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20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佳木斯职业学院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方案一、专业建设基础(一)行业背景“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业内专家认为,物联网一方面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大大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为全球经济的复苏提供技术动力。国家在“十二五”规划关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中明确提出“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在黑龙江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启动开展物联网建设布局,以广电应用为先导,在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加强云计算设施建设。”。黑龙江省9月27日在哈尔滨举办了“黑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政府引导、统筹规划、应用牵引、资金扶持、创新驱动、技术突破、分类推进、产业同步”的发展思路,以应用示范为切入点,以产业集聚为落脚点,促进研发与生产互动,加快形成物联网产业集群。在前不久国家工信部与黑龙江省政府签署的加快推进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明确提出支持黑龙江省物联网规模应用和农业物联网标准制定。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的时机已经到来,物联网产业成为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产业。下一步,黑龙江省将要构建集技术创新、设备制造和市场应用于一体、示范效果明显的物联网产业体系,建成国内一流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基地、制造基地和应用示范基地。一是在RFID、定位跟踪、传感器件、信息安全以及物联网相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软件与系统集成、信息服务等领域,形成龙头企业5家以上、集聚骨干企业20家以上的产业规模。二是以新型传感器、软件与信息服务为核心产业,以新型电子材料、专用芯片、信息安全为支撑产业,带动通信传输、计算处理、数据存储和行业应用同步发展,形成重点突出、功能配套、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三是以哈尔滨、牡丹江、大庆等中心城市为中心,重点打造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孵化基地,建立覆盖物联网核心技术领域和产业标准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建设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和物联网产品开发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主次分明,各有侧重,研发与制造并重的产业服务与支撑体系和产业布局。(二)人才需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完稿,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备受关注。规划将锁定十大物联网应用重点领域,分别是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家居、环境与安全检测、工业与自动化控制、医疗健康、精细农牧业、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智能电网将减少电网高峰期的负荷,确保电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未来5-10年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电力产业人才将达到百万人。智能交通(车联网)产业迅速拓展,汽车产业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智能交通人才需求未来5年约有20万的市场需求。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现代物业管理)提供人性化与个性化服务低碳环保将是智能家居与家电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其未来5年人才市场需求将达到近百万人。智能农业(精细化农牧业/有机农业/食品安全)的各类专业人才在现代农业“十二五”当中的缺口1000万人以上。以上物联网应用领域主要紧缺能从事传感器、RFID、传感器网络、M2M设备的制造、应用、维护能力等工作岗位的人员;能从事物联网技术、物联网系统管理及智能信息处理等工作的业务能力的人员;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系统集成技术员、工程现场管理员、项目主管及辅助设计等高端技能型人才。这些人员的紧缺已经阻碍了整个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三)专业现状本专业2010年开始筹建,2011年正式开始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招生,实际招生人数达到32人,新生报到率达到96%。现有专任教师10人,企业兼职教师4名。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工程师5人。在原有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网络组建实训室、PLC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扩建传感网与物联网综合演示实训中心。通过校企合作,准备与中国联通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公司佳木斯分公司合作,共同建设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室、温室物联网监控系统等校内实训基地,新建6个校外实训教学基地。(四)存在差距一是教学团队双师能力有待提高。物联网是典型的交叉学科,涉及到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通信专业等多方面专业知识,专精于某个方向的教师较多,但是能够把这些专业都专精较少,因此在对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践操作能力上就有所欠缺。目前急需通过校企合作,在物联网企业一线实践,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提高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之能胜任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二是高职教材缺乏。现今出版发行的物联网教材基本上都是针对本科学生设置的教材,其理论性大于实践性,侧重理论研究和开发。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的性质决定其教材建设应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特色,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融入充分的实训内容,在理论与实践兼顾的基础上必须做到把实践放在首位,以此保证对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高职教育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三是校企合作的长效尚在探索完善过程中,合作企业的范围还不广泛,合作企业的数量还有待增加,在将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聘请企业专家和行业专家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等方面都处在摸索阶段。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专业发展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教育为突破口,建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实现校企无缝对接,与企业共建一体化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使之成为黑龙江省物联网应用技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服务中心和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深化“项目实战”、“订单培养”和“顶岗预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特色鲜明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中高职衔接体系,探索系统培养模式;完善教师评聘制度,打造一支师德好、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学团队;通过重点发展建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的实施,引领和带动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和教科研等方面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实现专业群资源共享,促进专业群的整体建设与发展,形成专业群优势。通过两年发展建设,全面提高专业水平、健全校企合作机制、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物联网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把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办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水平的专业。(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传感器、RFID、传感器网络、M2M、软件与系统集成、信息服务、信息安全等技术,具备一定的物联网系统管理与服务能力、物联网综合应用的能力,能够胜任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现代物业管理)、智能农业(精细化农牧业/有机农业/食品安全)等岗位的工作,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三、专业建设内容(一)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以黑龙江物联网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确物联网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聘请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专家和物联网企业(行业)专家,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职业素质进行分析,促进专业与产业的对接,再由学院教师与物联网企业(行业)专业共同确定“项目实战”、“订单培养”和“顶岗预就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证书”制度,引入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认证项目(简称:IOTT项目)和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与考试中心为推进和规范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推出的职业教育项目网络工程师高级职业教育项目(简称:NEACE),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积极引入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楼宇自动化/现代物业管理)、智能农业(精细化农牧业/有机农业/食品安全)等领域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物联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加强精品课建设和高职物联网专业教材建设;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二)探索系统培养模式,推进中高职专业衔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注重中职和高职在培养目标、专业技术、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采用模块化的课程形式、“3+2”的中高职学制模式,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上整体考虑,做好中职与高职阶段各模块中的课程设置,特别是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技能核心课模块,衔接好中职与高职的专业技能课程,同时要明确规定学生在中高职两个阶段应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要求,保证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完善教学管理,改革评价办法,正确处理中职学生的升学问题和中职与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贯通的人才培养通道。(三)深化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健全“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和项目载体的CDIO教学模式,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实践教学改革。目前已与中国联通公司佳木斯分公司合作建立校园一卡通项目,并且与中国联通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的合作也初步达成协议,在原有计算机网络实训室、网络组建实训室、PLC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扩建传感网与物联网综合演示实训中心,共建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训室、农业温室物联网监控系统等校内实训基地,新建6个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校内校外基地将满足专业学生主干课程的教学要求,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能够完成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技能考核及认证,并提供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在体现“教、学、做”一体化实训室和项目载体的CDIO教学模式上,校内,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项目、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项目、岗位、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校外,将课堂搬到企业工程现场,通过企业兼职教师在工程方案设计与实施、协同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中的讲授、指导与评价,提高教学效果。学校通过为学生参保实习实训责任保险提供安全保障,教师通过实习实训考核进程表完成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跟踪。(四)转变培养方式,推进模式改革推行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和项目载体的CDIO教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拿到企业真实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项目进行分析、策划、完成,在完成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举办“技能节”活动,旨在通过技能节各项技能(设计、作品)赛事积极营造学生学技能、练技能、演技能、赛技能和爱技能的良好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也为我专业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级各项专业赛事提前练兵选拔选手。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在线教学管理系统,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学环境,开设网络课程,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讨论、交流,实现基于课堂、网络辅助的教与学活动,实现远程教育。(五)完善教师评聘制度,加强专兼职教学团队建设整合完善现有专兼职教师评聘制度,通过有效的校企合作制度,提升专业教师中“双师”教师数量,打造一流“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培养高层次专业带头人。通过参与或主持专业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现场实践及培训等途径,使之成为具有较高专业视野,在物联网行业有一定影响力,能把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发展方向,并对专业发展进行总体规划和实施的专业带头人。“双师型”骨干教师培养。选拔基础理论扎实、教学能力较强、具有行业工作经历的教师作为专业“双师”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进行重点培养。通过进修学习、下企业实践、参加学术会议培训等途径,提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