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HHm3201209030229HOIK大学生作弊现象的理性选择分析理性选择理论是社会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理性人”假设认为个体行动者总 是依据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的原则在不同的行动或事物之间进行有目的的选择。 人是理性的利益行动者,人从事某种行为会考虑其相应的收益。目前考试作弊的 现象愈演愈烈,是由于考生考试作弊的收益远远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本文试将 从理性选择理论对考试作弊现象作分析:从相关的行者以及影响行动者行为因素 做出阐述。近年来,考试作弊已经成为大学校园里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 在和蔓延,污染了校风、学风,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危 及到人才的造就,而且妨碍了“诚信建设工程”,并最终影响社会的发展。学者 们从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与论述作弊现象。聂影,佘丽从大学生考试作弊诚信问 题探究,张富花、支天云,林兴从成本与收益角度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做出了分析, 谢丽霞,张玉虎、卢旺从大学生考试作弊动因及对策研究探究,褚远辉、郭洁, 张忆平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做分析。笔者将从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理论来研究 大学生作弊现象,以大学生微观的个人行为作为研究的起点,以宏观的教育制度 和考试规则作为研究目标,以合理化来说明大学生考试作弊这一目的性行动的动 因。为此本文的分析重点将从相关的行者以及影响行动者行为因素做出阐述。“理性选择”的前提就是要首先承认人的行为是受理性支配的。正如科尔 曼所说:“理性行动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通过人际交往或社会交换所表现出来的 社会性行动,这种行动需要理性地考虑对其目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社会学的 理性选择对“理性”的理解,主要是强调一种目的性、有意图的行动,其基本假 设的出发点是“理性人”假设,即“对行动者而言,不同的行动会产生不同的效 益,而行动者的行动原则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这种效益又不只是局 限于狭窄的经济领域中,它还包括政治的、社会的、文化的等众多内容。其价值 取向也不一定是经济目的或自私自利,还可以包括利他主义、社会公平、爱国主 义等价值观。社会学的理性选择关注众多个人的理性选择后果,而不是某一个人 的理性或非理性选择结果。以科尔曼为代表的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是建立在个人行动具有目的性这一 基础上的,其关注的重点是行动者,因为行动者的行动都被看作是有目的或有意 图的,也是有价值偏好和功利性的,理性选择理论就着重关注行动者的选择体系 所构成的客观性行动的事实。虽然理性选择是由行动者的目的或意图引起的,但 它至少也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资源的稀缺程度。不同行动者有不同的资源 以及获取资源的不同途径,拥有许多资源的人,其目的达成相对容易;相反,资 源较少或没有资源的人,其目的达成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二是社会制度。 制度约束可以提供积极与消极的制裁措施,以鼓励某种行动和削弱其他行动。这 是因为任何行动体系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社会交换系统,社会系统和结构是通 过人们的交往和交换行动形成的,它反过来又对人们的行动具有制约作用。具体 到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其根本动因就在于大学生对个人效益最大化的追求,而 这种追求会受到四个方面影响:一是有实力的行动者(大学生)在相应资源中所 具有的利益及其对资源与信息的掌握情况,即“资源价值”。行动者要有足够的 资源信息,才能做出目的性选择;二是大学生个人实力状况,即“个人能力水平”, 它存在于他所控制的资源价值和信息之中;三是每个大学生行动者所控制的资源 与信息及其分布状况,即“控制分布”,大学生考试行动发生以前,其控制分布 受制于个人实力及其所掌握的资源与信息,而行动发生后,资源信息与个人实力 状况又决定了其后续行动中的控制分布状况;四是行动的后果,后果对理性选择 过程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后果不仅直接影响到个人对效益最 大化的追求,而且还决定了这一行动是否会持续发生。当然这首先有赖于行动者 对行动后果的价值所做的判断。大学生考试是否作弊在相关制度一定的前提下,就表现为权衡考试作弊利益 与风险的理性行为。因此,可以看出在社会学中,理性行为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 的而通过社会交往或交换所表现出来的社会性行为,这种行为需要理性地考虑对 其目的有影响的各种因素;并且在众多理性选择行为中,由于条件和信息的有限 性,人们实际上无法达到“最优点”,而只能逼近最优点,即“满意解”。满意准 则和合理化成为这种“理性选择”行动者的行动基础。在此,我们可把这种理性 假设称为“社会理性”,其最基本特点就是在追求效益最大化过程中寻求满足, 寻求一个令人满意的或足够好的行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理性行为往往 是非常复杂的,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也要追求社会及其他效益的最大 化,而且其中有许多因素本身就是相互制约的。相比于“经济理性”,“社会理性” 是更深层次的理性表现,是理性选择的最高级表现形式。首先,从大学生的自身的角度来来分析。因担心考试不及格是大学生考试作 弊的最根本动因。这类学生由于学习基础比较差,平时学习不够努力,成绩一直 上不去。担心考试不及格会重修、拿不到学位、留级、退学。还有一些考生是为 了其他因素(获取更高的分数或者获取奖学金等)。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大学生 可以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考前认真复习,多温习一些知识点;二是考试 中作弊。显然,在两者中,前者所要消耗的时间与精力远远多于后者,那么,在 权衡成本与收益后,会采取后者。在实际考试中,这些学生就会利用各种的作弊 手段来实施作弊行为:有的学生夹带事先准备好的印纸条,放在口袋里、坐椅上、 袖口里等;有的把答案抄写在手掌上、桌面上或存储在计算器里;还有的利用无 线耳机接听答案和利用手机收发答案等。考试作弊手段的隐蔽性和多样化由此可 见一斑,令监考教师防不胜防。当然,在作弊时,他们也会衡量自己此次的收益, 小心谨慎,清楚明白事件的后果。其次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因素影响。首先,高校自身培养目标、教育理念 与社会发展需求没能很好契合,教学体系、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缺乏针对性与科 学性,学生考核评价手段单一,有限的教育资源未能实现优化配置等诸多由学校 体制性因素所带来的问题,使得许多考试非但没有成为正确评价学生学习成果、 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手段,反而变成学生成长的羁绊。其次,教师教学水平差别 较大,有些枯燥、乏味、说教式的讲课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反而加剧了学 生的逃课行为。所以在面对内容庞杂、压力巨大的考试时,不少考生采取作弊手 段就不足为奇了。最后是现存的高校考试制度,存在弊端:一是考试内容不合理,考试内容局 限于教材,教师划范围,定重点,结果助长了一部分学生的惰性,造成了学生成 绩拉不开档次,引起一些学生心理不平衡,严重伤害了努力学习的学生的积极性。 二是考试方式单一。考试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答辩 少;理论内容多,技能、操作少;一次性考试定论多,数次考核评价少,结果学 生每到学期末不得不死记硬背那些考完就忘,也许终生无用的东西。三是考试题 型不合理。客观性试题比例大,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少,阻碍了学生思维、 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四是记分方式容易造成误导。采用百 分制,只重判分,不重视试卷和考试结果的分析,只注重分数不注重能力,夸大 了成绩的作用。综上,根据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的一般观点和前文所作的主要分析,可将当 代中国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根本动因归结为如下:从总体上看,大学生考试作弊是理性行为的表现,并且从当代大学生考试作 弊动因的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层面来看,是“考试压力”和“理性选择”共同作 用的结果。而且,因考试压力作出的理性选择是首要的。大学生的理性选择行为要变成一种现实,不仅要受考试压力的影响,也要受 到制度性安排的制约,而且还要考虑所要付出的成本与代价。他们总是有目的的 为自身的发展而进行理性选择的行动者,并且在主观上对不同的选择结果有不同 偏好排列。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