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8页
第2页 / 共8页
第3页 / 共8页
第4页 / 共8页
第5页 / 共8页
第6页 / 共8页
第7页 / 共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动物防疫操作技术培训材料一、疫苗的概念、原理及种类1、疫苗的的概念: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动物预防接种的疫苗类预防性生物制品。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2、原理: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品。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动物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动物体接触到这种不具伤害力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一定的保护物质,如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质、特殊抗体等;当动物再次接触到这种病原菌时,动物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依循其原有的记忆,制造更多的保护物质来阻止病原菌的伤害。3、种类:动物免疫接种常用的疫苗主要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两种。灭活疫苗:是将病原生物大量繁殖后,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其失活,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制成的生物制品即灭活疫苗。常用的灭活疫苗有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灭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弱(减)毒活疫苗: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猪瘟兔化弱毒苗、鸡新城疫疫苗、狂犬病疫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等。弱毒活疫苗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 二、疫苗的保存和运输疫苗的保存是保证免疫效果的重要环节,运输保存不当极易造成免疫失败。通过以上了解,可以看出疫苗均是由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次体等微生物制成,其本质还是微生物的活体或死体因此疫苗的保存和运输应遵循低温、避光的要点:1、保存: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活疫苗都必须在-15以下保存,大多数灭活疫苗必须在2-8保存,不得冻结。活疫苗用多少取多少,以免反复冻溶,降低疫苗效价。2、运输运输途中,必须有冷藏设施,没有冷藏设施的一定要加冰运输,温度超过25摄氏度,疫苗效果会受损,避免阳光直射,运输过程要短,速度要快,弱毒疫苗一定要用疫苗冷藏箱加冰运输,各站不拿疫苗冷藏箱不得运输弱毒疫苗。三、免疫前的准备1、疫苗检查:主要目的是检查疫苗的质量是否合格。用前须逐瓶检查疫苗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上药品名称、批号、有效期、检验号。重点检看疫苗是否过期,有无生产批号,无批号很有可能是假疫苗。药品的物理性状与该药品的说明所述相符合。对油乳剂破乳、失真空、颜色异常、有沉淀、发霉、有异物、发臭的疫苗坚决不能使用。仔细阅读说明书。要清楚装量、每头注射剂量、使用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守说明书要求。2、注射器和针头消毒针头质量、长短决定免疫效果,防疫用金属针头一般为牛用、猪(羊)用、家禽用3种。牛用针头一般选择1630、猪(羊)一般选择用1230、家禽一般选择用715、915号两种。注射器刻度要清晰,不滑杆,不漏液。防疫中要经常检查针头是否完好,有无针尖卷曲、起刺或堵塞等现象,已损害的或无法利用的均应无害化废弃。严格用具消毒。防疫注射时使用的各类用具应煮沸消毒1015分种,不得将针头泡在酒精等化学消毒剂中消毒,因为针头中残留的化学消毒剂会杀死活疫苗。煮沸消毒前针头、注射器使用前需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金属注射器的手柄,玻璃管螺丝应松动,防止预热损伤橡皮垫,玻璃注射器的活塞和玻璃管应拆开,用纱布包好;针头煮沸消毒时可用纱布将针头包成50100个的小包,每次使用时按包打开针头包,开过包的针头,当次没有用完,第二次使用时仍得煮沸消毒。消毒后组装部件时,应用镊子夹取部件和针头,以防污染,组装好的注射器和针头必须吻合无隙,洁净,通畅,不得漏液。3、 按规定稀释弱毒疫苗稀释时应选用专用的稀释液(如铝胶盐水)或蒸馏水、去离子水稀释疫苗。稀释液中不得含有异物杂质,并在冷暗处存放,不得用热的稀释液稀释疫苗,也不用含有电解多维的稀释液,防止电离水溶液凝聚蛋白质而影响疫苗效价,更不能用自来水稀释疫苗,自来水中的含氯消毒剂容易影响疫苗效价。稀释时必须严格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头份、稀释倍数及规定的稀释液进行稀释,不得随意改变稀释倍数或按自己的经验习惯而不看说明书稀释疫苗。稀释疫苗时,要先除去封口上的石蜡,用酒精或碘酒消毒,再用无菌干棉球擦干。已开瓶或稀释的弱毒活疫苗,应立即使用,严禁反复冻融,气温15摄氏度以下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气温在15-25摄氏度应在2小时内使用完,25摄氏度以上在1小时内使用完。口蹄疫等灭活疫苗不用稀释,从冰箱取出的灭活疫苗,不能严重分层,需在室温下预热后防疫,可有效降低疫苗的副反应,注射时充分摇均,开封后必须在当天用完。四、掌握疫苗注射时机:1、注射疫苗前,应注意了解防疫地区的疫病发生、流行等情况,除疫情发生后需作紧急免疫接种的情况外,一般不在疫病流行季节开展大面积的预防接种。2、注射疫苗前,应对动物的年龄和外界的气温(气温突然上升或下降时不宜注射疫苗)情况作全面分析,选择最适宜的免疫注射时机,疫苗最好在早晨注射,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照射和高温、高热环境。3、动物不同年龄的易感性:应在易感年龄前实施接种。4、母源抗体影响:母源抗体干扰免疫效果,含量愈高,干扰作用愈大;应在母源抗体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接种,可提高免疫效果,如注射猪瘟疫苗时可先检测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一般仔猪的母源抗体在断奶后降到最低,此时适宜注射猪瘟疫苗。5、疫苗间的相互干扰,如注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时,应在其他疫苗注射7天后注射。五、严格无菌注射。1、接种前的健康检查凡怀孕动物、有病动物、瘦弱及幼龄动物一律不能进行疫苗接种,应等动物产子后或健康后或张到一定日龄后进行补免。做到一问家畜最近有无异常现象,用过什么药物,消毒情况、二看是吃食否正常、排便是否正常、家畜是否怀孕的、是否消瘦,家畜的被毛是否光亮正常、有无咳嗽或气喘现象、三摸用手家畜耳根,感觉体温是否正常。2、接种部位:要根据疫苗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注射部位,多点注射,疫苗吸收效果较好,接种部位以3-5%的碘矴消毒。皮下注射时,大家畜在颈侧,猪在耳根或后肢内侧,羊、免、猫可选颈侧,背部或后肢内侧,家禽多在颈背侧。肌肉注射时,注意进针方向和深度,勿把疫苗打在皮下或脂肪层上。猪应注射在耳后部,大家畜一般在颈部或臀部,家禽选胸部、翅部或腿部肌肉丰满处。黏膜免疫的,可通过滴鼻、喷雾、点眼、饮水等方法。3、无菌免疫操作防疫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相关防用具,防止致病菌侵入人体。吸取药液时,除去封口上的石蜡,消毒,用无菌干棉球擦干,将一个灭菌针头插入瓶塞,固定在疫苗瓶上专供吸疫苗用,每次吸取疫苗后,针孔用挤干的酒精棉球包裹。吸出的疫苗不得注入到疫苗瓶内,忌用给家畜注射过的针头插入疫苗瓶内吸取疫苗。动物应保定确实,防止因动物挣扎造成人畜伤害。免疫时(特别是禽群)动作要轻,声音要小,尽量避免惊吓动物造成应激。必须坚持一畜一针,家禽可一笼一针或30只左右换一次针头。射器针筒排气时溢出的疫苗,应吸附在酒精棉球上,不可随意抛洒。注射的剂量要准确,不漏注、不空注,进针要稳,不得打“飞针”,拨针不宜太快,退针时要以干棉球按住注射部位防止疫苗顺着针孔流出。对因操作不当造成疫苗剂量不足,应根据情况进行补针或重免。注射后的针头应装在瓶子里或其它容器之中,不得胡乱放在疫苗包中,以防用过的针头污染注射器等物品。疫苗包打开后,在注射前应当关闭疫苗包,且每次打开后应迅速关闭,不得把疫苗包打开放在阳光直射处,以防日光照射影响免疫效价。打防疫针时必须启用疫苗运输包,且冰壶加冰,严禁用手提袋等其他物品装疫苗打防疫针。六、免疫反应1、反应的类型所有生物制品包括疫苗对动物机体来说都是异物,接种动物后会出现一定的反应,所以疫苗用后要注意观察动物10分种左右,对反应较重的应及时救治。一般防疫反应类型可分为3种:正常反应:个别动物会出现轻微的局部或全身反应,如注射部位轻微肿胀,暂时性减食反应和精神沉郁等。这些均属正常现象,不经任何处理,23天后,上述症状会自行消失,不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严重反应:和正常反应在性质上没有区别,但程度较重或发生反应的动物数超过正常比例。合并症:是指与正常反应性质不同的反应。主要包括:超敏感和诱发潜伏期感染中的其它疫病。超敏感动物往往表现为在注射进行中或注射后几秒钟、数分钟内,突然发生晕厥,或过敏性休克,患畜倒地,口吐白沫,丧失知觉,大小便失禁等。数分钟内自然康复或死亡。同一地区,同一种家畜,在同一季节内往往可能有两种以上疫病流行,接种疫苗后,机械刺激和动物对异源蛋白的正常免疫应答均可诱发潜伏期内的其它疫病。2、反应治疗:动物出现防疫反应后不要驱赶,保持安静,可对反应动物地塞米松或皮下注射1%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牛30毫克,猪、羊10毫克(孕畜禁用);肾上腺素牛5毫克,猪、羊1毫克。可根据情况适当的对症治疗。七、正确处理免疫废物使用过的酒精棉球和未用完的疫苗,应进行无害化处理,如用焚烧、深埋的方式处理,切忌在栏舍内乱扔乱放,防止散毒。深埋处理免疫废物时必须深埋1.5米以上,未用完的弱毒活疫苗和空瓶必须煮沸消毒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理。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