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激活情感体验 突显朗读效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师们注意到了朗读,也开始重视朗读指导与训练,然而认真审视平时课堂中的训练,不难发现其实在我们的朗读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许多课堂上的朗读过于简单化,缺乏整体性,过于注重技巧上的指导,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将朗读脱离文本的感悟,单一将它作为一种可呈现形式。所以,我们必须挣脱这些形式化,技巧化的桎梏,寻求朗读指导的突破与创新,就应重在发挥学生在朗读中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的情感,达到理想的朗读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一下几方面谈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活学生的情感,凹显朗读训练的有效性。 一、 创设情境,激情入境阅读是一种体验,而这种体验需要情境,没有情境的阅读得不到情感体验,得不到创造的灵感,也得不到智慧的火花。在阅读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异彩纷呈:以生活显示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画面再现情境;以扮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如在教学阿里山的云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台湾的风景名胜图,有日月潭、姐妹潭、樱花、日出、云海等风景图,让学生陶醉在这神奇的景观中,不知不觉进入文本。在课文中寻找云雾的神奇之美,感受云雾的变化莫测。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都很高,个个抢着读,比这读,读得那么令人陶醉由此可见,恰当地创设情境,的确使学生主动去发现美的事物,研究美的内涵,探索美的真谛,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赏读文本,美读文本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二、 范读渲染,以情唤情小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在初读课文时,往往没有“读进去”,没有情感的流露,只停留在空泛的字面上,也就是“读字”,所以产生的感悟是肤浅甚至空洞无物的。如果教师能适时地通过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范读,把课文精彩片段的意境和神韵出神入化地渲染给学生,让他们去细细品味,就能帮助学生开启情感之门。尤其是有许多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精妙之处,就能通过入情入境的范读,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心领神会,胜于繁琐枯燥的讲解。如杏林子所写的生命 生命是一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的课文。但由于学生受年龄和生活经验的制约,对生命的感悟有限,在初读课文后,还不能感悟文本的内涵。于是我采用了“以声传情”的范读,在对文本的思想感情的理解把握的基础上,将作品静态的文字语言所蕴含的情感,以有声的形式加以形象化、形态化和审美化。听了老师的范读,加上神情、表情、动作的支持,学生不知不觉之间感悟到作者的情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所以,教师采用巧妙的范读也是保证朗读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三、 巧引妙导,悟中入情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去感悟,引领学生走进文章中,去解读、品味、领悟、熏陶、沉醉、更要以朗读为基础,通过朗读促进对文章的感悟、品读,使他们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如教学鸟的天堂,文中有这样一句:“真是一株大树。”我请同学试读,并提醒他们:“怎样才能读出树大呢?”结果,有的重音落在“真是”上;有的一见“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显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未到位。于是,我引导学生再读上下文,想以想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找出有关的句子。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才恍然大悟,应重读“一”字,从而强调上文说的“许多株”、“两株”都是错误的。赞叹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朗读到位了,对榕树的硕大无比的体会也更深了。四、 设身体验,唤醒情感在朗读教学中,有时会遇上教者虽三番五次,竭尽全力地进行情感启发,可学生还是无动于衷的情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认识理解能力的欠缺;也许是生活阅历的不足;也许是与文中人物的距离太大。对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设法缩小与文中人物之间的距离从而设身处地理解体会情感,读出文本之韵味。在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为使学生体会盲童女孩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我在上课伊始,让学生闭眼三分钟。在这期间,学生要像平时一样,听从老师的指令,如翻开课本、拿出笔、放好学习用品等。通过这样的环节,引导学生体会盲人的生活。之后,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时,我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会安静了不起的语句,孩子们就能结合刚才自己的体会,从盲人的角度去体会句子。全班交流时,有的同学说:“我从极其准确一词感觉安静太了不起了,我刚才闭上眼睛连自己的文具盒都摸不到,可她竟然能准确的感觉到绿地里的那朵月季花。我想她一定是天天来这里,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记在心里了。可见,她是多么热爱生活啊!”在接下来的朗读中,孩子们都能用读表达对安静热爱生活的赞美。所以,让学生直接充当人物角色,体会情感,其朗读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五、 挖掘个性,活化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用自己智慧的火种,在引导学生个性朗读中,去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在读中品出自己的味,在读中悟出自己的情在教学中,少些墨守成规,多些不拘一格。如花钟一文有这样一句:“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读读句子,看看你体会到了什么,把你的体会读出来。”交流时,孩子们有的着重读出“紫色”一词,说:“我感觉牵牛花的颜色特别美。”有的强调“吹起”一词,说:“我觉得牵牛花特别可爱。”还有的特别强调了“小喇叭”,说:“我想象到了牵牛花的形状很独特,很没。”这样,学生的情感盘活了,他们能将自己的感悟尽情地倾洒于朗读之中,读出了个性。同时也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做到“以读为主,注重实效”这一基本原则,针对教材的具体情况,灵活使用不同的方法激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朗读。但不管用哪种方法,教师的情感都要十分地投入,千方百计点化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收到朗读的最佳效果。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