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9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3页 / 共59页
第4页 / 共59页
第5页 / 共59页
第6页 / 共59页
第7页 / 共59页
第8页 / 共59页
第9页 / 共59页
第1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济 南 铁 路 局项 目 建 议 书项目名称:青岛站智慧车站建设(一期)项目提报单位(公章):济南铁路局青岛站单位负责人: 提报日期:2017.5.目 录1.项目建设的理由和依据12.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12.1 青岛站基础设施现状12.2 青岛站生产组织作业现状22.3 青岛站现有作业组织模式缺点23.目标和原则43.1 一期建设目标43.2系统建设原则53.2.1统一性53.2.2整体性53.2.3适用性63.2.4先进性63.2.5经济性73.2.6可扩展性73.2.7灵活性73.2.8可用性83.2.9可维护性93.2.10可靠性93.2.11安全性103.2.12性能设计114.需求分析114.1业务需求114.1.1客运组织与生产作业114.1.2客运站管理174.2网络需求214.2.1有线网络需求214.2.2无线网络需求214.3安全需求224.3.1数据安全需求224.3.2网络安全需求224.3.3设备安全需求224.3.4系统需求234.4非功能性需求235.建设方案245.1技术体系架构研究245.1.1技术架构245.1.2体系架构275.1.3网络架构295.2系统功能305.2.1 青岛站综合信息指挥控制中心305.2.2 客运作业管理系统305.2.3 智能上水系统315.2.4 站台端部防侵入报警系统315.2.5 室内智能精确导航系统315.2.6 客运设备智能监控与管理325.2.7 智能节能管理系统345.2.8 青岛站综合视频更新改造355.2.9 小区广播系统355.2.10 车站应急指挥平台365.2.11 安全管理与综合评价考核系统366.安全保障研究376.1系统安全目标、策略与建设原则376.1.1系统的安全目标376.1.2系统的安全策略376.1.3系统安全建设的原则386.2应用系统安全396.3安全机制406.4数据库安全417.效益分析437.1安全效益437.2经济效益447.3社会效益458.投资估算468.1 一期第一阶段468.2 一期第二阶段478.3 车站服务器等硬件设备479.关键工作509.1 建立统一的标准509.2 网络安全平台509.3TDMS 数据获取519.4 视频监控519.5 青岛站既有信息系统更新改造5110.项目工期5210.1第一阶段5210.2第二阶段531.项目建设的理由和依据铁路作为最重要的大陆性运输方式,是我国未来二十年建设规模最大、发展最迅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性产业。“十三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深入推进和谐铁路建设的关键时期,铁路车站生产指挥与管理业务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考验。为有效适应和把握信息化时代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更好地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先进技术,深入贯彻“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有效融入青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带头实践 “安全智慧品质济铁”建设,全面提升车站整体管理水平。按照智慧车站的三步走的建设规划,增强青岛站、青岛北站综合协调的集中指挥能力,保障生产安全,提高调度指挥效率及处理突发事件的工作效率,满足智慧车站各功能的集中管理建设需求,先制定编制第一期项目建议书。2.现状和主要问题分析2.1 青岛站基础设施现状青岛站是济南铁路局管内客货运综合性特等站,车站行政设六 科三室及青岛北、沙岭庄、四方站,客运、运转、行包、设备检修、后勤服务车间,货运中心、广场管理处等 10 个站管部门。青岛客站为胶济客专的特等站,建设有 10 个到发线站台,在图 列车 50.5 对,分为东、西、地铁换乘 3 个进站口,候车区域分为东、西、南 3 个候车区域,共计 6 个进站通道,出站通道分为东地上、东地下、西 3 个出站口,有自动检票闸机 35 台,日均发送旅客 3 万人。青岛北客站是青岛站管内客运一等站,建设有 14 条到发线(站台),在图列车 50 对,分为东、西两个进站口,1 个候车区域,16个进站通道,出站通道分为东地下、西地下出站口,有自有检票闸机 110 台,日均发送旅客 2 万人。货运中心是青岛站管内的货运营销、装卸车组织的专业车间, 月均装车 300 车,与青岛港、青岛发电厂、海尔、澳柯玛、海信、双星等企业密切合作,主动营销、提质创效,不断深化路港、路企货运营销改革,提升物流一体化服务能力。2.2 青岛站生产组织作业现状青岛站客货运输生产作业组织及统计分析等关键作业环节一直 采用多个独立信息系统的人工控制模式,各信息系统数据相互独立, 各岗位作业的工作组织基本依靠人工编制计划、口头传达、人工核 对组织的传统作业模式。当车站遇到列车晚点、异常天气、车底更 换、候乘区域变更、货运运力变更等特殊情况时,车站在内部作业 指挥中只能采取人工调整工作计划的方式实现站内作业人员的工作 调整;车站在旅客服务引导中只能采取旅客到达站内后的单向宣传 进行组织;车站在货运服务中无法及时将运力和货量进行实时动态 调整;车站决策层也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运营数据和现场情况。随 着青岛站客货运业务的不断增长,依靠人工指挥的传统作业模式已 经无法满足优质高效服务的需求。2.3 青岛站现有作业组织模式缺点2.3.1 生产指挥手段落后、生产组织效率不高1)车站现场工作人员目前只有对讲一个单一通讯方式,一旦出现异常对讲拥堵导致信息瘫痪,目前也没有作业信息了解手段指导现场作业。2)现场作业情况不够透明缺乏有效监控指挥途径,往往只能通过对讲、现场巡查和监控来进行现场工作情况的了解和指挥,效率低,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够及时。3)目前由于作业指挥的位置独立分散,生产组织和指挥工作需要多处作业指挥场所通过电话、邮件等传统方式沟通落实,联系沟通环节过多,造成生产组织的效率不高。4)车站信息化程度不高,日常业务大多采用手工处理。效率不高,容易出错,也难以追溯和查阅。2.3.2 应急处置信息传递困难车站各部门的作业指挥和应急处置相对独立,无法实现应急信息的集中共享和实时决策,与城市交通的联合处置中没有专业的应急处置平台对接,造成应急处置信息传递困难和效率降低。2.3.3 数据信息共享不完善现有铁路重点专业领域的垂直管理体系,造成铁路基层的信息隔离和横向协调困难。不同系统间,尤其是不同部门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设计、管理、生产的数据不能进行交流,数据出现脱节产生一个个信息孤岛。2.3.4 设备管理与客运管理缺乏技术手段。1)站内主要设备例如照明都是通过手工操作和人员巡检的方式进行设备状态的了解,效率低,处理问题不够及时,手工操作调节照明和空调等设备不够智能消耗大量能源。2)管理人员对现场情况、客票情况、客流情况不能实时掌握, 存在管理黑盒,有很高的安全隐患。3)站内候车区、站台等重点区域缺乏安全防范手段,在旅客候车、乘车过程中存在很多安全风险。2.3.5 旅 客 服 务 方 式 单 一1)在旅客基础乘降上,采取人工信息通知和广播的方式,存在信息传递延时和不准确的困难,造成旅客服务质量偏低,如遇客运列车运行方案变更,无法精确对旅客进行组织和引导,极易造成旅客服务质量低的隐患;2)在旅客服务上,采用电话咨询、人工服务的形式,完成旅客的面对面服务,旅客感受差,服务效率和内容都无法满足旅客高效出行的基础需求。2.3.6 货运数据分散在货运服务方面,采取人工货运数据的重复录入和运输信息人工发布的方式,造成货运服务存在货物订单处理效率低和货运信息发布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从提升货运营销上,未能发挥大数据和智能化的货运平台优势。3.目标和原则3.1 一期建设目标系统以促进车站客运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提升车站生产指挥 能力和管理水平为目标,业务范围覆盖全站各层级,满足生产组织、作业指挥、设备监控与管理、应急处置、客运安全信息管理、站台 旅客乘降安全防护、车站干部作业、人员考勤和考试管理、站内智 能导航等业务在内的功能需求。通过该系统,能够及时、正确、有效地对各类设备故障、突发事件处置、生产组织等信息的收集,进一步规范生产作业与调度指挥流程,提高生产指挥人员的作业能力,实现客运指挥科学、规范、迅速、正确,最大限度地压缩工作时间,使工作业务达到信息化、 智能化。车站客运指挥与管理系统采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 术,能处理在发生应急事件时,能在上报,分析,处理等一系列环 节提供智能化的应对方案,为各级领导指挥提供实时的、直观的决 策依据以及方便、快捷、可靠的调度指挥功能。并规划统一的青岛 站、青岛北站 GIS 地图综合信息展示平台,将车站关注的人员在岗、设备设施、客流分布、经停列车等内容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并预留济青高铁车站相关信息的接入能力。实现青岛站、青岛北站客运相关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全面实现车站客运信息共享及智能化客运指挥,对于规范车站客运指挥的作业流程,提高车站客运指挥工作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3.2 系统建设原则按照“安全品质智慧济铁”建设的指导思想,青岛站、青岛北站客运指挥与管理系统应遵循以下原则。3.2.1统一性系统建设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资源、统一标准、 统一管理”五统一的原则,采取 SOA 面向服务的思想从界面集成、数据共享过渡到服务共享,在保障网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不同时 期建设的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统筹考虑、分步实施、 快速成型、稳步发展。完成目标任务前提下,工程建设合理投资, 考虑既有建设基础和长远规划,最大限度实现可复制、无废弃工程。3.2.2 整体性系统技术方案研究要尽量考虑与既有生产系统的衔接,综合体现资源利用最大化。系统在功能架构处理、信息流程优化、信息共享策略、设备及环境复用、用户应用机制等方面充分体现整体性设计,系统建设采用 B/S 架构,在适应局域网、广域网等不同网络环境前提下,与其它生产系统一体化考虑,保证系统整体性。3.2.3 适用性业务模型要满足当前对青岛站、青岛北站系统的需求,并支持 更多系统建设和业务功能扩展,要充分考虑车站客运工作实际需要, 设计和开发能够在生产组织与管理中发挥效能的系统、设备和功能。系统架构要适用于铁路的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适用在不同时期建 设的不同系统的通信。充分考虑用户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需 求。在总体设计的前提下,系统实施可首先进行业务处理层及管理 中的低层管理,稳步向中高层管理及全面自动化过渡,使系统建设 保持很好的连贯性。用户接口及界面设计应体现人机结构和视觉特 征,界面美观大方,操作简便。3.2.4先进性采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业务工作手段和工作效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体现系统整体先进性。采用国内、国际先进和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最大限度地适应信息技术和铁路现代化发展变化需要。采用门户技术、分布式实时数据库技术、自动化技术、冗余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中间件技术、智能终端技术和面向服务理念等先进的软件技术。采用先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