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 此次数学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于2000年正式启动,目前已涉及到全国除西藏以外的所有大陆地区。以下,仅对数学课程改革情况做一些简单的报告。 报告分三个部分: 一、数学课程改革背景;二、数学课程改革现状;三、数学课程改革趋势。一、数学课程改革背景1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状况(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国家,都在制订面向新世纪的课程标准;更为深刻的背景是:课程改革制度化根据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学科进展、数学教育研究与实践进展等;5年一个小的调整,10年一个大的变化;我国没有规范的相关规定,关于课程的理论研究工作只是局限于很小的人群,在实施层面,一直是停留在内容的微调,较大的只有1963、1980,但社会变化很大);当时国际数学课程特点: 谋求课程的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统一;将学术性课程与学生的经验和职业发展有机结合; 适应时代要求,增设新的课程;倡导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实行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2国内课程实施现状分析(课程基本特点、在国际比较中表现出来的数学学习成绩与不足一些特长、一些不足,课程内容面窄、体系单一,教学实施情况调查中小学的辛苦、学生的成就除了成绩,兴趣、激动、向往、沉思、独立工作能力创造、? 大学阶段的有所感受);3国内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基本定位全体未来公民必须接受的素质教育主要目标不是学科专门人才,但不会给专门人才的成长制造障碍,而应当给专门人才的产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天地有一点类似于体育,竞技还是公民身体素质?二、数学课程改革研制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的“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改革实验情况;有关“课程标准”的争论。1 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 关于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突出前期的理论研究(始于90年代初的课题,1996年开始酝酿,1999年启动2001年形成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04年形成高中数学课程标准;5个方面的专题国际比较、现状调查、学科发展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研究、社会发展;国际比较、现状调查、学科发展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的研究、公民素养的需求分析。数学家座谈会、大区的调研、全国研讨会,解说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是否应当设立统一的数学课程标准;“标准”与教材改革谁先、谁后?课程目标中关于情感态度的内容、几何课程的定位、是否、何时引入计算器);详细解释“实验稿”的形成过程(草案、征求意见、修改、征求意见、定稿);突出特点追求:开放的、众多人士关注的、基于现状的、有实验基础的、有理论思考的、与国际相比较的研制课程标准的过程。期望课程改革制度化建立一套机制和程序。 “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特点 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宗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基础、发展、普及、选择高中)“标准”中的学习内容是全体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中明确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件事情应当从中小学阶段开始; 首次明确课程目标多元化;首次提出过程性目标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明确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情感态度的目标; 关注基础的同时,特别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经验有“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课程内容; 丰富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改变数学学习方式单一化的形式,教师角色、师生关系重新定位; 增加符合新时期特征的数学内容,联系学生的现实;小学:认识空间、几何体,数据;初中概率、几何中的运动;高中必修:算法、统计(进一步);选修中有许多。 高中课程结构突出选择性特点由必修、选修两部分组成。选修1人文、社会科学,选修2理工、经济类;选修3、4为所有愿意进一步学习数学的人设立。 评价指标多元化中考、高考的改革; 提倡适当的使用技术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2课程实验情况 实验推广进度义务教育阶段实验推广进度2001年 42个实验区 0.5%-1%2002年 570个实验区 18%-20%2003年 1642个实验区 40%-50%2004年 2576个实验区 70%-90%2005年 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普通高中实验推广进度2004年海南、广东、山东、宁夏四省区2005年 江苏省进入实验2006年 福建、浙江、安徽、天津、辽宁等五省市进入新课程,形成东部沿海省份全线进入新课程态势。2008年 将全部进入新课程 实验所取得的成绩和产生的问题分析 主要成绩 更多的人关心数学教育参与的人群成分多样化,从行政部门,专业人士(数学家)到家长,包括媒体等等; 学生对数学有兴趣了,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创造性,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 许多学生在从事探索性活动、提出问题、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有很好的表现(中考试题); 教师的学生观发生了变化,教学方式更加丰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积极开展数学教学研究; 教材发生实质性变化:学习主题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学习素材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教材多样化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纲多本”; 评价方式的变化:日常、中考、高考改革的思考与尝试;国家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监测相关数据(辽宁省 2005)实验区和非实验区之间的比较小学:实验区平均分: 81.91 标准差:15.42非实验区平均分:80.57 标准差:16.44初中:实验区平均分: 73.19 标准差:15.95非实验区平均分:70.11 标准差:18.37北海、石家庄、济南、合肥的调研:大部分采用国际通用的试题,加上一些稍难的问题。每个市选了6所学校:城市、乡村(新 课程、非新课程)。每所学校150名学生。初步结果:成绩很好包括基本功、探索规律、证明等。只是C类学校在证明方面有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在“探索规律”方面的表现。而在对数学、数学学习的感受方面,新课程与非新课程地区的学生有一些明显的差异:如:数学有助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很同意、有些同意、有些不同意、很不同意。新课程地区:,多,非新课程地区:、多。 面临的主要问题 学习内容:初中增加了概率,几何课程学习要求变化较大,高中课程内容新,模块多,教师准备不足; 教材:教材发展不成熟、引导教材多样化的机制,配套学习资源不足; 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形式化、没有改变、负担加重中学,两手抓;原因:观念变革难以很快理解,教师培训不到位层次、内容、方式、日常的支持; 学生成长过程中成长“两极分化”的现象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以后,许多教师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发挥自身的作用; 与以往相比,一些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掌握情况不理想;(中小学都有:小学表现在计算速度、准确性,中学在计算、几何证明)一部分原因是我们对于相关内容的考试要求还延续以往的,当然,也确实存在有一些学生的未能达到“课程标准”在这些方面的基本要求。 评价改革滞后:绝大多数地区考试定位(唯一性)、考试内容;其他评价方式的实现,等等。 外部环境影响对于教材选用、办学与培训经费、评价改革的诚信度、舆论环境,等等。 3有关数学课程标准以及实验的争论首先明确,这是一个非常正常的好现象这么大的改革出现问题是必然的(教学、考试);有更多的人,特别是来自数学界人士的关心(其他学科也有本专业学者的质疑),是一件好事,以往较少;人们有更多的渠道(包括网络)表达他们对数学课程改革的看法,这件事情本身可以视为此次改革的一个重大成就。 数学教育有“均贫”的趋势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定位的观点不同导致对数学课程标准若干内容看法不一(从为少数人的数学,到为所有人的数学);高中课程的选择性使得喜爱数学的人有更多的机会学习数学(高中的模块作为选修内容的数学3、数学4) 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材与教学资源开发教材的深刻变化与其他辅助教学资源不足,导致教师面对新的教学问题时准备不足(特别是将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以后);许多教师不熟悉新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把握自己的角色(关注形式变化、一些方面的过度操作);原因之一是教师培训力度不够与培训方式陈旧。 学生数学水平下降主要依据是一些日常考试的结果。考试内容的原因(一些特长未能表现);一些基本功方面确实有所下降主要是与以往的相应水准相比,但与“标准”的要求相比较,与国际平均水平比较并不一定;而且考试评价改革滞后(评价与考试在制度方面、试题方面的改革落后于教学过程改革,使得“考试与教学不配套”学生的特长没有机会表现,学生的数学水准下降了吗?)是导致学生成绩出现下滑的重要原因。不应当视为整体数学水平下降! 关于考试改革的争议(书面考试是最为公平?是唯一选拔人才的方式? 几何课程的价值与学习过程 几何课程的主要目标?初中学生学习几何的方式;三、数学课程改革趋势 当然,义务教育阶段较大范围的课程改革才进行了三年多(小学不到一轮、初中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刚刚进行了一年多(也不到一轮),说实验成功或失败理由都不充分现在的重心是怎样解决已经面临的问题,将改革进行下去?1课程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刚刚结束的国家调研工作,陈的讲话); 27、8月的课程改革工作会议;3继续进行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工作。1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