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怎样理解政治的涵义及其本质?定义P9第5自然段;本质:P9倒数第2行至本段末。2 什么是政治权力?它有哪些特性?政治权力:在政治关系中,权力主体依靠一定的政治强制力,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作用于权力客体的一种政治力量。特性:P71-743政治权力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P80倒数L7P81 L2P81 L10L20;P82第2段P83 L7L104政治统治合法化的含义是什么?如何取得政治统治的合法化?P125“政治统治的心理基础”5政治参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P1821836国家的结构形式包括哪些内容? P201P2027现代政党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P211最后一段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本质的论述P212P2138什么是政党制度?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P216;p217P2209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集团是什么样的组织?P230P231,定义和特点10政治社团的功能及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有哪些?P23723911什么是政治文化?其构成有哪些方面?第五篇前言12什么是政治社会化?它有何作用?P281倒数L6;P29329413政治发展的本质内容和根本动力是什么?第六篇前言14何谓政治革命?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300最后一段。P29930015政治改革目标的确定与实施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P32116如何选择、运用政治改革的方式?P32232317.利益集团的形成基础和特征利益集团是具有特定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集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社会集团。利益集团有可能介入社会政治生活,也可能不介入社会政治生活。特征:首先,利益集团得以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动机是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和目标。在利益集团内部成员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需要和价值认同,这是集团相对稳定的基础,这个基础的内涵是多方面的,或者是共同的观点和目标,或者是共同的兴趣和观念,或者是直接间接的社会关系。其次,利益集团具备组织的基本特征,集团内部行动一致。利益集团首先作为一个组织存在,具有组织的基本特征,有自己的目标和框架,内部对于所要采取的行动态度是基本一致的。再次,利益集团采取行动的目的在于影响政策制定,以维护并增进自身的利益。它们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介入到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试图通过影响公共政策,达到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形成基础:一是利益集团的存在来源于社会冲突。在一个存在利益冲突的社会,通过组织实现自身利益就成为一种重要选择,正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导致了有共同利益偏好的社会成员结盟。另一方面,在一个稳定开放、法治宽容的政治体系中,利益集团是多样化的、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是多层次的、利益集团内部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于是就会形成网络状、动态化,平衡有序的利益集团体系。二是现代利益集团的生成需要政治体系提供合法的制度空间。现代利益集团所指的是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完善而成长起来的,不同于中世纪的传统社团、封建社会的秘密结社以及宗教团体、为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政党组织,也不同与其他一些行政化、垄断性的社团组织。虽然一定的经济物质条件提供了现代利益集团成长的土壤,但只有当一定的政治结构和体系能够容纳、确认、允许它的合法存在,它才能够得以发展。18.利益集团与阶级的区别阶级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阶级的划分是由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和结成的不同关系决定的。(1)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划分阶级的首要依据是经济地位,即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因此,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2)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阶级的,是与生产力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又不充分的情况相适应的。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四个不同的社会形态,阶级状况也因此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不过,人类社会这种阶级分裂现象也不是永恒的,“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3)阶级是一个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政治主体。在阶级社会的一定社会结构中,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国家,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而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即成为拥有社会公共权力的政治主体。可见,阶级从经济关系中产生,并以经济关系为纽带而成为政治社会的政治主体,参与政治过程。阶级具有基于共同的经济地位而产生政治倾向的一致性;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而产生心理习惯的相似性;以及基于共同的历史命运而产生理想追求的聚合性。 19.利益集团与政党的区别(1) 政党具有政治纲领,以掌握政权为主要目标,利益集团没有比较系统的政治纲领,也没有直接掌权的要求;(2) 政党把选举作为自己的活动之一,有自己的候选人,而利益集团尽管有时也积极参与选举活动,但并不提出自己的候选人;(3) 政党代表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而利益集团代表某一集团的局部利益、当前利益,它只强调某特殊集团的特殊利益;(4) 政党在某种意义上是间接地、隐蔽地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因为在形式上,它不仅仅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以全民利益的代表者身份出现,而利益集团则明确、直接地表达并采取各种手段去实现集团的利益。20怎样理解政治权利的含义、本质P94,P9621如何理解福利国家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J.S.密尔最早提出了福利国家思想。最初这种思想旨在解决工业革命和自由放任给资本主义带来的贫困和失业等问题。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1911年英国的国家保险法案和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新政,都是福利国家思想的早期实践。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W.贝弗里奇向政府提出了贝弗里奇报告,首次明确地阐述了福利国家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福利国家思想得到广泛传 播,成为西方各国的官方理论。1948年,英国工党政府首先宣布建成福利国家,而后法国、联邦德国、荷兰、丹麦、卢森堡、比利时等国相继宣布建成福利国家。美国现代自由主义者也把福利国家思想作为政治纲领。福利国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贝弗里奇、社会主义思想家R.H.托尼,美国总统F.D.罗斯福,英国首相C.艾德礼。他们倡导福利国家的动机既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又出于对社会矛盾加深的恐惧。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穷人和失业者是社会的受害者,理应由国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帮助。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不是任意的施舍和恩赐,享受这种福利是个人的权利。福利政策也是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的必要措施。他们不相信传统自由主义关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会自发地实现正常的经济秩序的神话,反对把国家仅仅看作保护自由竞争的消极工具,主张国家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实现公平的财富分配和充分就业,缩小贫富差别,保障下层群众起码的生活条件,为全社会提供福利服务。福利国家思想的影响在60、7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资本主义社会的面貌,但也带来一系列弊端,如通货膨胀、政府机构庞大、生产率低下等。70年代末西方保守主义抬头,福利国家思想的影响有所减弱。布里格斯(AsaBriggs)为福利国家给出了一个著名的界定:“福利国家是这样一种国家,其中,有意识地运用组织的力量(通过政治和管理)至少在三个方面努力减少市场力量发生作用的范围:第一,保证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而不管他们财产的市场价值如何;第二,使个人和家庭能够应付“社会意外事件”,如生病、年老和失业,以降低不安全感的程度,否则个人和家庭将会面临危机;第三,保证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服务领域向所有公民提供所能得到的最好服务,不管他们的地位和阶层如何。福利国家的内容:第一,以社会保障制度为主体;第二,政府保证所有公民享有最低标准的收入、营养、健康、住房、教育和就业机会;第三,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个简便的界定,就是“社会开支”在一国GDP中所占的比例,比例高的属于福利国家,比例低的属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国家。在西方国家,属于“社会开支”内容的包括像医疗保障、退休金、教育等等必要的福利,它们是通过国家的税收、用非市场的手段经营的(即社会福利的非商品化)。福利国家的弊端欧洲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曾经对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用,但其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具体表现如下:第一,社会保障体系所提供的保障水平要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的高标准社会保障一开始就是建立在较高水平的人均GDP的基础之上的。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继续快速提高,大大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由于社会保障的水准超过了经济的支撑能力,国民收入中越来越大的部分被用于社会保障,所以就会损害长远经济发展的基础。第二,过高的社会福利不利于效率的提高。二战后,西欧各国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全面承担了增进社会成员普遍福利的责任,这对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对于国家究竞应在社会保障体系中起多大的作用,并不是没有疑问的:(1)社会经济资源中有越来越大的份额掌握在政府手中,由政府直接支配,削弱了市场机制的作用。(2)国家全面包揽了社会成员的高水平生活保障,使一部分人滋长了依赖国家、靠社会保障过日子的心理和懒惰行为。(3)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扩大,培育起庞大的福利机构,造成高浪费、低效率和官僚主义。 第三,过高的福利影响国家预算的稳定性。西欧国家的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自国家预算。随着实行福利主义各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用于社会保障的一般税收和指定用于社会保障目的的薪给税或社会保险税不断增加。实行这种以高税率为基础的高福利,虽然具有较强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但同时也会使厂商成本提高,资本收益率下降,还会损害因积极工作而获得高收入的那部分人的工作积极性。而且,由于社会福利开支过大和预算入不敷出,实行“福利国家”政策的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形成了庞大的财政赤字。福利国家改革趋势(1)社会福利的私人化。社会福利私人化是福利经济制度改革的一种模式,其主要内容是:规定收益制下的公共账户转为规定缴费制下的私人账户,政府公共部门的集中垄断性管理转为私人基金公司的分散竞争性管理。在这种模式下,政府不再作为局内人来实施收入再分配政策,而是以局外人的身份通过各种措施来纠正市场失灵。社会福利的私人化可以实现激励机制与社会保障功能的兼容。而且,社会福利私人化还能弱化政治效应,并通过提高运营效率来增进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私人化提高了效率,但不一定排斥公平,社会福利私人化将成为福利经济制度世界性的改革趋势。(2)社会福利的国际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市场的发展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生产的规模和人员的流动已经突破了主权国家的界限,以主权国家为基本框架的“福利国家”的公民福利保障机制越来越表现出对生产规模和人员流动的不适应。同时,“福利国家”的价值观也随着生产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被广泛传播。在这种形势下,“福利国家”要么强化政府,提高关税,防止资本外流,抵制外来廉价劳动力产品对“福利国家”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冲击,要么降低其劳动力价格,迎接世界市场的挑战。由于“福利国家”中的高福利政策得到了广大劳动者的支持和拥护,因而“福利国家”企图通过大幅度降低福利以适应世界市场劳动价格的做法难以实现,而实行关税壁垒又会引起雇主们的反对。这就要求各国政府制定共同的社会福利政策,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当前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