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3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10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复习目标】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他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3.知道考古材料与传世文献在历史研究中的不同作用。4.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理性看待中华文明【知识梳理】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与文化遗存1、从猿到人的演变:从猿到人的演变中,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劳动)有着决定性意义;开始学会制作工具是猿转变为人的根本标志;2、石器时代:(注意两点)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人们把使用这种工具的时代叫石器时代;一般分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两个时期。(1)旧石器时代: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又被学者称为旧石器时代。(注意三点)代表性遗址:距今约170 万年的元谋人;距今约70 万20 万年的北京人。生活状况:他们从事渔猎和采集(生产工具简单),过着群居生活(由于个体能力的相对弱小与原始环境的险恶),已经学会用火。(北京人会保存火种,(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有着重要意义)分布特点:分布既分散又集中,主要分布在黄河和长江流域。(这些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更适合人类生存)(2)新石器时代: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距今约1 万年,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注意三点)代表性遗址:(分早期和晚期)A.新时期时代早期:距今7000-5000年前的时段内,主要有三个代表性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下游地区的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河姆渡文化基本特征是: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南稻北粟;陶器是进入氏族社会(新石器时代)一项重要的发明)B.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主要有三个代表性文化:黄河流域的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被龙山文化所替代、在北方辽河上游有红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代表器物是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它们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并且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生活状况: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分布特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并逐渐朝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的方向发展。从旧时期时代到新时期时代,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主要体现在原始农耕和聚落的逐渐发展。3、原始社会组织和生活特点(注意两点)(1)原始社会组织:原始社会组织分为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2)生活特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母系氏族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共享;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父系氏族社会: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的萌芽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中国原始社会经历了二百万年的历史。经历了原始人群到氏族社会的转变,中国即将迈入文明的门槛。二、从部落到国家1、三皇五帝时期(注意两点)(1)三皇五帝:(注意了解)三皇: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发明网、陷阱、原始的烹调、八卦); 神农氏。(炎帝:为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五帝:黄帝(黄河中上游部落首领,联合炎帝组成炎黄部落联盟)、颛顼、帝喾、尧、舜(2)禅让制:尧-舜-禹 时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3)“万邦时代”:中国历史上的“万邦”时代大约是指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期。(邦国林立,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2、夏朝:(国家的产生)(1)建立:约公元前2070 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统治中心: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其子启继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国家性质:天下为公 家天下;权力传承:传贤 传子;社会转型:原始公有制 奴隶私有制。河南二里头遗址,很有可能是夏文化遗存。(3)夏朝的行政管理:夏王是最高统治者;中央: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对夏后氏生活的地区直接统治;地方:主要通过控制一些部族实行间接统治。(4)夏朝的灭亡:公元前1600年,夏朝的最后一个王桀,夏朝为商汤所灭。三、商朝:1、建立:建立者:汤;时间:公元前1600年。(统治中心: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2、政治变迁:(1)都城变更:商朝建立后,国都一再迁徙(原因:中原屡有洪灾,贵族内部多次发生争夺王位,国力一度衰弱),直到商王盘庚,迁都至殷,才得安定,后未再迁都。所以商朝也被称为殷朝。(2)国家机构(更加完善):中央:商王是最高统治者,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地方:内外服制;商朝的地方势力与文化影响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及燕山。3、文化成就: 甲骨文:是刻有文字的龟甲、兽骨。主要为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青铜器:造型雄奇,纹饰华丽。4、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回王宫,自焚而亡,商朝灭亡;(牧野之战)商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纣王执政晚期昏庸暴政导致周边部族联合反抗。(炮烙之刑)四、西周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史称西周。2、政治建制: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史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注意三点)(1)分封制:含义: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就是周王将镐京之外的广大地区,封授给王族子弟、功臣和前朝贵族,在地方建立世袭的诸侯国。目的:为加强和巩固西周的统治,“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分封制的对象与特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特点:以同姓贵族为主体,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权利世袭统治权、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义务政:服从天子政令、朝觐述职;军: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交纳贡赋。(周王天下共主)分封制的作用:统治集团逐渐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注意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四点)通过分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通过分封,周人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等。通过分封,周王室分封宗亲贵族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利和诸侯义务的周礼的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 侯国之间或为同宗共祖的宗亲,或为彼此通婚的姻亲,横向联系也比以前密切很多。通过分封,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一再复制,促进了文化的认同。通过分封,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周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局限: 受封诸侯卿士,不直接属于国王,易成地方割据势力,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2)宗法制含义:(了解)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家族和宗族集团的国家法律规范。特点及基本原则:a.核心“嫡长子继承制”;b.血缘与政治结合;c.保证各级贵族享有世卿世禄特权;D.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实质:宗法等级制度遂成为确立社会等级秩序、维护宗主贵族统治的政治法律工具。作用: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保证了各级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3)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概念“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曲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配合“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内容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目的巩固贵族的身份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解决权力认同问题,即天下归心实质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影响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瓦解春秋后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的鲁国季孙氏“八佾舞于庭”)3、西周的灭亡:(1)国人暴动:公元前841年,周厉王贪财好利,为政暴虐,引发了“国人暴动”。 (2)共和行政:“国人暴动”后,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3)西周的灭亡:前771年,少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五、商周时期的经济文化成就:1、阶段特点:商和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经济发展并走向繁荣的时期。2、经济文化成就:(1)农业为主:基本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主要生产工具是:木石工具,青铜工具极少。(2)手工业为辅:青铜铸造是商周时期主要的手工业部门;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 (3)文化成就:商周时期的主要文化成就是青铜文化。【任务驱动】任务一:探究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探究1:我国已经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有数百处。根据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结合教材的文字叙述归纳,我国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在生活时间、地域分布、生产生活方面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探究2:观察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图中在各遗存位置配以相应的农作物产品考古遗迹图、房屋建筑复原图等图片),这些数量众多、分布广阔的遗存,有没有共同的特征呢?探究3:不同的遗存在本质上又蕴含了许多相同的元素。正是基于此,我们的中华文明从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文化中逐渐汇聚发展而来。这说明我们中华文明从起源上就体现了怎样的特征?探究4:红山文化是辽河流域文化遗存的代表,其末期的半拉山墓地男性墓葬和男神头像,以及良渚文化出现的贵族和平民墓葬,说明了什么?大量精美玉器的出土和祭坛、积石冢说明了什么呢?任务二:夏、商、西周的国家治理探究1:阅读教材第5 页“学思之窗”,思考其中的问题:关于启的继位,为什么古书中会出现不同说法?探究2:夏作为我国最早的奴隶制王朝,是如何进行统治的呢?通过教材中的“历史纵横”,我们知道,夏王朝还制定了历法夏小正,这又说明了什么呢?探究3:甲骨文的史料价值材料一 在商朝废墟中发现的复杂的表意文字,对中国和整个东亚后来的历史极为重要。它是现代汉字的直系祖先,这一点也可用来说明中国文明的连续性。他们把有关疾病、梦、田猎、天时、年成等方面的疑问刻在龟甲兽骨上这些甲骨都被小心地埋藏起来,因而其中许多能幸存下来,不仅解释了商朝的文字,并使我们能了解到商朝人日常生活的许多情景。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殷墟文字丙编第302 号正面拓片材料A 壬寅卜,(qu)贞:“自今至于甲辰,子商翦基方。”B 壬寅卜,贞:“自今至于甲辰,子商弗其翦基方。”这是一版壬寅日由贞人占卜的,卜辞内容是:“从今天到甲辰日,是不是要让子商去剪除基方呢?”子商是武丁时期的一位王子,擅长带兵打仗,商王非常信任他。基方则是商王朝附近的一个小方国,详细的地理位置并不清楚,但是可以知道在商王朝和基方发生战争期间,商王多次派遣子商前去应战。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