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养结合一、背景分析(1)背景简介随着我国现阶段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重重,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看护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而现状却是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互相独立、自成系统。以养老院、敬老院等为主要形式的养老机构拥有较为完备的养老服务体系,但是医疗医院较为缺乏,以至患病老人不方便就医;而以医院为主要形式的医疗机构虽然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包括先进的医疗设备、专业的医护人员等,但是又不能养老。因此,老年人一旦患病就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家属负担。医疗和养老的分离,也致使许多患病老人把医院当成养老院,成了“常住户”。“老人押床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张,使真正需要住院的人住不进来。案例一:养老院医院两头跑很累在苏州市唯亭镇这家养老院内,刚刚住了3个月养老院的丁大妈今年77岁了。丁大妈说:“养老院里有食堂提供饭菜,护理员每天会定时打扫房间、清洗衣物,衣食住行基本不需要操心。”更重要的是,养老院就在社区里,空闲时,他们可以找老邻居们聊聊天、打打麻将或者到旁边的公园里锻炼身体。可美中还有不足,养老院内没有医务室,至今也没有与哪家医院建立医疗合作联系,这对有强烈医疗服务需求的老人们来说着实增添了很多不便。现在她每次去医院看病路上要花上将近一个半小时,有时为了早点排队看病拿药,不得不赶在上班高峰期出发,车上拥挤不堪,老人也只能摇头叹气。其他养老院的情况如何?记者随机拨通了位于莫邪路上的一家养老院的电话。院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入住老人中,医院、养老院两头跑的现象很普遍。“我们养老院里有医务室,但保健医生只负责给老人量血压,观察老人身体有否异常,配药、打针、吊针这些,还是需要老人去医院。能跑能动的老人尚可“两头跑”,失智失能老人怎么办?“只能家属代劳。我们发现药快没了就提前通知家属去配。”养老院工作人员说,“最怕遇上不负责的家属,电话里说知道了,回头没有任何动静。”在记者探访的多家养老院中,老人反映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养老院能不能刷医保卡,小毛小病能否直接在养老院诊治,免去奔波之苦。案例二:医院遭遇老年病人长期“押床”在北京老年医院,老年痴呆病科室床位几乎到了“只进不出”的程度。由于长期占用医疗资源,有不少等待病床的老年人只好转到别的医院,或者继续排队等床位。“北京宣武医院的老年病人床位最长4年不流动,北京老年医院部分科室床位只进不出。”记者从北京某医院的管理人员口中得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这种情况将会越来越严重。”北京宣武医院的平均住院日为25天,而进院的老人一旦住院很有可能一住就是一两年。“押床”已经成了这些老年医院难以避免又无法解决的难题。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说,对老人的“押床”做法能够理解。比如一个痴呆病老人,离开医院后,很难找到适合养老的去处。经济条件好的可以在家请保姆,但无法完成后期的康复训练。养老院也不提供医疗保障,所以这样的老人都会选择住在医院。“目前,我国的养老机构如养老院、福利院等服务机构不足,分布不合理,而且这些养老机构的功能大多也是生活护理而已,缺少医疗功能,条件也参差不齐,很难令人放心。老年病人往往需要的是长期的医疗照顾,缺乏医护功能的养老院很难满足这些老年病人的需求押床也就成了他们的无奈选择。押床问题的出现其实是目前医疗保障体制不健全所导致的。”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系主任陈家应表示。(2)养老服务供需现状1.需求现状当前我国老年人口的总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调查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中,慢性病发病率为539%,人均患有23种疾病。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发展,失能老人的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因此,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求将持续增长。2.供给现状我国已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的阶段,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是当前国内养老机构多采取“医养分离”的养老模式,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较弱,存在总量供给不足、服务内容单一、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3)我国最基本的三种养老模式:我国现有养老模式的发展历程养老模式的形成和变迁是由不同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社会及家庭结构、思想文化基础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不同时期,养老水平及模式都各不相同。总体来说,我国最基本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1. 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主要是指以家庭为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经济供养的主要单位。这种养老模式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对现今养老模式的发展及变迁有着深远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中存在着大量的“孝”文化因子。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司马迁有云:“父母者,人之本也。”枟礼记枠中也有记载:“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我国古代推崇的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养儿防老的家庭观念,老年人安土重迁的恋乡情结等等,都说明了家庭养老作为子女赡养父母的一种模式载体,在我国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基础。2. 机构养老模式。机构养老是以社会机构,如养老院、敬老院、老年公寓等为养老场所的一种集中养老的模式。由于产业结构及思想观念的变化,宗族主义逐渐弱化,老年人在家族中的威望下降,再加之劳动力市场改革、住房改革、人口流动加剧以及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家庭养老的基础不断受到冲击和削弱,社会化养老方式逐渐兴起,特别是对于失能老人以及患有长期慢性病的老人,机构养老可以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在我国,机构养老一度成为政府扶持养老业发展的方向,但当前养老机构多数为公办,民营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尚处于初步兴起阶段。同时,由于思想观念的影响、专业人员数量缺乏、服务人员素质较低、入住费用开销过大以及养老机构本身数量有限等原因,机构养老发展缓慢,仍需要较长的发展成熟时间。3.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居家养老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有机结合。由于受到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以及地缘文化观念的影响,家庭养老在我国依旧是最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家庭关系中,长期共同居住生活而形成的亲情关系难以被其他社会关系所替代。社区居家养老使老年人仍居住在常态化的养老环境中,不割裂其原有的社会网络,社区作为政府和社会的代表,为老人提供助医、助餐、助浴、助行等系列生活照料服务及其他精神康乐服务。国外从实行机构化到去机构化,进而逐步演变为社区居家养老的经验,以及当前我国机构养老模式受思想文化、专业人员、成本资金等制约而发展缓慢的现状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正逐渐成为社会养老发展的主流模式。除以上三种主要的养老模式外,我国还存在着多种新型养老模式,如以房养老、互助养老、旅游养老等。但这些模式受制于经济条件,难以发展成适用于所有家庭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民政部印发关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我国现已建成基本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仍存在服务内容有限、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且不同养老模式之间各自为政,养老服务以养为主,仅能满足老年人“整合照料”中基本养老需求的单一环节,难以满足老年人相对更加迫切的医疗需求。(4)“医养结合”的政策背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了“医养结合”理念。(5)“医养结合”的内涵“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通常由专业护理人员照顾老人的健康生活起居,提供持续性的生活照料和临终关怀服务。(6)实施“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积极意义实施“医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1. 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2. 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压力,提高二、三级综合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节约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3. 探索国家和个人共同筹资方式,改变现有支付方式,在最大限度的补偿参保老人的基础上,降低医疗保险的基金风险。积极探索实施“医养结合”模式,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老年人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也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