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教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阳泉市郊区实验幼儿园课题组摘要:从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在生活、教学中产生游戏,让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直接通过游戏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学的内容。关键词:生活 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生活、游戏、综合”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的三个核心理念,我们应如何将这三个核心理念落实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呢?(一)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认识纲要所倡导的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并不是要教师把生活、游戏、教学简单地联系在一起,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去发现、选择和利用生活中的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实施幼儿园课程呢?我认为首先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 1 关于生活。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其中包括幼儿个人的生活、幼儿园生活和社会生活等等,教师可以从幼儿的生活中发现有价值的主题,并有选择地将它渗透到幼儿园课程中,因此,幼儿园生活应该成为幼儿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契合,既能反映社会需要,也能反映幼儿的需要。幼儿园生活对幼儿来说是一种现实的生活,也是一种与有意识的教育目的直接相关的生活,这种生活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内在价值,教师应充分关注和珍视这种价值。2关于游戏。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之一,无论是规程还是纲要都反复强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让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因此,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经验和能力,使游戏成为幼儿自己的游戏,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一种极具价值的生活活动,学习活动。3关于教学活动。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教学活动已不再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活动等都是有效的活动组织形式。幼儿园教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就是要倡导教师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游戏或自主探索的方式,去组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换而言之,幼儿园教学活动就是要以幼儿生活为内容,通过幼儿自己感受生活的特有方式游戏,来促进更加健康愉快地生活。(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本次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在专家理论的指引下,通过实践探索使教师能够将幼儿的生活,游戏和教学有机融合起来,达到“从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在生活、教学中产生游戏,让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直接通过游戏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学的内容”的目的。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引导教师从关注文本的教育内容转变为关注幼儿的真实的生活需要、从注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转变为注重幼儿游戏和自主探索,在幼儿园活动目标和幼儿实际需求的相互碰撞、交合当中摸索出一系列教学、生活、游戏之间相互转化和延伸的积极策略,进一步提升教师对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理解。(三)研究的理论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多尔也指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多尔的观点则为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要生活化,教育要回归孩子的生活。要使教育回归儿童生活,就应将教育与儿童特有的生活方式游戏以及探索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游戏是儿童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所以说,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本质就是生活化,这一方面强调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尽可能游戏化,变儿童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轻幼儿的智力负担;另一方面强调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二、研究综述国外相关的研究较为丰富。从自然主义教育到进步主义教育,直至后现代教育,与这些教育思想相对应的幼儿园课程几乎都是非常关注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及幼儿园课程的价值的。幼儿教育发展史上的很多先驱虽然对生活、对游戏的认识不尽相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如裴斯泰洛齐、蒙台梭利、杜威等等。欧美很多的幼儿园课程方案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倾向。如银行街课程模式、呼应课程以及雷吉欧课程取向等等。这些研究及其成果有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和借鉴的意义。但这些研究有特定的文化和学术背景,有特定的师资条件、家长支持和社会资源条件,这些研究成果不能直接运用于我国的幼儿园。必需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本土化的研究。国内研究的现状: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曾是30-40年代我国幼儿园课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陈鹤琴所倡导的活教育及整个教学法,张雪门所倡导的行为课程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生活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价值,反映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作用、内聚作用。5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课程成为幼儿园主导的课程,学科知识教育受到了特别的强调,生活和游戏在课程中的作用一度被削弱,生活和游戏往往成了课程的附加物和点缀品。80年代后,对生活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再次受到重视。一些幼儿园课程方案中开始体现生活和游戏的地位和作用。但总体上看,对生活和游戏与幼儿园课程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尚未从理论上论证生活化、游戏化课程对幼儿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从实践上看,现有研究对幼儿园课程与生活、游戏的关系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角度不够宽广,对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机制、策略探索不够。此外,对什么是对幼儿有价值的生活和游戏,生活、游戏与学科知识的关系等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也尚待深入。因此,在以上研究背景和热点的基础上,我园注重广泛学习国内先进城市园所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在继续和发展的同时结合自身的教育现状,提出自己的课题:幼儿园教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三、研究方法与步骤课题研究重点采用行动研究法,通过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观察分析,了解生活和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现实位置和作用,进而以有关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理论思想为指导(文献法),进行生活、游戏、教学相互转化实践探索,并对原有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做相应的补充和调整。在课题运行过程中,我园关于“幼儿园教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子课题阶段: 第一阶段:(2006.92007.7)重点研讨“幼儿一日生活中哪些常见的现象具有教育价值,如何渗透到教学当中”。1课题立项后,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和观看了幼教专家虞永平、刘炎、董旭花教授相关内容的文章、论著和网络视频讲座,明确幼儿生活、游戏及教学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将幼儿在园生活划分为入园、进餐、如厕、户外活动、午睡、离园、区域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八个大环节,重点观察前六个生活环节中必然和可能出现的各种现象和问题,筛选利用,制定出相适宜的活动目标或者主题活动方案。第二阶段:(2007.92008.1)重点进行“教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研讨”。围绕课题重点,我们从教育教学活动入手,开展了以年龄组为单位的“一课多磨”( 由一人实施教学活动,多人设计、听评、研讨和修改;或者是多人讲同一内容,共同针对同一个重点的教学环节进行录像观摩、反思和调整)。通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教师逐渐脱离了文本教材的束缚,愿意并能够从幼儿的实际生活中选择更加贴近活动目标的生活内容。第三阶段:(2008.32008.10)重点研讨“如何创设生活化的区域游戏环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利用获得的知识再现生活。前两个阶段的课题实施,都离不开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的支持,因此班级环境的创设一直伴随着课题研究的每一个重点,生活化的主题墙饰已经被广大的教师所接受,但是开展真正有意义的、能够再现幼儿生活和学习内容的区域活动却是我们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在第三阶段的实践中,教师们探索出了如何让幼儿在游戏活动区与常见的生活材料产生互动的点滴做法,从而使区域环境成为幼儿熟悉和喜爱的生活场景。不再是徒有虚名的摆设。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明显地感觉到幼儿的生活、游戏和学习始终是紧密缠连为一体的,三个子课题的分阶段探索和尝试其实也一直是在这三个内容整体运行的情况下所进行的,因此以上三个研究阶段时间的划分是只是相对而言,对于幼儿园的课程改革来说,这些内容永远都没有探究的止尽。四、研究的结果课题实施过程中,在大量搜集、反复学习、不断实践尝试幼教先辈(或同仁)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园也在调整和发展中探索出了一些更加适合自己的“园本化”经验。现集结成文,以供交流:(一)在幼儿生活环节中凸显教学价值幼儿园的生活活动大致分为入园、进餐、如厕、户外活动、午睡、离园六个大环节,在这些环节里,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其具有教育价值呢?在课题第一阶段前期,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生活活动环节中安排了“每日一画”、“完成书面练习”等教学内容,当把这个问题在教研活动中提出来时,立即引起了教师的很大争议:有的教师认为在过渡环节(特别是入离园环节中)可以这样,有的认为生活活动就应该重点围绕幼儿的生活习惯,社会交往来进行。随后大家分头展开自主学习,上网、看书查资料,然后在第二次教研活动中达成共识:幼儿园生活活动环节中是以生活为本位的,重点在于生活习惯、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可以进行生活教学活动或渗透其他领域教学内容,但不能单纯强调知识内容的学习以及所谓的巩固。那么,幼儿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活动环节中又蕴含怎样的活动目标呢?我们又做了以下探索:1.尊重幼儿生活活动中的发展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每学期开学以前,我们都会组织教师学习山西省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指导一书中“每个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征以及他们对各个领域学习的特点”,让教师明白本年龄段的幼儿“需要做什么、已经做到了什么、还需要关注引导他们做什么”,使教育紧紧追随幼儿的成长过程。例如,在组织小班幼儿入园活动时,我们从一下几个环节入手:(1) 观察记录幼儿的入园情况约有70%的幼儿需要让成人帮助整理衣服、换鞋;约60%的幼儿不能主动参加晨间活动;约30%的幼儿带危险物品入园。(泡泡糖、瓜子、小玩具等)(2) 分析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由于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欠缺,能力相对不足;其次幼儿不会与同伴、教师进行交往,更不愿意主动接近同伴甚至是操作材料(有的幼儿认为玩具是老师家的);再次,家长为了哄孩子高兴,答应给孩子带小的,有危险的食物或玩具。(3) 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比如: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在成人的提醒下,愉快地与教师、同伴打招呼,与父母告别;在成人的帮助下,把衣服、鞋子放回固定的位置;懂得不带危险品入园;能做到天天来幼儿园等等。通过以上活动目标的确立,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交叉使用集体教学、游戏、以及生活中的个别教育等方式帮助幼儿初步建立良好的幼儿园生活常规。经过近一年的观察实践,我们针对幼儿在园的六大生活环节初步制定出了小、中、大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目标,并把它们具体分解到不同时间段的课程目标里具体实施,使原本被忽略的生活环节变成丰富的活动内容。2.支持幼儿生活中的自发生成 提炼有价值的教学活动幼儿自发生成的活动代表的使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求,特别是在生活环节中,幼儿会由于组织形式的宽松更加真实地暴露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有更多的机会发现和创造出教师预料之外的事件来。如一次教师高红英带幼儿户外做操时,一群男孩子在操场上的塑胶地板下发现了几条长短不一的蚯蚓:“老师,快看蚯蚓!”很多幼儿一下就乱了队形围成一堆,“快踩死它吧!”“蚯蚓是好的,不能踩死!”“踩死它也能活了!”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着,在响起的做操音乐中无奈地离开那里。教师为了“保护现场”,就让其中两个幼儿蹲下来继续观察并尽快想出“保护蚯蚓不被其他幼儿玩耍时踩伤”的办法,做完操后,男孩子们又迅速围在一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