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bCh6 道路交叉口设计【本章主要内容】6-1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要求 6-2交叉口的形式和选择 6-3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6-4交叉口的视距 6-5交叉口的转角缘石半径 6-6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6-7交叉口的环形设计 6-8交叉口的立面设计【本章学习要求】 了解交叉口的交通特征、设计要求、交通组织设计,掌握几种常用交叉口的类型及设计、计算方法。 重点:普通交叉口、拓宽式交叉口、环形交叉口的设计内容和方法。 难点:交叉口的立面计算。b6-1交叉口交通分析和设计要求了解交叉口交通的基本特性,掌握减少冲突点的途径。交叉口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路交通的咽喉。车辆和行人汇集、转换方向、相继通过。降低车速、阻滞交通、易发生交通事故,耽误行程时间。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网最常见的一种节点形式,它们对道路网的交通状况影响很大,因此,平面交叉口是城市道路设计的重点内容之一。1 交叉口的特征1.1 交通特征1)交通流在交叉口要产生危险点分流点来自同一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开的地点。冲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互相交叉的地点。合流点来自不同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方向汇合的地点。当相交道路均为双车道时,各类危险点数目如表:三条四条五条n条分流点3815n(n-2)合流点3815n(n-2)冲突点左转3316125045n2(n-1)(n-2)/6直行045冲突点是交叉口的最危险点,而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车辆。2)交叉口交通复杂行车状态复杂。车辆进入交叉口要减速、制动,出交叉口时又要起步、加速,均为变速行驶,使行车的惯性阻力增加。 交通干扰复杂。交叉口一般处于人口集中的繁华地区,行人、非机动车在交叉口转换方向,使交通干扰更为复杂。1.2 构造特征共有的公共平面,在几何上应满足各条道路的平、纵面线形和排水的要求。2 改善交叉口交通的基本途径2.1 使交通流线在时间上分离 如装置自动交通信号灯、由交警指挥、限制通行时间等。2.2 使交通流线在平面上分离 1)设置专用车道;2)合理组织、变左转为右转;如设环岛、街坊绕行等3)组织渠化交通;如使用划线、绿带、交通岛和各种标志等2.3 使交通流线在空间上分离 设置立体交叉。3交叉口设计的内容及基本要求3.1 设计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类型;2)合理布置交叉口各种交通设施,进行交通组织设计;3)确定交叉口各部分的几何形状和尺寸;4)交叉口竖向设计及排水设计。3.2 基本要求1)保证相交道路上所有车辆和行人的交通畅通与安全,满足设计车速和设计交通量的要求;2)保证交叉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4 交叉口的设计车速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规定:交叉口内的设计车速应按各级道路设计车速的0.50.7倍计算,直行车取大值,转弯车取小值。6-2交叉口的形式和选择 1平面交叉的一般几何类型1.1 十字交叉1.2 X形交叉1.3 T形交叉1.4 Y形交叉1.5 错位交叉1.6 多路交叉1.7 畸形交叉路口的选型应根据城市道路的布置、相交道路等级、性质、设计小时交通量、交通性质及组成和交通组织措施等确定。平面交叉的相交道路宜为4条,不宜超过56条。平面交叉口应避免设置错位交叉,已有的错位交叉口应从交通组织、管理上加以改造。平面交叉口间距应根据道路网规划、道路等级、性质、计算行车速度、设计交通量及高峰期间最大阻车长度等确定,不宜太短。2交叉口的类型2.1 加铺转角式-用曲线展宽各个转角而构成的平面交叉口。特点:形式简单,占地少,造价低,设计方便。?转角半径、视距2.2 分道转弯式-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口。特点: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均较高。?转角半径、视距、导流岛端部半径例:瘦西湖校区门前交叉口 荷花池通杨桥西交叉口2.3 拓宽路口式-在接近交叉口的道路两侧展宽或增劈附加车道的平面交叉口。特点:减少转弯车辆对直行车辆的干扰,车速较高,事故率低,但占地多,投资较大。?转角半径、视距、拓宽的车道数、拓宽位置、拓宽长度2.4 环行交叉式-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道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用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岛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口,俗称转盘。特点:减少延误时间,增加绕行距离;消灭了冲突点,提高行车安全;交通组织简便,不需信号管制;中心岛绿化可美化环境;造价高。?中心岛的形状和半径、环道的布置和宽度、进出口半径和视距6-3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1机动车辆的交通组织1.1 设置专用车道车行道宽度较窄,不设专用车道。1.2 组织左转弯车辆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2)实行交通管制3)变左转为右转1.3 组织渠化交通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这种交通称为渠化交通。限制车辆行驶方向,使斜交对冲的车流为直角或锐角交叉。限制车道宽度,控制车速,防止超车。1.4 车道设置1)交叉口进口车道应采用交通标志和标线,指明车道类型,以利车辆安全候驶与行驶。2)交叉口进口车道宽度,直行车道一般可采用3.5m,小型车道可用3m,左、右转专用车道可采用3.5m,最小可采用3.25m。出口车道宽度可为3.53.75m,小型车道可用3.5m。2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1)与机动车交通组织共同考虑; 一般车流下,随机动车按交通规则在右侧行驶,不设分流设施;而车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带(或墩)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2)立体非机动车交通组织,并与人性天桥或地道一起考虑,采用梯道、坡道或混合式。3 行人的交通组织在城市道路中,尤其在交叉口处,行人在此汇集、转向、过街,需考虑行人交通组织。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二是组织行人在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从而使人、车分离,相互之间的干扰最少。人行道通常对称布置在车行道两侧。交叉口内相邻道路的人行道互相连通,并将转角处人行道加宽,以适应人流集中和转向的需要。3.1相邻道路的人行道互相连通,并将转角处加宽;3.2相交道路的人行道设置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设置的要求1)人行横道应与行人自然流向一致,否则将导致行人在人行横道以外的地方横过车行道,不利于交通安全。尽量靠近交叉口,以缩小交叉口的面积,使车辆尽快通过交叉口,减少车辆在交叉口内的通行时间。一般布置在交叉口人行道的延续方向后退4-5m的地方。2)人行横道应尽量与车行道垂直,行人过街距离短,使行人尽快地通过交叉口,符合行人过街的心理要求。或与相交道路平行。3)人行横道设置在驾驶员容易看清的位置,标线应醒目。在设置信号灯控制或设置停车标志的交叉口,应在路面上绘标停车线,指明停车位置。此时人行横道一般可布置在停车线之前至少1m处。4)人行横道的宽度与过街行人流量和行人过街时的信号显示时间有关。考虑到应便于驾驶员在远处辨认,其最小宽度为4m,一般最大值不超过8m。当车行道较宽时,机动车道数大于或等于6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 30m时,应在道路中线附近设置宽度不小于1m的安全岛。5)人行横道与缘石交接处应按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要求,设置缘石开口坡道,为残疾人提供行动方便(见图321、图322)。3.3设置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当交叉口宽阔、人流量大、车流量大且车速高时,如快速路上的交叉口,可考虑设置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这是行人交通组织最彻底、最有效的办法。6-4 交叉口的视距三角形1定义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2绘制的方法和步骤1)确定停车视距2)找出行车最危险冲突点十字形交叉口:最左侧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线的第一条左转车道轴线的交点。T(Y)形交叉口:直行道路最右侧第一条直行车道与相交道路最靠中线的第一条左转车道轴线的交点。3)从最危险冲突点向后沿行车轨迹线各量取停车视距4)连接6-5交叉口的转角缘石曲线半径 交叉口处缘石宜做成圆曲线或复曲线。三幅路、四幅路交叉口的缘石曲线半径应满足非机动车行车要求,但不得小于5m。单幅路、双幅路交叉口缘石转弯最小半径应符合机动车行车要求。1 正交道路R1=R-(B/2+F)R=V2/127(i) V=(0.5-0.7)V设2 斜交道路大角度大半径,小角度小半径VR90R135R125R115R105R95R85R75R65R55R45303510077.562.5504032.522.517.510530-253090705542.53527.52012.57.552525806047.537.53022.515105525-2020705040302517.512.57.552.520-15155542.532.52517.512.57.552.52.5上表是由经验总结而出,只适用于三、四条道路相交,畸形交叉不适用。6-6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1设置条件 书P2032设置方法2.1 向右侧拓宽1)在进口道的右侧加宽进口道,新增一条右转专用车道。2)交叉口进口道设右转专用车道时,右侧横向相交道路的出口道应设加速车道。2.2 向左侧拓宽1)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一条专用左转车道,但缩窄后的中央分隔带的宽度至少为0.5m,其端部宜为半圆形;2)进口道中线向左侧偏移,新增一条专用左转车道;3拓宽车道的长度3.1 渐变段长度Ld3.2 减速所需长度Lb或加速所需长度La3.3 等候车队长度Ls右、右转车道长度Lr Ld +max (Lb,Ls)出口段加速车道长度Lp Ld +La6-7环形交叉口设计环形平面交叉是一种以路口中心岛为导向岛,进入车辆一律逆时针绕行,无需信号控制,实现“右进右出”、依次交织运行的平面交叉口形式。环形平面交叉,一般城市的多路交汇或转弯交通量比较均衡的路口宜采用。对斜坡较大的地形及桥头引道,当纵坡大于或等于 3时,不应采用环形交叉。 1中心岛的形状和半径1.1 中心岛的形状中心岛的形状应根据交通特性采用圆形、椭圆形或卵形。1.2 中心岛的半径中心岛的最小半径(或当量半径)应满足环道计算行车速度和最小交织长度的要求。1)按计算行车速度的要求环道计算行车速度以相交道路中最大计算行车速度的0.50.7倍计取。2)按交织段长度的要求交织、交织长度、交织段长度最小交织长度不应小于以环道计算行车速度行驶4S的距离,其取值参见表813的规定。对行驶铰接车时,其最小交织长度不应小于30m。 2环道的布置和宽度 1)根据交通流的情况,环道可布置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或分行两种形式,分行时所设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