比较优势,发现中国和印度在国际贸易中偏重劳动密集型行业和资源密集型行业。Lett Banister(2006),Song(2003),Knight,Xue(2006)Chen,Ceglowski,Golub(2007)以及Dennis Tao Yang和Vivian Chen(2009)的研究均得出:我国的工资水平尤其是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与发达贸易伙伴国相比,还处于相当低的水平,所以依然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Wu Yue(2008),Dennis Tao Yang和Vlvian Chen(2009)的研究指出,相对于上升较快的熟练劳动力的工资水平,我国非熟练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尤其是制造业、建筑服务业的工资水平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研究劳动力成本,除本身的劳动力成本之外,还要考虑劳动生产率。通过计算单位劳动成本(ULC)可以反映一个产业或国家的成本优势。单位劳动成本的定义是平均劳动报酬对劳动生产率的比值。Judith Banister(2007)在一篇总结性的论文中详细列出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首先,低劳动力成本,这是吸引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设厂的根本因素;其次,庞大的国内需求市场:第三,沿海地区强大的工业配套能力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第四,相对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Janet Ceglowski,Stephen Golub(2005)运用相对单位劳动成本,比较了中国和美国制造业的单位劳动成本,发现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仅约为美国的2540,也明显低于欧盟、日本、墨西哥、韩国和其他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他们认为中国制造业单位劳动成本较低的优势主要来自被低估的人民币汇率和快速上升的劳动生产率。Vivian Chen,Bart van Ark,Qin Xiao,Harry X,Wu(2007)研究了中国分省市的制造业单位劳动力成本。国内不少学者则通过实证分析证明劳动力成本对贸易的影响,提出劳动力成本优势要考虑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大多文章认为制造业在劳动成本上具有比较优势。任若恩(2001)首次用汇率对中国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力成本进行国际比较,认为维持中国产品成本国际竞争力的惟一办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王慧敏、任若恩(2003)介绍了一种比较国际竞争力的指标一以单位劳动成本为基础的实际有效汇率,但是没有进行具体计算。马丹,许少强(2006)利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历史变迁和冲击来源进行研究,认为19801994年期间中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得益于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贬值;19942002年期间国际竞争力下降是中国制造业相对单位劳动成本上升造成的。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定义的中国贸易伙伴国全是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加拿大、日本、丹麦、法国、德国、荷兰、挪威、瑞典及英国。张玉倩,杨莉(2007)通过对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劳动者单位劳动成本等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中国劳动力优势能够持续的原因。张卫军(2009)不仅分析和比较了中美制造业工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成本,而且提供了中美两国自1980年以来相对单位劳动成本的演变轨迹。Adam Szirmai,柏满迎,任若恩(2002)利用多边比较方法计算了中国制造业的购买力平价和劳动生产率,并对中、美、日、韩、印度和印尼的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劳动成本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中国之前已经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的趋势,为保证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唯一的途径就是提高劳动生产力。毕业设计论文代做平台 580毕业设计网 是专业代做团队 也有大量毕业设计成品提供参考 www.bysj580.com QQ34496499742.3纺织业发展的研究综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从全球的角度而言,处于全球纺织业初级和中级环节的中国纺织企业充分利用了有利的资源优势,应用成本领先战略,在国际纺织市场建立起强大的竞争优势。因为我国纺织品的价格在国际出口中具有绝对的优势,所以从成本上升方面研究的文章较少。从成本优势的来源看,可以将它们分为两类,一类是来源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一类来源于企业的内部。大多研究纺织业的文献都从其所处的内外环境来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根据不同的环境因素影响来提出相应的问题,并且针对不同的问题和处境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231劳动力成本变动对纺织业影响的研究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和原材料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这为我国纺织业在入世以后获的长足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后配额时代更是释放了强大的发展能力。由于成本的低廉,我国纺织品的出口屡遭发达国家的反倾销调查和进口限制,所以对纺织业的发展多集中在如何应对反倾销和贸易壁垒方面。近年出现的“民工荒”和SA8000社会责任认证让更多的学者关注到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问题。一般认为成本上升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具有不利的影响。张维迎在2006年中国经济高峰会上指出劳动力成本上升将对中国企业构成挑战。他预测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中国劳动力成本可能上升3050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成本的上升不仅仅影响到企业的利润,还有可能对就业产生不利的影响。王威(2008)分析了劳动力成本对企业成本上升的影响。他指出在纺织、缝纫等制造业中工资成本所占的比重约为14,工资是企业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工资成本的上升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来说意味着利润的下降。赵勇(2010)分析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不会根本动摇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地位,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仍然会对制造业的出口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具体的行业看,伴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服装业和纺织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将受到较大程度的冲击,而这些产业对意大利、日本和俄罗斯等国的出口所受的影响可能更为明显。成本的上升也有其正面的影响。陈俊(2006)分析了成本上升的幅度以及与国家劳动力工资成本的比较,认为低工资让我国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同时也使得国内企业过分依赖外在的资源,忽视了技术创新,制约了产业升级和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