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形成对于化工学院的我的来说,化学占据了我的生活很大一部分。而其中,化学元素又占着很大的比重。众所周知,化学元素的符号是一堆英语字母,现在我们对这些符号的中文名称的写法和读法都是先辈创立的。所以在这里,我就化学元素和汉字的联系谈谈我的认识。中国近现代化学的建立是对西方科学引进、消化、吸收并本土化发展的结果在引进西方科学时,中国学者首先遇到了翻译西文科学名词的困难因而,科学本土化的基本工作要“在文字语言上”、“从考订名词术语着手”,而化学元素名称是化学语言系统中最基本的术语,是构建化学学科的基础由于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很强。在翻译时,不仅只是考虑每一个化学名词,而且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翻译化学元素术语时需要在开始的时候就要建立一套翻译的规则,以便充分表达化学术语的个别性和整体性。因此,为化学元素定名首当其冲地成为近代化学传入中国的关键问题。晚清时期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生成情况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西方近代化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国。开始只是零星的基本知识,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化学知识成批地引入中国。与此同步,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命名工作取得重大成就,翻译了大量化学元素名词,基本确立了化学元素中文名称的命名方案。当时,对此项工作进行组织的主要是教会和官办机构,做出贡献的亦主要是来华传教士和士大夫。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对此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他就是徐寿。在徐寿生活的年代,我国不仅没有外文字典,甚至连阿拉伯数字也没有用上。要把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术语用中文表达出来是项开创性的工作,做起来实在是困难重重。徐寿他们译书的过程,开始时大多是根据西文的较新版本,由傅雅兰口述,徐寿笔泽。即傅雅兰把书中原意讲出来,继而是徐寿理解口述的内容,用适当的汉语表达出来。西方的拼音文字和我国的方块汉字,在造字原则上有极大不同,几乎全部的化学术语和大部分化学元素的名称,在汉字里没有现成的名称,这可能是徐寿在译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为此徐寿花费了不少心血。对金、银、铜、铁、锡、硫、碳及养气(今译氧气)、轻气(今译氢气)、绿气(今译氯气)、淡气(今译氮气)等大家已较熟悉的元素,他沿用前制,根据它们的主要性质来命名。对于其它元素,徐寿巧妙地应用了取西文第一音节而造新字的原则来命名,例如钠、钾、钙、镍等。徐寿采用的这种命名方法,后来被我国化学界接受,一直沿用至今。这是徐寿的一大贡献。正因为有着徐寿的杰出贡献,化学中最基本的东西化学元素得到了他们的中文名字。之后虽然经过了不少的修改,但是大体是没有改变。而之后由于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得到了命名,所以剩下的工作也变得似乎简单一点。下面我就谈谈化学元素的各种命名。一、以地名命名这类元素不少,约占了总数的近四分之一。这些元素的中文名称基本上都是从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 音节音译而来,采用的是谐声造字法。如:镁拉丁文意是“美格里西亚”,为一希腊城市;钪拉丁文意是“斯堪的纳维亚”;锶拉丁文意为“思特朗提安”,为苏格兰地名;镓拉丁文意是“家里亚”,为法国古称。有个别的元素的中文名称是借用古汉字的,如87号元素钫,拉丁文意是“法兰西”,音译成钫。而“钫”在古代原是指盛酒浆或粮食的青铜盛器,其古义现已不见使用。二、以人名命名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也多取音译后谐声造字的方法。如:钐拉丁文意是“杉马尔斯基”,俄国矿物学家;镶拉丁文意是“爱因斯坦”;镄拉丁文意是“费米”,美国物理学家;钔拉丁文意是“门捷列夫”;锘拉丁文意是“诺贝尔”;铹拉丁文意是“劳伦斯”,回旋加速器的发明人。还有一个纪念居里夫妇的“锔”,是借用的汉字。从音译的角度来看,借用“锯”字是较理想的,但“锯”是一常用汉字,不合适。现在借用的“锔”字,汉语中原用于“锔碗”、“锔锅”等场合。虽然现在仍在使用,但使用率不高,一般不至于混淆。】、三、以神名命名谐声造字如:钒拉丁文意是“凡娜迪丝”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钷拉丁文意是“普罗米修斯”,即希腊神话中那位偷火种的英谁;钽拉丁文意是“旦塔勒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铌拉丁文意是“尼奥婢”,即旦塔勒斯的女儿。说来有趣的是钽、铌二种元素性质相似,在自然界是往往共生在一起,而铌元素也正是从含钽的矿石中被分离发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分别用父、女的名字来命名它们,确是很合适的。同时还有借用古字来命名的,如:钯拉丁文意是“巴拉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此字在古汉语中指兵车或箭镞,其古义现已不用。四、以星宿命名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均是谐声造字的新字,如:碲拉丁文意是“地球”;硒拉丁文意是“月亮”;氦拉丁文意是“太阳”;铀拉丁文意是“天王星”;镎拉丁文意是“海王星”;钚拉丁文意是“冥王星”。其中的铀、镎、钚分别是92、93、94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紧挨在一起。铀最先于1781年发现,因其时天王星新发现不久,故用具命名。到镎、钚分别于1934年和1940年发现时,也就顺理成章地用太阳系中紧挨着天王星的海王星、冥王星来命名了。五、以元素特性命名这是最多的一类,命名时,或是根据元素的外观特性,或是侦据元素的光谱谱线颜色,或是根据元素某一化合物的性质。这类元素的中文名称命名除采用根据音译的谐声造字外,还有其它多种做法。1沿用古代已有名称有许多元素,我国古代早已发现并应用,这些元素的名称这屡见于古藉之中。在命名时,就不再造字,而沿用其古名,如:金拉丁文意是“灿烂”;银拉丁文意是“明亮”;锡拉丁文意是“坚硬”;硫拉丁文意是“鲜黄色”。2借用古字,如:镤拉丁文意是“最初的锕”,而镤在古汉语中指未经炼制的铜铁;铍拉丁文意是“甜”,而铍在古汉语中指两刃小刀或长矛;铬拉丁文意是“颜色”,而铬在古汉语中指兵器或剃发;钴拉丁文意是“妖魔”,而“钴”在古汉语中指熨斗。借用这些字是因为这些字的发音与其拉丁文名称的第一(或第二)音节的发音相同接近。当然,以上这类字的古义现在都是基本不用的。3谐声造字 如:铷拉丁文意是“暗红”,是其光谱谱线的颜色;铯拉丁文意是“天兰”,是其光谱谱线的颜色;碘拉丁文意是“紫色”。4会意造字我国化学新字的造字原则是“以谐声为主,会意次之”。这类字数比起谐声一类来要少得多。如:氮拉丁文意是“不能维持生命”。我国曾译作“淡气”,意为冲淡空气。后以“炎”入“气”成“氮”;氯拉丁文意是“绿色”。我国曾译作“绿气”,意谓“绿色的气体”。后以“录”入“气”成“氯”;氢拉丁文意是“水之源”。我国曾译作“轻气”,喻其密度很小。后以“”入“气”成“氢”;氧拉丁文意是“酸之源”。我国曾译作“养气”,意谓可以养人。也曾以“养”入“气”成“”,再由“”谐声,造为“氧”,但仍读“养”音;碳拉丁文意是“煤”。因我国古时称煤为“炭”,遂造为“碳”。也有些元素开始曾用谐声造字,后又转为会意造字的。如:硅拉丁文意是“石头”。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曾从拉丁文音译,谐声造为“矽”。后因“矽”与“锡”同音,多有不便,遂改为“硅”,取“圭”音。因古时,圭指玉石,即是硅的化合物。要说明的是,我国对元素符号的拉丁字母读音习惯上是按英文字母发音。而新造汉字读音,一般是读半边音,如氪(克)、镁(美)、碘(典)。但并非完全如此,如氙(仙)、钽(坦)等,这些都是需要加以注意的。化学领域和汉字的联系,我觉得最大的就是化学元素的命名,而这同时也是最早的。因为只有把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命名好,才能进行其他更加复杂的命名,如各种各样的化合物等。在我看来,写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称很麻烦,因为要写很多笔画,而写本身的符号只需要简简单单的几笔。但是,这些汉字的存在,就证明了中华文化在科学领域同样可以发挥出它的魅力。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