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地球科学概论三、教学内容和学时第一篇 总论第一章 绪论(2学时)1.1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1.1 地球概述 1.1.2 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1.1.3 地球科学的研究任务1.2 地球科学的特点及其研究方法 1.2.1 地球科学的特点 1.2.2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1.3 地球科学的现状 1.3.1 地球科学的分支学科及研究现状 1.3.2 地球科学的发展和未来第二章 地球的演化历史(4学时)2.1 宇宙、太阳系与地球2.1.1宇宙的起源2.1.2太阳系的起源2.1.3行星及其他天体2.2 地球的早期演化2.2.1 陨石冲击事件与地球的形成2.2.2 地球外圈的形成2.2.3 地球内圈的形成2.3 地质年代学 2.3.1 相对地质年代学 2.3.2 绝对地质年代学 2.3.3 地球的年龄与地质年代表2.4 地质历史中生命的演进 2.4.1 生命的起源 2.4.2 前寒武纪生物演进 2.4.3 生物爆发与古生代生物演进 2.4.4 中生代生物演进与恐龙灭绝 2.4.5 新生代生物演进与人类诞生(参观自然博物馆)第三章 地球的现状(7学时)3.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3.2 地球的受力状态 3.2.1 万有引力 3.2.2 旋转离心力和科氏力 3.2.3 引潮力3.3 地球的能量系统 3.3.1 太阳能 3.3.2 放射能 3.3.3 其它能量3.4 地球的物质系统 3.4.1 地球的物质组成 3.4.2 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3.4.3 地球物质的赋存方式3.4.4 地球物质的运动形式3.5 地质作用概述 3.5.1 地质作用三重概念 3.5.2 地质作用的方式3.5.3 几个基本术语3.6 课内矿物实习(常见的造岩矿物)(参观地质博物馆)第二篇 地球的外部系统第四章 风化作用(2学时)4.1 物理风化 4.1.1 物理风化的方式及过程 4.1.2 影响物理风化作用的因素4.2 化学风化 4.2.1 化学风化的方式及过程 4.2.2 影响化学风化作用的因素 4.2.3 酸雨的形成及破坏过程4.3 岩石性质对风化作用的影响 4.3.1 结构构造对风化作用的影响 4.3.2 物质成分对风化作用的影响4.4 风化作用的产物 4.4.1 风化壳 4.4.2 风化作用的相关矿产 4.4.3 土壤第五章 大气圈(3学时)5.1 大气圈的结构、成分及运动特征 5.1.1 大气圈的结构 5.1.2 大气圈的成分 5.1.3 大气环流5.2 风的作用 5.2.1 风的破坏作用 5.2.2 风的搬运作用 5.2.3 风成堆积 5.2.4 风成地貌5.3 荒漠化过程及对策 5.3.1 荒漠化过程 5.3.2 影响荒漠化过程的因素 5.3.3 荒漠化的对策第六章 水圈(9学时)6.1 河流 6.1.1 暂时性水流的地质作用6.1.2 河流的地质作用 6.1.3 河谷形态和冲积物的形成 6.1.4 河谷发育的趋势和循环性 6.1.5 河系的发育与分水岭的迁移6.2 地下水 6.2.1 岩石中水的类型 6.2.2 地下水的成因及赋存方式 6.2.3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6.2.4 岩溶作用6.3 冰和冰水流 6.3.1 冰川的类型 6.3.2 冰川体系 6.3.3 冰川和冰水流的地质作用 6.3.4 地质历史中的冰川与环境效应 6.3.5 冻土带6.4 海洋 6.4.1 大洋地貌和物理化学特征 6.4.2 海水的运动 6.4.3 海洋的地质作用 6.4.4 海洋矿产资源 6.4.5 海平面变迁6.5 湖和沼泽 6.5.1湖盆的形成 6.5.2湖的地质作用 6.5.3 沼泽的形成及分类6.6 课内沉积岩实习(参观石花洞地质公园)第三篇 地球的内部系统第七章 构造运动与地壳变形(4学时)7.1 板块构造学说7.1.1 板块构造学说的产生7.1.2 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7.1.3 威尔逊旋回7.1.4 板块动力学7.2褶皱变动 7.2.1 褶皱要素 7.2.2褶皱形态与分类 7.2.3褶皱的判别7.3 断裂变动 7.3.1 节理 7.3.2 断层 7.3.3 断层的判别第八章 岩浆作用(4学时)8.1 火山作用 8.1.1 火山作用过程 8.1.2 火山喷发的产物 8.1.3 火山的地理分布 8.1.4 火山灾害与环境8.2 侵入作用 8.2.1 侵入体的形态与物质组成 8.2.2 侵入体的基本特征8.3 岩浆成因的多样性 8.3.1 岩浆产生的多样性 8.3.2 岩浆的分异 8.3.3 岩浆的同化混染8.4 课内岩浆岩实习第九章 岩石的变质作用(3学时)9.1 变质作用的特点9.2 接触变质作用9.3 动力变质作用9.4 区域变质作用9.5 课内变质岩实习第四篇 固体地球物理学第十章 地震学(6学时)10.1 天然地震10.1.1 地震、地震仪与地震图10.1.2 震源10.1.3 地震预测与防灾10.1.4 强地面运动与抗震10.2 地震波传播与地球内部结构10.2.1 地震波传播10.2.2 地球内部结构10.3 地学层析成像10.3.1 地震层析成像10.3.2 电磁层析成像10.4 人工地震与勘探地震学第十一章 地球内部物理学(8学时) 11.1地电学 11.1.1地电场 11.1.2电阻率法 11.1.3大地电磁测深 11.1.4地电学的应用 11.2地磁学 11.2.1地磁场基础 11.2.2基本磁场 11.2.3变化磁场 11.2.4地磁学的应用 11.3古地磁学 11.3.1岩石磁学基础 11.3.2 古地磁学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法 11.3.3 古地磁场 11.3.4 古地磁学的研究成果与应用11.4重力学 11.4.1地球的重力场 11.4.2重力测量与重力仪 11.4.3重力异常及应用11.5地热学 11.5.1地球的热源与温度分布 11.5.2地热及其应用第五篇 对地观测与地球信息学第十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2学时)12.1整体性规律12.1.1概述12.1.2整体性认识的发展12.1.3 自然地理环境的进化发展12.2时间演化规律(时间尺度)12.2.1周期性节律12.2.2旋回性节律12.2.3阶段性节律12.2.4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性12.3空间分异规律12.3.1基本规律12.3.2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12.3.3垂直地带性12.3.4地方性12.3.5空间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12.4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的应用12.4.1土地类型12.4.2综合自然区划第七篇 人与地球第二十章 人与环境(2学时)20.1 重力作用的灾害与防护 20.1.1 崩塌与滑坡 20.1.2 泥石流 20.1.3 重力灾害的防护20.2 地球化学场与人类健康 20.2.1 岩石中的元素与人类健康 20.2.3 地球化学场与地方病防治20.3 环境污染及对策 20.3.1 大气污染及其对策 20.3.2 水污染及其对策 20.3.3 固体污染及其对策 20.3.4 放射性污染及其对策第二十一章 人与地球(2学时)21.1 地球系统的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1.2 人类与地球系统的联系 21.2.1 人类从地球系统中获得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21.2.2 人类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对地球系统的影响 21.2.3 人类的农业活动21.3 人类对地球的作用 21.3.1 破坏地球表层物质 21.3.2 搬运被破坏产物 21.3.3 改变物质和能量系统平衡 21.3.4 发挥人类的能动性21.3.5 保护地球暑假野外实习线路1 虎峪太古宙古元古代地层实习线路2 下苇甸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河流实习线路3 灰峪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实习线路4 大灰厂构造实习线路5 周口店花岗岩与接触变质作用实习四、教学参考书 讲义及教材在编写中,参考书:吴泰然、何国琦等编著,普通地质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陶世龙、万天丰、程捷编著, 地球科学概论。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9杨树锋主编,地球科学概论。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1汪新文主编,地球科学概论。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9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