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导入案例近十年来的高中新课程教历史学,对于教学导入案例总结如下,望各位专家给以指导。一、诗词导入法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战国时的楚辞、两汉时的赋、两晋南北朝时的骈文、唐时的诗、两宋时的词、元时的曲、明清时的小说等流传都非常深远,而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唐诗和宋词,中国历代著名的大诗人、大词人比比皆是。用诗词来对课文进行导入,可以钩起学生儿时的回忆。案例一: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我们在导入时可以先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古风(其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邪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杨波喷云雷。鯮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接着我们引用毛泽东的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穅。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孰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在学生读完以上两首诗后,给出问题:“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帝王?”由此导入新课。诗词导入法相比其它导入方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但是我们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在教材基础上深挖诗词本身的内涵并设置必要的问题,那么教学效果是会大打折扣的。二、歌曲、戏曲导入法我们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用歌曲、戏曲导入法的形式。古今中外历史上歌曲、戏曲所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歌曲中的民歌、童谣、影视歌曲或是流行歌曲,再诸如戏曲中的京剧、晋剧、黄梅戏等,这其中不乏被人们所广泛传唱的经久不衰的经典名曲。案例二: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我们可以利用三字经歌曲版来作为这节课的导入,三字经朗朗上口,易于学生接受,再加上以歌曲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播放完歌曲之后,我们可以给出学生问题:“三字经这首歌曲非常好听,但是三字经并不是现在才有的,有哪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字经的来历?”学生回答(当然答案不要求唯一)。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继续说明:三字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我国儒家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当时除了儒家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思想学说?他们的关系怎样?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去探寻答案。案例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我们在课堂导入时可以引入黄梅戏天仙配中的名曲夫妻双双把家还,这首歌曲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为了增加课堂的气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特意在课堂上清唱了这首歌曲,然后讲述:“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多么令现代人向往的“男耕女织”的田园般的生活啊,那么在古代这样“男耕女织”的生活是怎么形成的?这样的生活会不会受到其他的干扰和影响?让我们把目光聚焦于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来探询究竟。总之,歌曲、戏曲导入法因其形式灵活、便于操作而被广泛应用,是故教无定法、学无常规,只要是有助于学生能够独立构建历史学习场景、独立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我们可都不妨一试。三、影视导入法影视导入法即在我们的历史课堂上可以通过众多的影视作品来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的内容和手段。具体来说,可供我们选择的有:利用经典影视歌曲导入、利用影视作品经典镜头导入、通过在影视作品中寻找明显历史性错误来导入等等。案例四: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我们可以给出以下影视剧镜头并提出问题:大家来看这些片段,你认为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镜头一:电视剧射雕英雄传郭靖请黄蓉吃饭花了19两多的银子(假)镜头二:电视剧楚留香楚留香扮作一个大老板在济南赌钱,一次就输了三十万两银子并且当场给钱(假)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给出结论并说明当时货币的实际购买能力,然后给出问题:既然前面两个镜头都不可能,那么中国古代的商业活动到底如何开展?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古代商业的发展去寻找答案。四、对联导入法关于对联大家并不陌生,我国的习俗中在春节会贴春联,新人结婚会贴喜联,有人亡故会有挽联等等,可以说对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联包涵的意境是非常丰富的,而且语言也是脍炙人口,通俗易懂,所以千百年来一直盛行不衰,是我国的又一大文化遗产。对联因为和律诗有很强的渊源,对联在后者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所以对联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案例五: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导入: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幅对联,猜猜里面说的是哪位历史上的著名人物。“砌墓修城,残士毁文,多行暴政千夫指;并国设县,铸钱定制,一统神州万代功。”学生很自然会想到并回答是秦始皇。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秦始皇这个千古一帝是否真如对联所说,让我们走进秦朝探寻其中的究竟秦朝中央制度的形成。对联导入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许会因为所选对联与课程不完全符合等情况,故在操作过程中广大教师如果能自创对联,那么达到的效果也许会更好。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