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 PPP 项目政府运营补贴支出计算过程的分析随着建设领域融资体制、建设模式的改革,PPP 建设模式越来越多 的被用于建设行业。为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推进,有效防范和控制财政风险,财政部 印发财金 201521 号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指 引,该文件的出台是为了识别、测算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各项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项目实施对当前及今后年度财政支出的影响,为 PPP 项目提供财政管理依据。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实际合作中,运营补贴支出计算结果,成为了社 会资本和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运营补贴支出的规模,成为项目是否能够实施的核心。但目前,运营补贴支出计算公式的复杂性,导致大家在实 际运用时对公式的理解各不相同,本文将重点对政府运营补贴支出的测 算公式做出分析。1 PPP 项目操作模式及相应的付费模式1.1 非经营性项目政府承担全部运营补贴支出责任对于缺乏“使用者付费”基础、主要依靠“政府付费”回收投资成本的 项目,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采用建设拥有运营、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模式推进。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应在运营补贴期间,承担全部运营补贴支出责任。1.2 准经营性项目政府承担部分运营补贴支出责任对于经营收费不足以覆盖投资成本、需政府补贴部分资金或资源的 项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附加部分补贴或直接投资参股等措 施,采用建设运营移交、建设拥有运营等模式推进。建立投资、 补贴、与价格的协同机制,为投资者获得合理回报积极创造条件。在这种模式下,政府应在运营补贴期间,政府承担部分运营补贴支 出责任。1.3 经营性项目政府不承担运营补贴支出责任对于具有明确收费基础,并且经营收费能够完全覆盖投资成本的项 目,可通过政府授予特许经营权,采用建设-运营-移交、建设拥有运 营移交等模式推进。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不承担运营补贴支出责任。2 运营补贴支出的计算分析在上述前两种模式下社会投资人为获得合理回报,必须获得政府补 贴。政府补贴支出数额的计算公式不尽相同,但是计算原理一致。本文仅 对计算较为复杂的,在可行性缺口补助模式下,政府年补贴支出数额计算公式做出详细分析,对政府承担全部运营补贴支出责任的运营补贴计算公式不再赘述。计算公式描述:当年运营补贴支出数额=项目全部建设成本(1+合理利润)(1+年度析现率)n /财政运营补贴周期(年)+年度运营成本(1+合理利润率)-当年使用者付费(1) 项目全部建设成本:指社会资本方承担的建设成本(折算成各年 度现值);(2) 年度折现率:应考虑财政补贴支出发生年份,并参照同期地方政 府债 2 券收益率合理确定;(3) 合理利润率:以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水平为基准,充分考虑可用性付费、使用量付费、绩效付费的不同情景,结合风险等因素确定;(4)n 代表折现年数;(5)财政运营补贴周期指财政提供运营补贴的年数。3 公式基本原理分析此公式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到的数据、比率较多,为了准确、正 确理解公式中所1有数据概念、比率概念,不能仅生搬硬套公式文字的固 有概念,应从公式计算目的、基本原理入手进行研究,才能掌握公式的计 算实质。此公式是政府为准测算准经营 PPP 项目的财政支出责任,科学评估 项目当前及今后年度财政补助数额,实际是政府在吸引社会投资人,确 保项目顺利完成、投资人取得合理回报的情况下,在运营期应给予社会 投资人的建设及运营资金缺口。那么如何计算项目资金缺口呢?项目缺口资金=政府运营补贴支出数额=社会资本方承担的项目建 设成本+运营成本-项目运营收入公式应在充分考虑定价和调价机制、消费物价指数、劳动力市场指数等因素后,将项目缺口资金按照年度进行分别计算,而不是一揽子总 额计算,因此产生了“当年运营补贴支出数额”这个概念,但计算原理与 上述公式一致,即:当年运营补贴支出数额=(社会资本方承担的当年建设成本+当年运营成本)-当年运营收入4 公式解析根据上述公式原理,我们可以先将公式进行变形:当年运营补贴支出数额=社会资本承担的项目全部建设成本(1+年度析现率)n/财政运营补贴周期(年)+年度运营成本(1+合理利润率)-当年使用者付费。当公式变形后,更有利于对公式的每部分进行详细解析:4.1 分析公式中的第一部分社会资本承担的项目全部建设成本(1+年度析现率)n/财政运营补贴周期(年)+年度运营成本这部分公式实际上就是在计算“社会资本方承担的当年建设成本”, 该数据是平均值的概念,即在第 n 年投资人承担的建设总成本平摊至整 个特许经营期,第 n 年应分担的建设成本。(1) 分子“社会资本承担的项目合部建设成本(1+年度折现率)n”= 第 n 年投资人承担的建设总成本;(2) 分母“财政运营补贴周期”=特许经营权期限;(3) n:为特许经营权年份数。(4) “年度折现率”:折现率的原义是指投资者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或 最低报酬率。在指引中说明“年度折现率”要根据财政补贴支出发生年 份,参照同期地方政府债券收益率来确定。因此,在该公式中将“年度折 现率”理解为“投资人将建设成本若进行无风险投资时,投资者取得的最 低回报率”较为准确,也更易理解。也就是说整个分子代表的含义为:社会投资人承担的全部建设成本 进行在其他无风险投资,如购买地方政府债券,能在特许经营权每年获 取的本利和,其中获取的利息收益为投资人放弃无风险投资而投资基础 建设所放弃的机会成本。那么“社会资本承担的项目合部建设成本(1+年度折现率)n”=第 n 年投资人承担的建设总成本=第 n 年投资人承担的建设成本+机会成本。这种计算模式,是将投资人放弃无风险投资产生的机会成本作为建 设成本的一部分进行计算,这表明作为政府方更为全面、客观、合理地考 虑了投资人所承担的建设成本。4.2 分析公式中的第二部分“年度运营成本”年度运营成本由以下内容构成:(1) 项目公司管理费(包括绩效审计费用等实施机构费用);(2) 收费站运营费用;(3) 广告、加油等服务运营费用;(4) 基础建设项目日常运行及大修费用。 该数据要根据消费物价指数、劳动力市场指数等因素进行年度预测。4.3 分析公式中的第三部分“(1+合理利润率)”该部分乘以第一、二部分之和,代表的含义实际为: 政府在包括建设成本、机会成本、运营成本在内的所有项目年度成本基础上,给予了一个合理利润率(也可以理解为成本加成率)后,该项 目拥有的价值,即政府给基础建设项目在特许经营期内每年给项目制定 出一个合理定价。定价后的基础建设项目,则需要使用者和政府来购买、 支付对价,以实现投资者自身的合理回报。因此,公式中的“合理利润率”并不是投资者要求的“合理回报率”, 它们属两个概念。投资者要求的合理回报率(税后内部收益率)必须通过 对项目现金流量进行测算后的得到。4.4 分析公式中的最后部分“当年使用者付费”当年使用者付费包括以下内容:(1) 通行费收入;(2) 广告等服务性业务收费;(3) 其他特许收入。 在计算使用者付费使应当将对应的营业税金及附加进行扣减。5 合理回报率、年度折现率及合理利润率的确定“年度折现率”及“合理利润率”两项比率的合理确定,对于计算政府 运营补贴支出是两个关键指标,而这两个指标的确定,前提是要确定政 府要给社会投资者一个什么样的预期合理回报,以更好地吸引更多的社 会投资人积极参与 PPP 项目建设。5.1 合理投资回报率在确定年度折现率及合理利润率之前,我们应提前先确定合理回报率的概念。合理投资回报,是社会投资人投资项目需要满足的回报率,此 回报率本质上就是社会投资者所需要的投资回报率,也就是投资人要求的税后内部收益率。根据财政部项目收益债券试点管理办法(试行)“项目收益债券存续期内的每个计息年度,项目收入应该能够完全覆盖债券当年还本付息的规模。项目内部收益率(税后) 应该大于现阶段社会折现率 8%”。表明 现阶段社会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 8%。因此,作为PPP 项目,至少应满足社会投资者 8%的投资回报率。5.2 年度折现率的确定该比率要根据财政补贴支出发生年份,参照同期地方政府债券收益 率来确定。5.3 合理利润率的确定该比率应以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利率水平为基准,充分考虑可用性 付费、使用量付费、绩效付费的不同情景,结合风险等因素确定。实际上该比率的确定受到投资者投资报酬率及年度折现率的影响。 因此,该比率应该在确保投资者投资回报率(必要报酬率)的前提下,确 定年度折现率后,再倒挤确定出合理利润率。6 在运用公式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在现有投资估算清单模式中,是将建设期利息纳入投资总额;但是 在 PPP 建设模式下,应该在项目总投资中将建设期利息剔除,估算出不 含建设期利息的“纯”建设投资估算总额,最终依据此较为准确地计算社 会资本所承担的项目建设成本。作者简介:郭 真(1979-),女,汉族,甘肃兰州人,会计师,硕士,毕业于兰 州大学,主要从事财务工作。“”“”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assage. Minand once said, people who learn to learn are very happy people. In every wonderful life, learning is an eternal theme. As a professional clerical and teaching position, I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ontinuous learning, life is diligent, nothing can be gained, only continuous learning can achieve better self. Only by constantly learning and mastering the latest relevant knowledge, can employee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market. This document is also edited by my studio professionals, there may be errors in the document, if there are errors, please correct, thank you!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