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四校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考试试卷 一、阅读 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1分)古装剧“霸屏”背后,是历史的消隐有专家认为,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一味任由“没有历史”的古装剧“霸屏”,很可能使大众对文化根脉的情感越来越淡薄。如懿传赢天下都已开机,锦绣未央思美人等开播在即,将要汹涌而至的还有蔓蔓青萝回到明朝当王爷等剧。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屏幕上掀起的这股古装剧热潮正在继续。古装剧高烧不退的现象,引发了专家学者们的关注。所谓古装剧,是将时代背景设定为古代的电视剧的统称,包括历史剧、架空剧等类型。有专家注意到,一方面,是当下电视荧屏和视频网站古装剧数量巨大;另一方面,却是尊重历史、重现历史的创作态度日趋弱化,历史素材更多服务于美术、场景、服装、道具等视觉呈现的需要,历史正剧正从荧屏上消失。换句话说,古装大热的背后,是历史的消隐。这让不少研究者和评论家感到担心。在他们看来,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是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果一味任由“没有历史”的古装剧“霸屏”,很可能使大众对文化根脉的情感越来越淡薄。毫无疑问,古装剧已经成为当下电视和视频网站上重要的电视剧类型之一。仅去年以来,就有女医明妃传青丘狐传说芈月传等多部作品相继播出,且成为收视大户。然而有学者注意到,古装剧大热荧屏的同时,作为一个曾经非常重要且主流的古装剧类型,历史剧正日益从荧幕上淡出 “康雍乾”三部曲、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作品,早已成为一种稀缺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认为,眼下这波古装剧与历史正剧最大的区别在于,历史正剧是先有历史再有剧,而古装剧没有历史只有剧,把历史逐渐淡化、虚化。事实上,对历史的淡化和虚化不仅表现为历史剧的缺席。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郭必恒研究了近年来热门的古装剧,发现尊重历史、重现历史的创作态度,也正在这一类作品中日趋弱化。剧情设置距离真实的历史越来越远,史学素材主要是为电视剧的美术、场景、服装、道具等视觉层面的追求服务,而不是为整体的叙事和历史故事的呈现服务。他以女医明妃传为例,指出尽管主创看似煞费苦心钻研了中医药学著作,却把女医谭允贤生活的时代搞错了;芈月传号称尊重历史,人物关系却是“拉郎配”。古装盛行而历史隐退,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艺创作现象。对此,张德祥分析说,其中一部分原因在于历史剧很容易被观众拿来与真实的历史相对照,而概念相对模糊的古装剧,将故事放置在一个虚化的历史空间里,从而降低了创作难度,避免了被对照的可能。郭必恒则认为,当代视觉文化中有强烈的奇观化倾向,极度依赖营造奇异景观提供感官震撼的场景。而历史元素恰恰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当历史演变为空想的场域后,环境、服装、饰品乃至武器,都变成了驰骋想象的景观构件。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媚娘。也有专家指出,导致古装剧“霸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眼下愈演愈烈的影视剧网络IP改编热;也正是这些热门网络IP,决定了古装剧的样子。有人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无论是此前热播的花千骨芈月传等,还是即将开机或播出的蔓蔓青萝长相思东宫紫川回到明朝当王爷赢天下等,无一例外均改编自网络IP。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俊蕾说,与传统文学创作相比,网络小说最大的特点就是频道定制或类型定制;而架空历史恰恰是网络小说中特别热门的一个类型,因为套路多,好复制,易上手。一位以写架空小说起家的知名网络作家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你写10万字的时候别人说你抄袭;当你写50万字的时候,别人就不再说了。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彼此之间的仿制,是这一类型创作中“心照不宣的秘密”。杨俊蕾说:“于是你会发现在网络小说里,矛盾类型不分朝代,都是一样的。”在许多专家学者看来,历史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体现了当代的历史观,发掘和传播了民族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而眼下古装剧持续大火,背后是电视剧的创作正日益娱乐化和短视化;娱乐风不仅刮进了历史领域,甚至左右着历史题材文艺创作。这一现象令人担忧。有学者直言,时下在这类影视剧中,历史内容让位于场景安排与情节追求,这一现象已经有全球化的趋势,国产剧只是这个趋势中的一脉。这就更加值得我们警醒。以指环王为例:作为古典文学教授,托尔金写作指环王,初衷是为英伦文化补上神话一环。但是小说被拍成电影之后,很多英国学生误认为远征的甘道夫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将领纳尔逊将军,以至于在考卷上直接写上了甘道夫的名字。【注释】IP: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1.第段加点的“历史的消隐”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2.文中引述专家的观点,指出古装剧“霸屏”的原因是(3分)(1) (2) (3) 3.作者认为,古装剧中历史消隐导致的后果是 (2分)4.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电视和视频网站上古装剧数量巨大,这个现象引发了专家学者和观众们的关注。B.在当今的古装剧中,历史素材沦为美术、场景、服装、道具等视觉呈现的配角。C.古装剧中历史素材为整体的叙事和历史故事的呈现服务,体现了当代的历史观。D.中国当前古装剧淡化、虚化历史的做法符合世界潮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5.第段列举指环王例子的用意是什么?(2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0题(13分)苏轼向南他曾在岛上凿过井,当然不是自己动手,而是查找到泉眼,让人凿开,果然泉水汩汩奔涌。那时他刚到达海南,还与儿子苏过一起暂且歇息在琼郡城东的一个驿站里,见当地无洁净的水可饮,于是绕着城墙低头细查。起先没有人相信这个老夫子有这能耐,以为装腔作势,以为装神弄鬼。不料,他手指某处说有泉,再指一处说也有泉。居然真的有,一下子就凿出两口井,清澈而甘甜。这是他献给这个岛的第一份礼物。奇怪的是他竟然也通医术。岛上无医无药,病倒了,当地人唯一的办法是到庙里祷告,并把从大陆运来的牛杀掉祭祀神明。“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富者至杀十数牛。死者不复云,幸而不死,即归德于巫。以巫为医,以牛为药。间有饮药者,巫辄云神怒,病不可复治。亲戚皆为却药禁医,不得入门,人牛皆死而后已。”在给友人的信中叙述这些时,他也许后背发凉,很着急,他必须以一己之力有所改变。热带丰沛的阳光与雨水之下,植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兴旺生长。群山上、野地里,人们看到这个姓苏的高个子,穿着短衣短衫终日忙忙碌碌。他采草药,也研究草药,甚至发现一种古医书里曾提及却没有人发现的一种药材,幸甚至哉,恨不得歌以咏志。以他的智力,做到这些都不困难,难的是如何说服不知药为何物的当地人。他做到了吗?居然真的做到了,他给人看病,他采药让他们服下,他治好他们的病。在给弟弟苏辙的信中,他这样形容自己:“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不是好人。”以这样的虔诚善意待人,没有人不为之所动。从刚开始的半信半疑,到后来的踏破门槛,在一个个有力的事实面前,当地人终于相信,这个说着一口奇怪四川话的汉人,是上苍派来拯救他们的神仙。已经多少年了,恶意曲解与无端诬陷如影随形,虽时时如履薄冰地小心翼翼,大祸也仍然如此密集地接踵而至。而在这里,在这个天远地阔的海岛,刹那间紧紧捆绑得他难以呼吸的绳索一下子挣脱了,他整个人猛然一松。真是畅快啊!黄发垂苕都可以在阡陌交通间嬉笑自如、滔滔交谈,不必提防出言不慎被告发,不必担心言语出格被治罪。早就汉武帝元封元年,这个岛就已经设郡建县,纳入中央行政管辖。但是岛太远了,涛涌浪打,虽汉人渐多,汉文化的精髓却迟迟不能抵达。苏轼有事可做了。摇身一变,他不再是狼狈不堪的遭贬之人,沐着椰风,顶着烈日,他已经有一个很光鲜的角色:教书先生。传道授业释疑解惑,书香顿起,憋了一肚子的墨水猛然间开了闸。他需要倾泻,他也有充足的资本滔滔不绝。父亲苏洵多么才情飞扬,母亲程氏也绝非等闲女子,从小他就与弟弟一起被父母引领向众多书本中,默读背诵,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仅仅拿九牛一毛,都足以让那些求知若渴的年轻人眼界大开了。日子不再难捱,从来缺少四季变化的海岛,没有寒冬与冷秋,眨眼间一天天就飞快逝去了。他做得很投入,或许也已经冉冉涌起几分陶醉了。偶尔抬眼北望,烟雾迷蒙,除了亲情的牵挂尚且割舍不下之外,他不再有其他丝毫念想。他没有想到有一天居然要离开岛,因为旧皇驾崩了。旧皇的弟弟端王赵佶坐上了龙椅,那是一个喜文善画的天才,一即位就大赦天下,竟赦及到了他。他有一阵回不过神来,要走吗?不走似不近常理,何况他不走,年纪轻轻的儿子苏过也必定留下来陪他终老,这对苏过是不公平的。可是,一旦走,真的要走,他又是多么的不舍!已经三年,三年的时光里他在这个岛上共写诗一百二十七首、词四首、各种表、赋、颂、碑铬、论文、书信、杂记等一百八十二篇。真不算少,垒起来都快等身了。人家让他死,他却好好地活着,活得越来越好,已经饮惯这里的水,喝惯这里的椰,习惯了这里年初的湿潮和年中的炎热。他长得不够好,脸可能偏长了,眼距可能偏宽了,但他已经用事实证明自己一身傲骨林立,谁都别想轻易打败他!公元一一零零年五月,他终于还是动身了。在他离去后的第九年,他的弟子符确赴京城会试,登已丑科进士,填补了自隋朝科举设考以来海南岛从无进士的空白。这只是一个起点,之后士子蜂起,接二连三,有宋一代,岛上共出了十二位进士这算是苏轼献给海南的又一个礼物吧?当初向南,再向南,他心灰意冷过,但岛安慰了他,于是他也回馈了岛。只是没有料到,终于北归时,他却在途中病倒了,那么突如其来与猝不及防。三年的呼吸吐纳,他已经成为地道岛民,一旦回到曾经的故土,老迈的身体却无法再适应,千汤万药都挽留不住,最终仍撒手西去。他的老家四川曾流行一个传说:当年山川草木以所有的精华竭力打造了绝世才子,他一出生,当地老彭山便秃了,直到他去世,草才重新发芽,树才重新长叶。九百多年后的今天,我在海南岛上看到植物纵横交错遍地疯长,每一寸绿都绿出明亮而蓬勃的油光。忽然想,会不会正因为苏轼目光抚过这些树木、双脚踩过这片土地,于是万物才获得更多的生机?(有删改)6.第段加点的“回馈”具体指那几件事情?(3分)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