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从多方面展开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根据对第一方面的问题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认识论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基本观点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1)是社会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为产生初期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2)是阶级根源,保守、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需要和支持是唯心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3)是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张认识过程的某一方面或环节,也将通向唯心主义。在这三个根源中,认识根源的作用是最为持久,因而反对唯心主义将是个长期的任务。3,简述辩证否定法的基本内容答: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都顶,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想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以下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6,简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的表现本质: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使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能动性及其表现: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的作用7,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1)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而新生事物能够战胜旧事物(2)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西,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3)在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满腔热情的支持和扶持新事物,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开辟新道路。8,简述联系的含义和特点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10,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11,简述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答: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体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体产生,从而使旧事物发展成新事物。 12,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答: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她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13,简述实践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答: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4,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一事物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的外衣二者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15,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变化二者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16,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本身的创造性意识活动对人体的控制作用意识通过人的实践队客观世界的改造17,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关系答: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不正确认识。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再次,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18,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于认识的需要。人们改造世界就必须首先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活动总是为了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科学研究的任务也总是围绕社会实践的需要这个中心来确定的。(2)实践为了认识提供了可能。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到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暴露,也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对象接触,才能使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钟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并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自己认识的真理性19,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答: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不能是思想理论本身,也不能是客观事物,而只能是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社会实践。其次,从实践的特点来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20,如何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答: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坚持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依赖关系,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唯物论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满足实践的需要,坚持了这一点,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辩证法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二者区别是相对的,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2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答:(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第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存在变化了,社会意识也要或迟早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三,在阶级对抗或有阶级斗争存在的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社会意识,则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起着阻碍或破坏作用。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答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即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在有自己的特有的发展形势和规律。表现在:首先,社会意识和社会发展的不平和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22,简述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要条件之一,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作用。(1)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没有物质生产,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而人口是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没有一定数量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不可能有物质生产,当然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2)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只有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才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23,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关系。 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首先,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时,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时,起阻碍作用。 2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地位并巩固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件。(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和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规律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25,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吗?为什么?经济基础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经济基础并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基础是在生产力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是被生产力决定的。生产力才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它决定了经济基础并通过经济基础决定着全部社会生活。26,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答: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一、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3)促进了思维方式变革。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的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另一种情形是与一定的社会制度有关。27,唯心史观的主要缺陷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