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工程系“十三五”建设行动计划(草稿)(20162020)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全国职教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瞄准院党委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的目标要求,努力提升办学能力,推进各专业创新发展,争创国内一流水平。 (二)基本原则 -坚持人才强系。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支撑,大力建设专兼职教学团队,产学研创新团队和德才兼备的管理团队,推动我系可持续发展。 -坚持质量强系。质量作为强系建设之本,坚定不移地把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全部工作的主旋律,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目标和引领,带动系内各项工作的全面提升。 -坚持科研强系。牢固树立科研促教、科研强系的意识,进一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强化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的培育,加快促进成果转化,以高质量的科研水平推动高职强系建设。 -坚持开放强系。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进一步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充分利用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强化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发展,以开放办学作为强系建设的环境支持和条件保障,以服务和贡献开辟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办学质量,打造优质竞争力。 -坚持特色强系。把凝炼办学特色、打造学校品牌作为提高社会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加强文化建设,强化特色和品牌意识,以特色和品牌提升影响力。 二、主要目标 通过五年建设,建成国内一流,有影响、有特色的专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创新发展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以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软件工程等特色品牌专业为基础,在互联网营销、软件开发、网络维护等方向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三、主要任务与行动计划(一)高水平专业建设计划 1.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紧紧围绕我省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优化调整专业,促进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符合社会需要,专业数量与学校规模相适应,进一步优化专业布局。在专业办学定位、专业特色、专业结构和设置上主动与产业、企业对接。对一些市场需求量小、就业率低、第一志愿率低或与我院办学优势关联度低、孤岛型专业进行调整,专业数量精简到5个左右,重点支持3个专业(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应用技术)强化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专业链、专业群。 2.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支持紧贴产业发展、校企深度合作、社会认可度高的骨干专业建设,以一流专业支撑一流系的建设。重点支持通信、网络、互联网、软件工程等优势专业创新发展,在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服务产业发展方面寻求更大突破,建成一批在国内具有引领和示范地位的高水平专业。同时,促进其它专业协调发展,在实训条件、师资队伍、优质资源建设方面提升建设水平,提高办学实力和专业竞争力,建成一批在省内和东北区域内具有领先水平的优质专业。建设国家级骨干专业1个,省级骨干专业2个,在3个专业开展与应用型本科衔接培养试点,探索推进专科职业教育学位试点。 3.强化专业支撑保障能力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引进高精新设备投入,使教学条件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进步同步提档升级,加速优质教学条件建设,建设2-3个共享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开发建设3门网络示范课程;立项建设1个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3门以上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国家高职规划教材5部。推进专业教学标准、核心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标准建设;积极关注或参与职业教育国家标准建设工作。 (二)高水平校企合作助推计划 1.继续推进高水平校企合作大项目建设。坚持“没有高水平的校企合作,就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继续加大与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社会责任感强的规模以上企业深度合作。抓好校企合作大项目的运行和管理工作,提高与北京慧科、天津迅腾科技、洛阳惠普等现有项目的共建共享共用水平。在通讯、网络专业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建立2-3个高水平校企合作项目,形成每个专业群都有行业领军企业合作的局面。 2. 推动校企融合与协同创新。深化专业层面的校企合作,发挥校企合作大项目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所在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促进校企融合创新,建设技术研发协同创新中心1个;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 3.推进深层次宽领域产教融合。依托校企合作大项目平台,深化合作内涵,做优做强1-2个合作项目:推进与中兴通讯合作建设,把通讯技术专业打造成在国内居于一流。把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学院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主战场,不断拓展与中小微企业的合作;鼓励和支持各专业结合自身定位,找准与中小微企业合作的切入点,聚焦发力,在人才培养、服务企业、就业平台搭建等方面开展多方位合作;支持各专业与中小微企业就某一专项或多项领域开展灵活多样、各具特色的紧密型合作,做实、做精、做细一批合作小项目,以项目带动专业服务产业、教师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 (三)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1. 完善师德建设管理长效机制,提升教师师德素养。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将师德教育摆在教师培养首位,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持续开展师德教育活动,促使教师带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和老教师荣休仪式,宣传普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育树立良好师德风尚。健全师德考核,完善师德表彰奖励制度,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持续推进集中整治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专项行动,落实教育部规定的“六个禁止”和针对高校教师提出的“七个禁行”,坚定不移地执行学院教师行为规范的相关要求。建立健全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巩固师德表现“一票否决”政策办法,严明“红线”和“禁区”,有效防止师德失范行为,严格师德惩处。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自尊自律自强,提高师德践行能力。 2.以提高双师素质和完善双师结构为重点,打造高水平专兼结合教师队伍。制订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学院“双师型”教师标准,以高标准引领教师队伍建设;优化双师队伍结构,专任教师数量稳定在38人左右,兼职教师20人左右;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占90%以上,博士学位的占3%以上;继续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计划,鼓励专业带头人攻读博士研究生,40岁以下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专业教师;建立和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兼职教师岗前基本教学能力培训制度,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做好兼职教师的聘请和考核评价工作;加大聘请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实践技能课兼职教师的比例。 3.坚持培养引进并重,推进高水平师资队伍梯队建设。按照“立足培养、积极引进、造就名师”的途径,积极培养专业领军人才、技术技能大师、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名师,着力建设一支以“双师型”专业教师为中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业带头人为领军的教师队伍梯队。五年内,引进和培养4名左右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其中引进名1名在行业企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才,带动教学团队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建立教师轮训制度,落实好国培、省培、校培项目。以中长期培训、专项培训、国外访学项目为主,科学规划和持续推进骨干教师境外培训计划,重点打造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平的教学骨干和学术梯队。 4.校企联动,加快双师素质能力培养。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定期实践制度,专任教师每三年企业实践时间不少于3个月;鼓励教师加入行业协会组织;支持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创办、领办企业;支持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兼任技术职务;支持教师考取行业资格证书和校企合作大企业培训师资格证书;鼓励支持教师参与行业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重点培养一批具有科研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 (四)科研能力提升计划 1.稳步推进科研团队建设。制订科研创新团队计划,重点支持能承担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科研骨干队伍;建立一支研究方向稳定、梯队合理、科研能力逐年增强的科研团队;实施科研骨干发展计划,引进、培养3名高水平科研带头人。 2.打造高水平科研成果。制订并实施标志性成果推进计划,积极加强跨学科、跨部门及跨校合作,积极推进校企、校地、校所、校校协同创新;开展以申报国家级成果奖为目标的战略合作,开展合力攻关,争取与合作单位联合申报1-2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实施项目带动工程,努力争取高层次项目,以高层次项目带动高水平成果。实现省级以上科研成果累计超过6项。 3.着力提升应用科研的数量和质量。在政策(和资金)上支持教师开展应用性科研项目研究和专利性产品研发,支持参与科研服务和成果转化,增强科研与产业发展的“吻合度”。强化高职教育理论研究,探索高职办学规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年均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篇以上。 (五)内部管理机制改革计划 1.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以学业评价模式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教学综合改革;改革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办法,启动“过程性评价+核心技能过关”的学业评价模式改革。完成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设计工作,建立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技术标准动态调整衔接机制。深入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广泛采用项目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普及虚拟仿真、微课堂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有效增强课堂教学吸引力。委托开展第三方就业质量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提高教学改革的针对性。完善专业评价机制,将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离职率等体现就业质量的关键数据作为评价专业建设水平的重点指标,促进专业聚焦就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 建立和完善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考核评价机制。完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标准,将师德表现、教学水平、应用技术研究成果与社会服务成效等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和工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将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技能大赛成绩、组织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成效纳入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评聘的必备指标。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教师服务中小微企业、创办研究所(室)。研究出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建立学生行为素质档案,建立并实施按综合素质排名优先推荐学生就业机制。同时建立与各项改革相衔接、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督导评价体系。 3.完善内部分配改革。出台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互换办法,制订科研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转换标准,将不同的科研成果对应相当数量课时,参与绩效分配,激发、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探索人才培养质量与课时津贴挂钩配套考核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将第三方评价结果纳入教师业绩考核的实施办法。 (六)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 1. 强化通识教育。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摆到同等重要位置,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融入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内容,将其纳入必修课,增加学生对非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量,促进文理交融,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特别是要把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修养方面的内容纳入限选课程当中,强化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通识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人和公民。 2.完善素质教育制度和平台建设。持续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把道德教化和行为规范结合起来,落实好高校学生行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遵纪守法观念和文明行为规范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学生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深入推进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建设学生素质训练中心,强化学生礼仪规范、面试技巧和职业行为的培养和训练,解决学生面对职场应聘时沟通交流能力、自我展示能力较弱的问题。以专业技能节为载体,以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为平台,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支持学生通过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平台参与国际技能大赛。举办学生社团文化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举办“重温经典、书香满院”主题活动,开展优秀图书捐赠活动,实施读书奖励计划,提高学生读书兴趣和品位,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七)就业质量提高计划 1. 加大力度吸引优质生源。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把招生宣传纳入学院整体宣传大体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