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9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5页 / 共39页
第6页 / 共39页
第7页 / 共39页
第8页 / 共39页
第9页 / 共39页
第1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前 言为贯彻落实中共梧州市委员会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担当实干加快建设广西东大门的决定(梧发20197号),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要求,紧抓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契机,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巩固和提升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特色和优势,提升电子信息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集成化、链条化、生态化发展,特编制梧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主要编制依据如下:1. 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2.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3. 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4. 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工信部联电子2016302号)。5.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桂政办发2016140号)。6. 广西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7. 关于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桂发201811号)。8.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桂政发201830号)。9. 广西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192021年)(厅发201999号)。10. 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11. 梧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12. 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梧政发201910号)。13. 进一步加快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展支持梧州建好广西东大门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梧发20197号)。规划实施期限为20192025年。第一章 发展现状近年来,梧州市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不断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扎实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毫不动摇地坚持“东融”战略,不断强化对外开放合作,积极承接粤港澳等地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稳步发展,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转型升级加速深化,基本形成了以智能终端设备、集成电路、智慧城市、智能电子元器件、云计算服务、安防电子、电子线路板、电子零部件和配件、LED照明等产业为主的产业链,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初具规模。一、发展成效(一)产业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十三五”以来,梧州积极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电子信息产业转移,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18年,梧州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到2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家,实现利润总额2亿元,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7%,企业产品涵盖智能终端设备、新型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服务等方面。(二)园区承载能力稳步提升“十三五”以来,梧州市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环境,着力强化专业园区建设,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梧州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为推进向基地集中,以聚集化、规模化、品牌化为目标,重点发展掌上多媒体产业及电子信息服务产业,配套推进光伏电子产业、电子信息材料产业等四大产业集群;建设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和检测中心、物流中心、生活服务区三大功能区域。目前,忠德粤桂大数据产业基地、中兴云数据中心、华为梧州云计算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终端产业链制造工业园、新数字经济平台、梧州互联网+科技创业园等一大批电子信息产业重大项目相继落户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梧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三)招商引资工作成效初显“十三五”以来,梧州市围绕延伸和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链,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招商引资重点区域,积极开展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和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信息服务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梧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相继引进新能源锂电池材料制造项目(8000万元)、数码指示专用白光LED封装芯片技术改造项目(5500万元)、开关电源研发及制造项目(5000万元)、新一代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项目(5亿元)等一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引进电子信息项目17个,其中在建11个,投产6个,上规4家;软件研发、集成电路及信息服务类企业4家,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13家。二、存在问题一是产业分布较零散,产业链竞争力薄弱。电子信息产业已进入“全产业链”竞争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单一技术和产品竞争转向平台和生态系统竞争,产业链统合能力日益成为决定成败的关键。电子信息产业行业配套体系尚不完善,产业配套体系尚未建成,核心企业是以单点形式存在,上下游延伸不够,为高端环节提供配套的一级、二级供应商聚集度低,产业链内部及产业链间协调互动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各产业园区基本上是先建设后规划,且入园电子信息企业选址存在自主性,部分电子信息企业分布较散,电子信息企业之间产业关联松散,影响企业间的互相依托、互相集聚作用的形成,企业集聚效应没有发挥出来。二是电子信息产业结构需优化升级。从现有电子信息企业来看,电子信息企业类型以生产组装加工类企业居多且主要依靠引入国外生产线,掌握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较少,自主研发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关键零部件和制造设备大量依赖进口,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装备等自主研发能力较低,自主技术转换慢,引进的企业多数集中在生产制造和加工组装等低附加值环节,“大进大出”的组装加工模式使得电子信息制造业抗风险能力差、增值空间有限。上下游及配套产业企业较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电子信息企业需要不断进行产业调整升级。三是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带动效应不强。招商引进项目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引进部分企业在细分领域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但投资过50亿元、产出过50亿元的龙头项目严重缺乏,“以商招商”构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不强。五大产业现有企业综合实力不强,8家企业进入2019年广西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仅1家企业进入2019年广西制造业50强。第二章 发展趋势一、行业发展现状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主要指的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的产业,具有现代化和高科技化的特征,应用于多行业领域,主要包括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设备、军事设备、导航设备、电子仪器设备等。从产业链角度来看,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包括计算机、通信设备、电视、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等设备的制造、服务及应用软件的开发。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变革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手机、微型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彩电等主要电子信息产品的产量居全球第一,技术创新能力大幅提升,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生态体系进一步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全面凸显。一是产业政策环境更加优化。随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国家瞄准产业发展重点,相继出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信息产业发展指南“十三五”电子信息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等一系列针对性政策措施,通过综合施策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在细分行业领域,相继出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关于加快我国彩电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我国手机行业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新型显示产业超越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行业发展政策,指导集成电路产业、新型显示产业、智能光伏产业等细分行业健康持续发展。二是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18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已达11.13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730.7亿元;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手机、计算机、彩电、集成电路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达19亿部、3.07亿台、1.72亿台和1565亿块,其中手机、计算机、彩电产量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90%、90%和70%以上;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已连续多年全球占比超过50%,稳居全球首位;中国大陆企业显示面板出货面积超过7000万平方米,位居全球第一。三是关键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在创新能力建设的推动下,我国电子信息领域技术研发实力不断提升,科技成果丰硕。光量子计算机研发取得突破,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原型机。集成电路先进设计能力导入7纳米,主流设计水平达到16/14纳米,32/28纳米芯片制造工艺产能进一步扩大。新型显示方面,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建成投产。新一代移动通信方面,5G发展继续提速,国内通信设备企业已推出端到端5G商用系统。专利合作协定(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企业排名中,华为和中兴分别以4024件和2965件国际专利占据全球排行榜前两名。截至2018年,现行电子信息标准总量为4223项,其中国家标准1978项,行业标准2245项,已建成较为完善的电子信息标准体系。四是龙头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2018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50亿元,平均利润率超过7%,高于行业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企业研发投入比例持续上升,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合计超过2200亿元,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6.5%以上。龙头企业发展成效显著,集成电路领域的海思半导体、紫光展锐分列全球第七和第十大芯片设计企业;中芯国际、华虹集团成为全球第五、第九大芯片制造企业;在新型显示领域,京东方已跃居全球第一;计算机领域,联想、浪潮和中科曙光在全球超算500强榜单中名列前茅;智能手机领域,华为、OPPO和小米跻身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前五名;彩电领域,海信、TCL、创维液晶电视出货量均位列全球前五。二、行业发展趋势(一)智能化发展趋势智能化正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能够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随着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不断实施,以及核心技术瓶颈的不断突破, 以智能技术、智能产品、智能服务等为代表的智能信息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关键跳跃,以产业新动能带动经济社会实现新发展。(二)链条化发展趋势集成化、跨领域成为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在众多单项技术持续取得突破的同时,信息技术创新的集成式链条化发展特征日趋突出,跨领域创新密集涌现。以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为例,随着人工智能、计算架构、5G、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与传统的汽车工业融合创新,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成为汽车发展新趋势。以渗透辐射为特征的跨领域创新日益凸显,信息技术与制造、材料、能源、生物等技术的交叉渗透日益深化,培育出智能驾驶等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三)集聚化发展趋势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产业链分工日益明确,电子信息产业呈集聚化发展趋势。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地域上已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个代表性产业聚集地。环渤海地区主要承担电子产品制造和电子信息产品研发功能,以生产电子元器件、家电、通信设备等产品为主。长三角地区主要承担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和组装功能,以生产电脑、半导体、手机以及电子零部件等产品为主。珠三角主要承担消费类电子产品和电脑零配件的生产和组装,以生产电视机、智能手机、游戏机以及移动通信产品等为主。第三章 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紧紧抓住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大力发展“互联网+”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自治区赋予“全面对接大湾区、深度融入珠三角、提升珠西经济带、建好广西东大门”的新定位和新要求,严格贯彻“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树培育部署,以聚集创新资源为重点提升电子信息企业创新能力,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引领推进示范应用,以重大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