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X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开展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情况。1、具有气象灾害防御领导机构。为了更好的保障全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开展,2012年12月,X市政府印发了X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任组长的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x年以来,市政府连续下发了关于开展气象灾害应急认证工作的通知,全市x个镇均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并明确了一名联络人。并与农业、林业、水利、民政、国土等部门签订合作协议,采取部门联动,信息共享等方式共同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2、具有气象信息员队伍。一是更新气象信息员队伍,x年重新整理后,X市气象信息员x名,覆盖全市X个镇 ,x个行政村,二是X市气象局下发了气象信息服务站管理办法明确了气象信息员承担主动接收和主动分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工作以及承担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协助各级党政部门组织地方群众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协助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气象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工作。三是开展了气象信息员培训工作,x年x月,在气象局会议室对部分气象信息员,气象信息服务站站长、网格员等进来了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四是制定了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工作流程图、气象信息员工作职责、气象信息员考核标准、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一览表等并上墙,完成各项气象信息员相关工作并按时填写工作日志。3、具有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x年X市气象局在全市x个镇 设立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服务站乡镇覆盖率将达到100%,均配备有计算机、打印机、宽带网络、电子显示屏和气象预警大喇叭,能及时接收和分发气象局制作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能保证气象预警信息及时传递到每村每户,气象信息服务站还配备有气象为农服务图书、宣传品和服务材料等。X市气象局下发了气象信息服务站管理办法,明确了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考核办法。4、具有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一是提升区域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共建有x个x级自动气象站, x个土壤水分观测实验室,x个乡镇自动气象观测站,在市气象局设立有地面气象卫星接收站和GPS水汽监测站各x个;二是建立气象预警发布系统,X市气象局预警发布系统包括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和移动效能快信两个平台,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无偿向社会公众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和气象服务信息。并与X市广播电视台开展和合作,利用插播滚动字幕的形式发布预警天气信息。还能通过预警大喇叭、QQ群等新媒体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气象服务信息。市气象局将七方镇各行政村主要负责人、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和气象联络员的手机号码全部纳入气象预警平台。4、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干旱是X最为常见的气象灾害,截止x年已经连续五年不同程度的出现旱情。X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在应对干旱时的重要作用。一是抓组织领导,推动人影机构“三落实”。成立全市人工影响天气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负责日常工作。二是加大投入,提升人影装备。x年市政府投入近x购置了人影专用作业车辆一台,安装了GPS定位和监控系统。三是切实抢抓时间开展增雨作业,防灾减灾成效显著。x年度,X市持续干旱。尤其是x月至x月,气温持续偏高,高温日数逼近历史极值,造成严重干旱,部分乡镇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市政府启动了最高级别的一级抗旱应急响应。气象部门密切监视高温干旱发展情况,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息,加强未来天气气候趋势预报预测分析,市民政、水利、农业、林业等相关部门联动,各司其责,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做好应对农业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先后深入一线调研旱情和人工增雨准备情况。x月x日的降水过程,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参与指挥,两台增雨火箭车开赴各乡镇流动待命。整个过程共计开展了x轮增雨作业,增雨效果明显,全市平均降水量超过xx毫米,有效缓解了旱情。5、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宣传。一是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活动,利用3.23世界气象日、5.12防灾减灾日、12.4法制日等一系列节日进村入户开展气象科普宣传专题,同时充分利用气象电子显示屏,信息服务站的科普长廊等设施拓宽科普宣传渠道,广泛发动广大气象信息员队伍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提高气象科普覆盖面;二是制作分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手册和气象灾害防御指南;三是充分发挥气象信息服务站的作用,在气象信息服务站设立气象科普宣传展板和气象科普知识书柜,摆放气象科普资料;四是灵活运用电视、广播、微博、微信等渠道更新发布气象科普知识,引导民众科学应对气象灾害。二、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经过几年的建设,X市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应对灾害性天气的能力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局部人工影响天气的能力也获得了提升,但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的背景下,干旱、暴雨、雷电、冰雹、雾、寒潮、大风、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在我市时有发生,占自然灾害总数的90%以上,气象防灾减灾的压力不断加大。与此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及安全的需要也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现代化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仍然有很多的工作要做。1、气象灾害预测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仍需提高。目前,受气象理论研究水平的制约,气象部门对一些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和移动规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加之我市的气象观测站点布局仍不够密集,对气象信息的捕捉精度不够,现有预测预报能力不能满足人们对气象信息准确化、精细化的需要。2、气象灾害信息的发布渠道和覆盖面仍显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农业对气象的依赖程度较高,受气象灾害的影响较大,是最需要气象信息的产业。但受媒体播出时间固定、通讯设施薄弱以及基层气象信息员较少等因素的限制,农民不能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3、气象灾害综合防御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目前,多部门联动的灾害防御体系尚不完善,在气象灾害预警第一时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迅速反应、协同作战的能力有待提高;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灾害应急防御机制还不完备,农村、社区网格化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尚不健全,农民自救互救能力不高;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仍需进一步完善。三、意见建议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的安康福祉,政府及气象主管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1、加强科普宣传,强化防御意识。当前,气象灾害问题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采取主题日、科普讲座、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通过网络、电视、手机、公益广告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深入普及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增强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公众抗御各类气象灾害的信心。要探索建立由气象、农业、水利、教育等多个相关部门以及各社会团体和基层组织广泛参与的宣传网络,根据农民、水上及高空作业人员、中小学生和社会弱势群体等的不同需要,开展有针对性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救、互救能力。2、畅通信息渠道,完善应急机制。建立畅通的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和完善的应急机制是高效、扎实地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前提。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搭建与各行业、各媒体互联互通的信息发布网络,减少发布层次和环节,准确及时地将预报预警信息传送到有关部门、单位和群众手中,同时,要从我市气象灾害的季节性发生特点和可能受其影响的行业和群体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更加灵活、针对性更强的信息发布手段,提高发布实效,扩大覆盖面。要进一步完善全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和应对不同气象灾害的处置措施,进一步落实将承担气象灾害防御责任列入网格员工作职责。逐步建立起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联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的防灾减灾机制。3、完善气象公共财政保障体系。把气象灾害防御专项工作经费纳入公共财政预算,把气象信息传播、气象为农服务、人工增雨等公共气象服务项目纳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清单。 7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