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苏教版六年级语文:积累语言,临别赠言,小学语文毕业复习课教案1、前几天我们学了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想到20天后我们也将分别,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慨。是啊,这六年的时光过得太快,转眼间我们就要毕业了。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时光的飞逝吗?(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光阴似箭,白驹过隙)2、用这些成语来形容时光的短暂是多么恰当啊!成语是祖国语言文字的瑰宝。本学期我们就学习了许多,课文中有,每个单元的练习中也罗列了不少。老师让你们回去归类、整理了。谁来介绍一下你把哪些成语归为一类?请你来教大家怎样记住它们。3、请学生介绍自己归类的成语,教大家记住它们。(一开头,AABC)(近、反以词,按同学的性格特征,按成语典故,褒义、贬义,编故事)4、小结:成语有很多归类方法,适合自己记忆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你的好方法来不及介绍,可以课后把它教给你的好朋友。关键看谁记得最多、最牢。当然光积累很多成语还不够,真正有才华的人会恰当使用它们。5、我来看看你们是不是有才华呢?老师这儿有几组题目,你们每一个四人小组将通过选择序号来决定你们答题的类型。这儿有A、B、C、D、四个序号可供选择。A组:根据下列情景,写出你想到的成语。B组:请把下列成语,编成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可以先构思好情节,组织好语言,再动笔写。)C组: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D组: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6、小组合作完成练习,按顺序全班交流。7、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老师发现你们会用了许多成语,但有些同学可能发觉自己的成语知识还有疏漏。希望你能用这最后的20天,更要用自己的一生去学习,去积累。二、复习、积累古诗。1、其实,六年的时光并不短暂,六年来,我们在母校不仅学会了许多成语,还学习了不少古诗。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三首描写春天的诗。你还记得吗?(出示三首诗):2、都是描写春天的诗,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吗?3、有感情地背诵。(指名背,推荐背,齐背)4、古人写了很多赞美四季的诗。六个春秋我们一起走过,临别之际,大家感慨万千。古人就送别这个题材也作了不少诗,老师让你们回去收集了,能谈谈你最喜欢的那首送别诗吗?5、指名交流,有感情地背诵。(老师知道你们认真地找了很多,课后来背给我听好吗?)6、小结:古诗语言简洁,意蕴深厚,多积累一些对我们学习语文很有帮助。如果你能把小学生必背的70首古诗分分类,都背下来,一定会受益匪浅。三、复习、积累名言警句。1、前一阶段,我看见很多同学都在写临别赠言,但写的时候挺发愁,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古人送别时会赠给友人什么话吗?他们会送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或勉励友人,或与友人共勉的话。2、老师这儿有几句名言警句,(出示)选择一句,送给某一位同学,你想送他哪一句呢?为什么?3、除了这些,你一定有自己最喜欢的名言想送给好朋友,我们来交流一下。4、学生补充课外名言警句。四、语言积累的运用,写临别赠言。1、这节课我们把以前学过的许多成语、古诗、名言整理、复习了,并进一步了解了他们如何运用。我想此刻让你再为好友写上一段临别赠言,你会有许多话要讲:或许你会用一些成语来赞扬他的为人,祝福他有美好前程;或许你会用一些诗句来表达离别之情;或许你会送上一句与他共勉的话语。2、请你用心地、真诚地为你的好友写一段临别赠言。3、学生写临别赠言。4、学生交流临别赠言。5、总结:我相信这些真情而意蕴无穷的话语,会让你在多年后再次翻开同学录时,回想起母校,回想起同学。或许,好朋友的一句话会陪伴你一生,激励你一生。成语练习题A 根据下列情景,写出你想到的成语。1、小黄和王明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彼此间的关系十分亲密。()()2、中国申奥成功,全国人民的心情都十分高兴。()()3、张丽的这个新朋友非常有学问,知识面很广。()()B 请把下列成语,编成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可以先构思好情节,组织好语言,再动笔写。)温文尔雅桀骜不驯交浅言深得心应手胸有成竹C 请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空格,连成一段话。想到即将要与母校、老师和同学们分别,我真有些()。回想起刚入学时,我们是一群()的儿童,是老师()地工作,把我们培养成了()的人。还记得课堂上我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得();还记得绿茵场上留下了我们拼搏的汗水,每年的运动会我们全班同学(),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六年的(),我们已经成了()的好朋友。在临别前,我想祝福每一位同学()。D 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看看你填的是哪些人名和地名。1、人定胜()()津乐道6、投桃报()一穷二()2、人才济()()征北战7、宁死不()()形毕露3、语重心()()暖花开8、无()不入()虚乌有4、声东击()()居乐业9、()冠李戴光()()落5、至高无()()底捞针10、近()者赤,近墨者黑()闻强识页码 / 总页数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