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7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1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官渡区“十三五”防震减灾发展规划(20162020)(成果稿)官渡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编制二0一五年九月目 录序言4一、防震减灾工作现状(十二五回顾)5(一)防震减灾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5(二)地震监测系统建设不断加强5(三)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不断提升6(四)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初见成效6(五)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深入开展7(六)防震减灾存在的问题7二、“十三五”时期防震减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要求9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1(一)指导思想11(二)规划原则11(三)发展目标12四、主要任务14(一)大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建设14(二)强力推进地震灾害预防体系建设16(三)着力提升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17(四)协力推进基础设施抗震保障能力建设19(五)切实增强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20五、保障措施21(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震减灾工作责任21(二)健全保障机制,加大防震减灾经费投入22(三)强化执行力度,依法开展防震减灾工作22(四)加强队伍建设,促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23(五)加强督查督办,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23(六)加强团结协作,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工作24序言地震灾害是一种小概率大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影响面广等特点,是造成人类生命和财产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的发生不可避免,有效的措施可以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防震减灾是政府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型、社会性、基础性公益事业,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为履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推进全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条例、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年),制订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6年-2020年。本规划客观分析了当前官渡区防震减灾事业所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三五”期间防震减灾工作的发展思路、各项工作安排和工作目标,是官渡区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各街道办事处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一、“十二五”防震减灾工作回顾(一)防震减灾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2012年7月,官渡区制定了官渡区区级抗震救灾应急工作方案,2013年5月,修订了官渡区区级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预案,建立和形成了坚持科学统筹、预案先行;统一领导、军地一体;分级负责、落实责任;快速反应、抢险救急;科学调度、密切协同;注重防范、安全施救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对辖区范围内重点部位,145座桥梁、277条道路、各街道卫生院及大中型医院及全区247所公、民办学校和幼儿园开展校舍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隐患,立即排除。(二)地震监测系统建设不断加强加强小哨观测站的专业监测,在市防震减灾局和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入84万元对小哨观测站进行了扩建改造,在全省率先引进了数字化的水位、水温、汞、氡、氦、电磁波仪,实现了观测记录的数字化和数据的远程调取,对小江断裂带地震前兆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向云南省地震局传送共享观测数据。区域划分后,小哨观测站2014年年底正式移交滇中产业聚集区管委会。为完善我区地震前兆监测网络,市、区两级共同投资,在我区南部邻近普渡河断裂的六甲街道办事处新建官渡区地震观测中心,以监视地震前兆活动,由昆明市防震减灾局补助301万元建设经费,其余费用等由官渡区财政承担,观测基地建设完成后,能有效提升官渡区地震前兆活动的监测能力。(三)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不断提升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已初步纳入基本城乡建设管理程序,全区大部分城乡建设工程均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能力经过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也得到了一定提升。依据管理权限,认真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负责项目审批的规划、建设等部门,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审查内容,严格把关,对未包含抗震设防要求内容的项目不予批准,监督完善抗震设防审批。针对云南省情,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通过政府补助形式,引导农村民居加固和建盖逐步达到抗御6级地震的水平。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全区截止到2015年累计完成农村民居改造和加固2752户,市、区补助资金1196万元。(四)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地震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了官渡区区级抗震救灾应急工作预案,全区以区委副书记牵头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指挥部。成立了我区第一支专业救援队伍“官渡区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由消防、公安、卫生、森警等部门人员120人组成。同时成立了9支街道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投资50万元,为志愿者队伍配发了服装和医疗应急包,以及破拆救援工具和个人防护装备。通过逐步装备地震救援设备,加强志愿者队伍在地震应急和抢险救灾方面的专业训练,使志愿者队伍具备了本地区或邻区发生地震破坏时的快速反应和救援能力。建立健全官渡区防震减灾体系,全面落实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昆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人均不少于2平米的规定和要求,分别在公园、绿地和学校建立了30个,共153万平方米的应急避难场所,在各场址设立了应急避难标识牌,并同时完成应急疏散预案、物资供应协议、避难场所维护管理方案,应急救援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五)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全区建成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4所,共发放各类防震减灾宣传资料5万余份。以“5.12”、“11.6”、“科技活动周”等重大宣传日为依托,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部队活动,在云秀书院、官五中等三所学校创建了防震减灾示范学校,昆明世纪城创建了世纪城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深入宣传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六)防震减灾存在的问题全区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防震减灾基础薄弱,财政投入相对较少,地震监测手段单一,官渡区地震观测中心建设还未完成,地震前兆监测能力有待完善提高。2、地震信息获取能力、应急响应能力、紧急处置能力和条件保障能力不高,应加强防震减灾监测预报系统信息化建设力度,通过网路数据库和信息化建设提升防震减灾能力。3、城市部分建(构)筑物抵御地震灾害能力存在隐患,已建工程抗震加固工作推进缓慢,城中村和农村民居普遍未采取抗震措施,隐患严重,应通过严格审批制度,对新(扩)建项目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加强对防震减灾防御体系的建设力度。4、全区防震减灾宣传覆盖面比较窄,部分市民防震减灾意识淡薄,防震减灾常识匮乏,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不高,容易受到地震谣传的干扰,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5、区域内防震减灾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还不完善,专业人员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区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开展。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和要求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呈上升的趋势,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直线上升。昆明盆地已被列为全国和云南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我区地理位置特殊,受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和普渡河断裂带的影响,属于八度设防区。官渡区地质构造复杂,从官渡区所处地震地质结构看,影响我区的有数条活动强烈的地震构造带,主要为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和普渡河断裂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其中1833年9月发生在距我区很近的嵩明杨林的8.0级地震是云南有地震记载以来最大的地震,曾经对我区造成极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区南部贯穿昆明盆地的黑龙潭官渡是一条次级活动断裂,冠以区名的官渡古镇在1696年曾发生过5.7级地震,使地表沙土液化、金刚塔下陷、众多灾民流离失所。防震减灾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局部的地震破坏,不仅给当地造成灾难性后果,而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的冲击,特别是地震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和社会功能的失效增添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形成了政府与社会职能管理部门的挑战。未来年间,我区经济仍将持续发展,区常住人口有望突破百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财富的不断积累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更安全和舒适,对政府的公共安全保障能力有越来越高的期待,对正在完善的地震监测预报系统、政府管理突发地震灾害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更加关注,防震减灾的能力和水平与公众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因此做好我区防震减灾工作十分必要,非常迫切,防震减灾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应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形势的需要,我区要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与信息化工程建设的互联互通,积极配合省市相关部门加快预警系统建设,争取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地震预报相结合的快速预警系统,达到第一时间预警、启动应急预案、处置的效果,充分发挥政府的防震减灾处置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为减少伤亡、降低人民群众财产损失、保障经济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保驾护航。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始终把全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建设,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加强地震监测、预警、预报、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减灾工作由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高全区防震减灾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规划原则1、坚持“政府主导、专群结合、全民参与”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分级管理、部门负责”的防震减灾工作体制。2、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3、坚持“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统筹兼顾、科学防控”的原则,加强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和宣传力度,突出监测和安全教育为重点的预防措施,统筹安排、科学防控,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4、坚持“以人为本,减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原则。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震减灾需求相适应的投入机制,促进防震减灾工作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三)工作目标1、总体目标以最大程度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为宗旨,以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主线,以不断提高地震部门自身能力和全社会综合防御能力为重点,以建设全局性、关键性、永久性作用的防震减灾工程为基础,以广泛应用防震减灾科技成果为支撑,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水平,以构建防震减灾工作运行机制和科学管理体制为保障,减轻地震灾害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加强基础设施抗震能力建设,推进通信、电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抗震保障能力建设,使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显著下降,人员伤亡明显减少,建设和谐发展的官渡。2、具体目标(1)加强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设,基本建成多学科、多手段、覆盖全区的综合地震观测系统,“官渡区地震观测中心”建设竣工使用后,争取实现前兆监测区域内及周边地区发生5级以上地震。(2)加强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基本完成抗震能力不足的重要建设工程的加固改造,新建、改扩建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城市建成区具备8度设防的能力。加强对农村民居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对新建扩建农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实现合理规划和规范要求的措施,形成小震无伤亡,大震少伤亡的农村地震灾害防御体系。 (3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