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4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成都市金牛区“十二五”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关于切实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金牛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在我区“十一五”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制定金牛区“十二五”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一、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和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全局,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工作原则,按照突出重点、着眼长远、注重实效、服务社会的总体要求,立足区情,实事求是,完善机制,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我区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为推进城乡统筹和“五区金牛”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二)建设原则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保障公众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坚持预防和应急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2、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我区结合实际制定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根据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确定建设项目,坚持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相结合,分级分步组织实施。3、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现有卫生应急资源,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实现队伍、信息、装备、物资等方面的有机整合,提高整体卫生应急反应能力。重点加强卫生应急体系薄弱环节建设,优先解决制约卫生应急响应时效的突出问题,提高第一时间快速响应的能力。4、先进适用、标准规范。采用国内外成熟的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兼顾先进性和适用性,确保卫生应急体系的高效、可靠运行。建立健全应急管理标准化体系,实现应急体系建设与运行的规范化。5、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入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参与应急体系建设的积极性。把政府管理与社会参与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卫生应急管理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三)建设目标到2015年,初步形成统一指挥、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应急保障等能力明显增强,卫生应急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具体目标有:区级卫生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体系基本健全,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率达100,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率达100,报告完整率和及时率达95以上。区卫生应急队伍齐备,装备达标,完善专家库管理系统,实现卫生应急队伍及专家库的自动化管理。以区人民医院医疗急救指挥中心的建设项目为重点,2015年全面建成,投入运行。传染病疫情、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等卫生应急培训覆盖率,二级以上医院医务人员达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达90%。区级卫生应急综合演练每年至少开展1次。区卫生应急基本物资储备完成率达80%。公众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我防范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达50%。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及时、有效、规范处置率达100%。三、主要建设任务(一)组织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基层卫生应急管理机构建设,逐步建立完整的卫生应急体系,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强化卫生应急管理行政领导负责制和责任制。1、卫生应急指挥机构区卫生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国家、省、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健全区卫生应急指挥机构,承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其他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急指挥、协调任务。2、卫生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在区卫生局设置卫生应急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承担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划、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工作,审核专项应急预案,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参与指挥和协调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宣传培训等工作,督促落实上级卫生应急工作任务。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区卫生执法监督大队和二级以上医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防控的专业技术机构,要设立专门的卫生应急工作管理科室,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二)预案体系建设1、健全和完善预案体系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和动态管理,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重点加强区卫生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建设,注重向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延伸,通过预案编制促进应急管理工作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确保应急有预案、救援有队伍、联动有机制、处置有措施。2、推进预案数字化建设重视规范化、电子化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加强规范化、电子化应急预案的相关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推进卫生应急预案数字化试点工作,完成预案数字化建设任务。3、完善各类卫生应急技术方案按照已颁布的应急预案,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已有的卫生应急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拾遗补缺、不断完善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各类卫生应急技术标准和技术方案。(三)监测预警体系建设1、完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系统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监测系统,逐步建立覆盖全区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建立公共卫生风险隐患信息的收集体系,完成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食物中毒、核与辐射事件等公共卫生风险隐患调查。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医疗卫生机构间卫生监测预警体系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作联动,建立并完善健康相关(症候群)监测系统、虫媒生物监测系统、学生因病缺课监测系统、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室内空气质量卫生监测系统、公共场所空调卫生监测系统、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等。加强实验室建设,切实增强病因快速调查诊断能力和有毒物质的检测能力。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对外来人口集居地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2、加强预警系统建设加快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和综合分析能力,实现预警信息汇总、分析、研判和发布功能。建立完善与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间的信息通道,建立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建立公共卫生危险因素和事件信息的流行病学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客观、科学、规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评估方案。完善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网络,重点建设区级、街道信息报告网络。(四)卫生应急决策指挥信息系统建设1、完善卫生应急决策指挥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业务资源和专业信息管理系统资源,构建完善区级卫生应急平台体系,满足应急值守、信息汇总、指挥协调、专家研判等基本功能。加大对“区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的软、硬件投入。2、加大信息资源共享和整合力度依托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平台和卫生系统专业信息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卫生应急信息资源整合、传输与共享,为卫生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加快应急信息数据库建设,以应急预案为主线,以各类应急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并健全应急预案、应急政策法规、卫生监督、传染源、疫源地、诊疗方法、检验检测、解毒药物、中毒症状、中毒事件等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库。(五)应急队伍建设与培训演练重点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和急救医疗队伍建设,发展专家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补充更新专业队伍技术装备,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与演练,完善联动协调机制,形成共同参与、功能齐全,反应迅速的应急队伍体系。1、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应急专家咨询委员会、应急专家库信息系统,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级管理、分类设置、覆盖全面的应急专家资源信息网络。完善专家参与应急工作的机制,开展专家会商、研判、培训和演练等活动。2、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完善和扩充现有的卫生应急专业队伍,加强卫生应急处置和急救医疗队伍建设,完善各级卫生应急专家库,提高应急专业队伍现场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改善和提升应急装备水平,为应急队伍配置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应急处置专业器械设施和安全防护装备,实现配置现代化和配备合理化。加强装备管理,保证应急装备必须处于完好状态。配备疫情调查和处置所需的交通、通讯和监测防护等设备,实现信息无障碍传输。3、应急队伍培训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培训网络。依托现有资源,加强专业培训与演练基地建设,重点提高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的应急决策指挥能力。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为重点,应急专业队伍人员每年至少集中轮训1周。4、开展应急演练制定计划,周密安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工作。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演练,按专业分类编制应急演练指南,制订演练管理办法。创新应急演练方式,开展多场景、多措施、低成本的演练。建立演练评估机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预案。组织公众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演练,积极推动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的卫生应急演练工作。继续推行专项演练评价工作,提升实战效果和卫生行政部门、各类卫生专业机构的统筹协调、配合能力。(六)应急物资储备及调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区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合理确定物资储备种类、方式和数量。统筹建设公共卫生专业物资储备库,形成覆盖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体系。加强抗洪救灾、重大传染病、职业中毒救治、群体性伤亡灾害事故等所需药品、器械的储备,储备一批经常性的疫苗、药物,实时跟踪国际和国内公共卫生安全的形势,增加应对新型公共卫生事件的药物储备。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生产、调拨、配送和监督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实现各类应急物资综合动态管理和资源共享。(七)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专家队伍和专业人员的作用,依托现有实验室,适当加强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采用科学的监测、预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中毒等监测、检测、检验等方面的科研能力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指挥能力。建立多部门、多学科的科研合作机制,利用区疾控中心、三级医院、科研院所、军队、检验检疫等部门实验室网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应急管理、病因检测等技术研究。组织联合攻关,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预防、控制等技术研究。积极开展卫生应急管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密切跟踪国内外卫生应急管理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卫生应急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理论、技术、设施与管理模式,提高早期发现、防范和处置能力。(八)卫生应急宣传加大卫生应急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众公共卫生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开展卫生应急宣传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加强宣教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规范化、经常化宣传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增加公共卫生知识教育内容;依托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卫生安全培训。对外来民工、暂住流动人口和外籍在华人员,采用集中宣讲卫生应急知识的方法进行宣教。加强广播、电视、网站等各类媒体对各类卫生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在有关媒体栏目、节目中刊播卫生应急知识,到2015年城乡公众卫生应急知识宣传覆盖率社区达到80。动员社会力量建设公共卫生安全文化,举办多形式的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从不同层面加大公共卫生应急工作的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四、重点工程(一)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医疗指挥中心根据“统一指挥、资源共享,安全可靠、风险分解”的原则,加快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急救医疗指挥中心(区人民医院)建设步伐,实现院前、院内急救医疗资源网络化管理,统筹协调调度管理急救医疗资源,全面完成区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