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6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5页 / 共36页
第6页 / 共36页
第7页 / 共36页
第8页 / 共36页
第9页 / 共36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能量第1课 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先用一段话告诉学生,科学家奥斯特在1820年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实验。他发现了什么呢?书中没有说出来,这是为引起学生兴趣,自己来做实验发现。第一部分:通电导线和指南针。学生学过的磁铁的知识、简单电路的知识是本课和本单元学习的基础,所以这部分开始让学生组装电路,回忆电流在电路中流过的路线、指南针指南北的性质。通电导线使指南针磁针偏转的实验,教科书分为两个步骤进行。先用小灯泡电路中的长导线做实验,再用去掉了小灯泡的电路(短路状态)中的长导线做实验。第一步是正常的电路,实验现象不会很显著,但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多探索会儿。第二步用的是短路大电流,现象非常明显,但只能在老师带领下做一两次。这样安排注重的不是只让学生看到现象而是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在第一步探究中有机会发现更多相关的现象,把前后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作比较,能初步意识到电流大小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把非正常短路电路作为特例处理也是恰当的。把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上方与磁针指向一致,接通电流,磁针偏转,电流越大,偏转的角度越大。断开电流,磁针复位。教科书要求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最后归纳出只能是电流产生了磁性。第二部分:通电线圈和指南针教科书插图呈现了做线圈的方法。在手指上绕线圈,线圈大小能套在一般大小的指南针盒上,大约要绕10圈,用一节电池效果已经不错。让学生在实验中试一试,会发现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指南针偏转的角度最大。本课电生磁的实验,先用小灯泡电路做,再用短路电路做,最后绕线圈做,三个实验形成了一个活动结构增大电流、增加圈数可以增加磁力的结构。【学情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了磁铁的磁性能使放入磁场的磁针发生偏转;而且在四年级下册电主题单元的学习,对点亮小灯泡的实验有一定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流可以产生磁性。过程与方法: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重要。【教学重点】通电后的导线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电流可以产生磁性。【教学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做出解释。【教学准备】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2教师准备:电池盒、小电珠、灯座、导线、指南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00多年前,人们对电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了一个有关电和磁的秘密。你们想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重现历史上那个伟大的时刻。(板书课题:电和磁)二、通电导线和指南针1奥斯特当年正在用一个简单的电路做实验。桌上有老师准备的材料。请你们先用这些材料组装一个简单电路。2学生活动3当时在奥斯特的实验桌上放着指南针。这个指南针的指针一头指着北,一头指着南。当接通了电源的导线靠近它时,奥斯特突然看到一个现象你们想试一试吗?4学生活动5有什么发现?对这个发现你们有什么解释?6通过短路的方式,你们会看到更加明显的现象。再试试。三、通电线圈和指南针1奥斯特在发现了这个现象之后,连续几个月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想知道这是为什么?他又做了几百次类似的实验。其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像P49那样把导线绕成圈,然后通上电。用它来靠近指南针,又会发现什么?2学生活动3汇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在哪种情况下指南针偏转的角度大?4经过这些实验之后,奥斯特虽然没有做出太多的解释。但是他却用铁的事实证明了:电可以产生磁。随后他的发现又得到了牛顿等科学家的进一步证实和发展。为我们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5考大家一个问题:你今天带来的电池里还有电吗?能用什么方法证明?四、课堂小结同学们用了短路、串联电池、制作通电线圈的方法增大电路中的电流,从而使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变得更大。【板书设计】 电流产生磁力电流越大 磁力越强接 通偏 转断 开复 位电 路电流 产 生 磁力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2课 电和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电磁铁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内容。学生的知识基础是三年级下册“磁铁”以及上一课时“电和磁”相关知识。电磁铁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使铁芯磁化而产生磁力的装置,是电生磁的最直接应用。电磁铁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呈现的现象有趣,可以开展适合学生水平的多种研究。【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聪明、活泼、好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并且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可是对于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还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特点,采用多种方式来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层层引导,层层设问,来激发学生思维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我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总结出我们本节课的结论。本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自己真正的融入科学探究的活动中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电磁铁具有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质。改变通过电磁铁中的电流方向(电池的正负极连接和线圈绕线方向)会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过程与方法:制作铁钉电磁铁。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认真细致、合作进行研究的品质。【教学重点】1.制作铁钉电磁铁。2.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教学难点】做研究电磁铁的南北极的实验。【教学准备】1学生自备:大头针、透明胶2教师准备:绝缘导线、大铁钉、砂纸、指南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大家听过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吗,今天我们也来钓一钓鱼,那位同学上来试一试?2.师:看来这些鱼还不太愿意当“愿者”啊,下面张老师也来钓一钓。张老师就能用铁钉钓起鱼来,你们信不信?(铁钉上加磁铁)张老师怎么就钓上来了呢?生:有磁铁。3.师:同学们看的真仔细,看来我的魔术被揭穿了。不过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4.师:磁铁让铁钉暂时具有了磁性,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一旦我把磁铁拿掉,铁钉的磁性就消失了。(板书:磁化)这是本节课十分重要的概念,大家一定要记牢。5.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的奥斯特实验吗?谁来说说奥斯特有哪些发现?(生:通电导线可以产生磁性。)除此之外,还学到了什么?(生:把导线缠成到线圈,磁性会增大。)6.师:线圈可以把导线的磁力集中起来,但集中地位置在线圈的中心,不方便利用。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利用上线圈中心的磁性呢?同学们想一想?生:将铁钉放到线圈中心,将线圈通电,线圈就有了磁性,这是中心的铁钉就被磁化了,铁钉的两端就具有了磁性。7.师:这位同学真是聪明极了,居然想到了这种方法。利用磁化现象将导线圈中心的磁传递出来。其实,这种方法以前的科学家也想到了,并把这种装置叫做电磁铁。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学习电磁铁。板书:电磁铁二、制作铁钉电磁铁1.为了让每位同学都清楚的看到制作电磁铁的过程,老师录制了一段视频,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学习一下制作方法。2.同学们都看清如何制作了吗?我们再回顾一下制作要点。生读。怎么样,清楚了吗,是不是都跃跃欲试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磁铁。开始。(适时激励)3.同学们都制作完了电磁铁,大家来观察一下,我们制作的电磁铁都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生:线圈、铁钉。(板书:组成:线圈、铁芯)师:中间的铁钉换成其他铁棒一类物质是不是也可以。我们把这类物质叫做铁芯。像这样由线圈和铁芯组成的装置叫电磁铁。4.猜一猜,我们制作的电磁铁到底有没有磁性呢?如何判断?生汇报。5.下面我们就来用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测吧.请看实验要求。生读6.张老师还有个重要提示,读屏。7.现在开始小组实验。生实验然后汇报。(电磁铁接通电流产生磁性,断开电流磁性消失。)三、探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一)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1.磁铁有南北极,那电磁铁有南北极吗?2.怎么才能知道电磁铁有没有南北磁极呢?谁有好方法?小组讨论。3.汇报方法,用指南针4.你能具体说说用指南针怎么判断南北极。钉尖吸引了指南针的北极就能说明钉尖是南极了吗?怎么办呢?生:再靠近指南针南极试试,如果排斥就可以得到证实。5.阅读实验要求,学生分组实验。6.投影展示学生记录,提出新的问题。(二)电磁铁的南北极和什么因素有关1.为什么测试的结果不一样,两组的结论迥然相反呢,电磁铁的南北极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讨论一下。2.可能的影响因素有:导线缠绕的方式,和电池正负极的接入方式。(板书)3.先说一说怎么研究导线缠绕的方式的影响?生汇报正好我们刚才缠了两种方式的线圈,但是在接电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电池的正负极接法一定不能改变。好,我们就先进行改变缠绕的方式的实验。开始4.学生分组实验,汇报。5.那如何设计实验证明电池正负极的影响呢?注意,这里线圈必须选择一种缠绕方式,不能分别用两个线圈。好,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开始。5.得出结论:绕线方式和电池接法都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板书)6.小结:我们发现,改变绕线方式和电池接法都可以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至于具体的判断它们是怎样影响电磁铁南北极的问题,等到你们初中物理课上就可以得到更全面的解释。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五、【作业】从生活中找找电磁铁的踪迹 观察生活中用电设备,找找电磁铁的踪迹。【板书设计】电磁铁组成:线圈、铁芯通电:产生磁性 线圈缠绕方向电磁铁 改变电磁铁南北极断电:磁性消失 电池正负极接法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3课 电磁铁的磁力(一)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声音单元第3课,分为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和观察比较声音的高低的变化两个活动。与第1课听听声音和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基于听听声音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两节课的基础上来探索研究的,为后面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准备,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情分析】1、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个概念,学生、成人都很容易搞混,这对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制约。2、这个内容的教学不容易,平常教学中往往走向太深,学生搞不懂。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声音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很难用普通的观察方法得到,也不容易理解。因此,我把学生学习的概念分解,定位于前概念,在现象上做文章是合理的,只要观察到发现发声物体越小、细、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越低就够了。3、经典设计和材料,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基础不够,往往学了之后仍然是糊涂的,因此要增加体验、加强判断标准,从而解决困难,突破难点。4、对教材的处理:声音高低变化很复杂,所以本课回避了橡皮筋的音高变化,因为一开始学生很难听出来,因此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容易分辨音高的乐器,降低难度,对学生的学习有利。【教学目标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