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课文白杨教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熟悉白杨的特点,教育学生学习建立者那种喜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父亲对孩子叙述的那段话。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预备】 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1.提醒课题。 (板书:白杨) 2.导语。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了解主要内容。 (抓中心) (1)教师范读。让学生思索: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争论明确: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看到白杨引起了谈论的事。 4.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划: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3)讲:学生相互沟通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教师作重点指导) 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留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摩挲”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楚: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清楚。可举出反义词 (清楚模糊),近义词 (清楚清晰,清楚)。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指导学生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5.学生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抓思路)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在独立思索的根底上进展小组争论,然后沟通。 (教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谈论白杨树的。) (2)争论明确: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第一段 (从开头到“从窗口飞速地闪过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写大戈壁和铁路沿线的白杨树。其次段 (从“一位旅客正望着”到“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写父亲与孩子们谈论白杨树。第三段 (从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到最终),写孩子们将和爸爸一样地在边疆扎根。 6.作业: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清楚脆弱动摇 (2)依据课后习题1的提示,仔细读课文。 其次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解词析句,完成课后习题,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提醒课题,交待学习任务。 1.板书课题。 2.导言。 3.概括主要内容及写作挨次。(从整体入手) (二)讲读课文(从整体到局部) 讲读第一段 (从整体到局部) 1.看图、听读、思索:大戈壁什么样?白杨树什么样? 2.默读思索:课文中怎样描写大戈壁?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划出主要词句) 3.读后争论。 (通过解词析句理解、体会) (1)课文中怎样写大戈壁?请你结合画面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大戈壁什么样?要写白杨,为什么开篇写这荒芜的大戈壁? (2)课文怎样描写铁路沿线的白杨树?“高大挺拔”的“秀”字怎么讲?表达怎样的情感? 4.教师小结。 讲读其次段 1.学生自由读,思索:父亲和孩子们是怎样谈论白杨树的? 2.读后争论沟通。 (1)这里的“一位旅客”指谁?这里的“卫士”指什么?为什么不用“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出神”呢? (2)请三名同学分角色朗读对话。思索:谁说的话是主要的?兄妹对白杨有什么看法?爸爸是怎样介绍白杨树的? (3)教师读父亲的话后提问:“表白”怎么讲?为什么说他在表白自己的心愿? 3.划出句中的关联词语,并按要求造句。 4.教师小结。 讲读第三段 1.教师引读后,提问:此时此刻爸爸又陷入了深思,他看到了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2.教师小结。 3.学生齐读最终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又回到整体)师生借助板书共同总结。 附:板书设计 说明:怎样提高学生的阅读力量呢?我的指导思想是,必需让学生经受充分的阅读实践,使其在仔细读书中理解语言文字所描述的详细内容,感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学生充分阅读的根底上,帮忙他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使其既学习语言,又受到教育,同时把握读懂一篇课文的方法。为此,我实行了“解词析句”、“朗读感受”、“小结描述”三点做法,把读、讲、议、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一、解词析句,深入理解 课文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因此,阅读教学必需重视语言文字的讲解,通过解词析句,帮忙学生领悟内容,体会感情,使之得到熏陶,受到教育。教学时,我留意抓住关键词句精讲、细读,使学生由“语感”进入“情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悉心讨论是怎样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白杨这一课是以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的。因此,教学时,指导学生学习怎样生动形象地写物,是教学的重点,而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恰如其分地喻人,则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本课借物喻人的深刻蕴含,在讲读课文时,我采纳“解词析句”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分析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来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体会的思想感情。 解词。抓住课文中“茫茫、清楚、浑黄一体、挺拔、表白”等一些最能表现文章思想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词语进展讲解。在指导学生解词时,不但启发学生理解词语的本身意义,还特殊留意引导学生把握这些词语在详细的语言环境中所表达的特定含义和起到的重要作用。例如,在指导学生理解“高大挺拔”这个词语时,首先指导学生利用平常积存的学问说说描写参天大树时,一般常用什么词语?书中用了哪个词?接着,指导学生理解“挺拔”的“秀”字在这里表达什么意思;而后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为什么不用“直立”、“挺直”、“挺立”,而用“挺拔”?最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个“秀”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秀”字,饱含着对白杨的宠爱赞美之情。这样层层深入地讲解词语,不仅训练了学生辨析词义和精确用词的力量,而且也培育了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课文中心、思想感情的力量。 析句。重点指导学生理解“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三句话,以及文章的最终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这是一种比较的说法。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说比拟生疏,也不易把握。讲读时,我便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熟悉这个句子的含义。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这里的卫士指什么?”学生脱口而出:“指的是白杨树。”紧接着,又引导学生考虑:为什么不说“一位旅客正望着戈壁滩上的白杨树出神”呢?通过争论,学生熟悉到,将白杨树比作卫士,生动形象,更加突出了白杨树的高大挺拔,以及它对于戈壁滩的重要意义。这样,又加深了学生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熟悉。 课文中“父亲”的话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我首先指导他们反复读,到达熟读成诵的程度后,组织学生争论:这些话写出白杨的什么特点?它的深刻含义是什么?通过逐句分析,最终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拔)和生长特点(生命力强),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外表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立边疆的建立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难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顽强,不脆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熟悉,在学生理解的根底上,我指导他们学习书中的句式,运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这样既训练了他们运用词语的力量,又强化和进展了他们对事物的熟悉力量。 对于课文最终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奇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深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把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把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二、朗读感受,印证理解 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最根本的活动,应当贯穿于讲读教学的全过程。教一篇课文,假如只是一味地讲,左一个讲解,右一个分析,那样就简单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讲得支离破裂,还占用了学生读的时间。学生没有阅读实践,阅读力量是得不到培育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加强朗读和默读。朗读和默读是最重要最常常的阅读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需具备的阅读力量。”假如熟读深思,学生就会像演员进入角色那样进入课文的意境,从中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触到跳动的脉搏。 白杨这篇课文,通过白杨赞美了喜爱边疆、扎根边疆的社会主义建立者。讲读课文时,首先要使学生深入领悟白杨的高尚品行,然后把白杨的品行和人物的行为联系起来。详细地讲,就是把戈壁滩上高大挺拔的白杨和“爸爸”扎根边疆联系起来,把小白杨树迎着风沙成长和孩子们肯定会在边疆健壮成长联系起来。为了使学生深入把握文章的中心,我采纳了教师范读、带读、引读和学生默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个人读等形式,并留意指导学生读出对白杨的赞美之情,从而表达对建立者的鄙视之意。 课文的其次段写父亲和孩子们谈论白杨的特点,内涵较深,情感丰富。孩子与“父亲”对白杨的熟悉理解是不同的,情感也不同,哥哥赞美它“高”,妹妹则称颂它“直”,这只是孩子们直观的感性的熟悉。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直,这么大”,父亲的话答复了孩子们潜在的疑问,讲了白杨的特点,其中含义很深,是让孩子们由表及里地熟悉白杨的品行。学习这一段,首先,我让学生各自轻声读全段,思索:旅客们是怎样谈论白杨的。这是从整体上体会人物的情感。接着,指导学生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局部,要求学生体会孩子们的欣喜,父亲的肤浅。又通过指名读来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感情的表达状况,然后通过默读点出重点词语,以培育学生独立思维的力量。最终,我带读“父亲”的话,借以连通学生理解的思路,以形成完整的思绪。使学生和的感情产生共鸣,心情上受到感染,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这样,讲前读,讲中读,讲后读,学生的理解会在充分的阅读中加深感受,得到印证。 三、小结描述,升华理解 教学中,教师应当用完善的语言去启迪、影响、感染学生。阅读课既要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分析,让学生学习书本上的语言,也要用教师对课文理解的语言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对课文内容及的思想感情到达升华理解。 在讲完白杨的形象之中,我进展了如下小结:“普一般通的白杨树处处可见,在庭院,在公园,在城市的街旁,在乡间的路边,对此,人们缺乏为奇。然而,在满目荒凉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立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气和盼望,也给过往的旅客增加了欣慰和喜悦。这怎能不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