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 电磁铁的磁力 课题 2 电磁铁的磁力 计划课时 1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上一课的继续。课的开始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作出的假设和检验假设的实验。接着列举性地用插图呈现了四组材料:分别是个数不同的电池;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塑料管;粗细相同、长短不同的螺栓;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螺栓。用它们设计实验可以分别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个数、线圈粗细、铁芯粗细、铁芯长短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灵活更换、增减材料 教学策略 会识别变量设计对比实验,会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电磁铁的 影响 ,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全过程 在教学难点突破上我主要提出了以下几个疑问引起学生思考: 1在实验中,我们检验的因素(即改变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改变? 2我们应当控制不变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控制不变? 3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等相关问题使学生的研究目的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重点上我主要使学生自己通过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即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最终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线圈匝数与电磁铁磁力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依据实验,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做出猜想。 2.针对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的猜想,制定计划并实施探究活动。 3.归纳概括出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的因素。 4.能运用所学设计“超级”磁力电磁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认真细致,与人合作的实验习惯。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 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磁铁线圈的圈数,连接电池节数的多少有关。 教学重 难点 重点: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难点: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对磁力大小的影响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自备:一号电池3节、大头针或回形针若干 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长绝缘导线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你们小组的电磁铁吸引了几个大头针?(各小组数据不一样,个别小组没有注意)再玩一次电磁铁,各小组用自制的电磁铁吸引回行针,记下吸引的个数。 小组汇报比较,提出问题:为什么各组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不相同呢? 通过提问,为引入新概念作铺垫。 合作探究 1.上节课我们玩过电磁铁,谁来说一说:电磁铁是用哪些材料做成的?它的磁性又是怎样产生的? 2.要使电磁体的磁性得到加强,你能想到哪些办法?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呢?为什么这样认为? 3.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强调假设时要说明自己的理由,尽量避免无端的猜测。指导 4.全班交流,教师简要板书。 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 填写P6表格。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建构概念 1. 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 总结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阅读并做介绍。 学生思考回答。 3学生填写P8的空格。 应用拓展 计超强磁力的电磁铁 1. 汇总这些研究成果后,我们能够用手中的材料做出一个磁力更大的电磁铁吗?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动手试一试,小组比一比。 板书设计: 电磁铁的磁力 可能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线圈的圈数 电池个数(电流强弱) 铁芯的形状 教学反思 电磁铁的磁力是科学五下听话的电磁铁单元的第二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我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引入阶段。教师先出示一个电磁铁。意在让学生回忆起电磁铁的组成部分,并且问,要这个电磁铁产生磁性,我们还必须怎么做?通上电流,我们还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既为假设时的理由做了铺垫,又在提醒学生实验时电流不能长时间接通,以免损坏电池。再叫每组同学用老师给他们准备好的电磁铁快速吸大头针,并马上把数据报告老师板书。而后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我们的电磁铁的磁力有大有小,引出电磁铁的磁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激活学生的思维。 第二环节,猜测假设阶段。引导学生尽可能找出与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的因素。考虑这节课的内容多,而且假设时与写研究计划时的假设又重复。这里我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让学生写,只是让学生尽量假设,说出假设的理由,把他们的假设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推测什么因素可能影响最大,哪个因素最容易在课堂上验证。最后告诉学生,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共同验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假设。 第三环节,设计实验,检验假设。填写研究计划前让学生充分讨论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怎么改变,怎样保持不变。重点引导学生线圈圈数不是随便写的,要考虑导线的长度,铁芯的长短。填写好后,再交流。这里我没有按照教材的思路统一圈数。学生每组自己确定,在汇报时,把每组的数据汇成总表,有几个组可能确定的圈数会一样,从表中,学生不难发现每组随着圈数的增加,电磁铁的磁力也增加。证据充足,充分证明了我们的假设。 第四环节,把课堂引入课外,由于时间关系,同学们以后再验证与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的其他因素。 课后反观这堂课,存在的问题有很多。 1.环与环之间缺少使用过度性的科学语言衔接。在本节课中,当学生假设完与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的因素时,就直接告诉学生我们今天这堂课先来共同验证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线圈圈数的关系。没有按预设的先让学生找一找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最大因素和最容易在课堂上验证的假设。 2整堂课缺乏趣味性,显得沉闷,学生好象有点学的被动。我想这可能与课的设计和我在课堂上的用语有关。如果在课的开始设计一个可通电断电的大电磁铁吸废旧铁的课件,让学生观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电磁铁上来,学生会产生一个做一个强磁力的电磁铁的欲望或会产生这个电磁铁是怎么工作的疑问。随即抛出问题:电磁铁的磁力跟哪些因素有关呢?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问题上,促使大脑进行思考,这样就有可能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3整堂课缺少对学生的激励和评价。激励性的语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大脑兴奋起来,积极主动地投入科学探究活动中。整堂课只有三四位同学经常举手,可我不知该用什么语言来激发其他同学发言的欲望。整堂课就不够活跃,学生的潜力没有很大的挖出。评价是一种肯定,一种关注,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本堂课我对学生的评价很少,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更少。 4实验汇报环节,不够精简,没有必要叫每组同学一一汇报数据,一样的数据完全可以省略。每组的发现都基本一致,汇报时可以告诉学生,有不同的发现吗?有补充的吗?最后让同学们看总表,问从总表上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让同学们自己概括,得出结论 5板书设计过于随意,没有突出本堂课的核心概念。黑板上只罗列了一些学生的假设,没有在最后总结时把本堂课的核心概念的关键语(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写在黑板的正中位置。 总之,不够的地方还有很多,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摸索。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