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7页
第2页 / 共7页
第3页 / 共7页
第4页 / 共7页
第5页 / 共7页
第6页 / 共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述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建瓯市实验小学 张水兰 【摘要】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本文从师生关系的内涵、传统与现代师生关系的对比中,引发构建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试图从如何改善、建立师生间关系入手,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完成教学、教育任务,创造优质教育。【关键词】民主平等 教学相长 和谐融洽 理解 尊重 关爱 改变【正文】据报道,1999年山东教育考察团到美国访问。在一所小学,有人问校长:“您认为,一所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那位校长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最大的因素不是学校的各种物质条件,也不是课程,更不是教法,而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这句话有些出人意料,但随着实践经验的逐渐积累,我们越来越体会到那位校长的话是正确的。新的世纪,“以人为本”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以人为本”的首要前提就是大力调整师生关系。没有师生关系的根本性变化,素质教育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落实,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创造优质教育的前提条件。一、师生关系的内涵。所谓师生关系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关系,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着,它对教育任务的完成关系极大。即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交往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相影响、相互认识、相互间信息交流而形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师生之间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两种形式彼此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观点、态度、情感等,双方交流的愿望、目的、动机、心理状态以及交流的时间、态度、方式等影响着交往的程度和水平,由此决定着二者之间的关系亲近程度,影响学生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和学习效率,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最终影响着学生的学业成绩。师生关系也是整个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也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因素所制约,受到社会道德风尚的影响。在不同的时期和社会制度下会出现不同的师生关系。如在封建社会,强调师道尊严,学生处于绝对服从的被动地位。而在当前我们应该有一种要包含着成熟者对未成熟者、老一辈对新一辈、先知者对未知者的要求和期望;包含着园丁对花朵精心引导和培育;也包含着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的尊师爱生、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办好当前教学、提高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条件。二、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尊师重教传统,历来传授的是“师道尊严”,讲的是“天、地、君、亲、师”。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教师在学生心目中不但是绝对的思想权威,而且是绝对的道德完人。这在很多人看来,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封建传统教育在本质上是奴才教育,教师的地位与权威依附于对统治者的神化之中。在长期的教育过程中,正是由于这种千百年来的“尊师传统”,使教师们的角色被神圣化了,传统的“天地君亲师”、“师道尊严”的观念在我们实际的学校生活中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教师的特权思想、绝对权威思想和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它规范了双方“尊”与“从”的地位,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实际成了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组织者,而且是真理的化身和知识的主宰,学生必须听老师的,听话的才是好学生,教师就应该“管住”学生,连学生都管不住的教师还是好教师吗?在教师、学生、家长以至社会的潜意识里,教师是主动者,是支配者,而学生只能是被动者、服从者。1三、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1、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在政治上,人格上和真理面前是民主平等的。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师生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教师不再是以“教师爷”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教师能够“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在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可以批评学生的种种错误;而“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学生当然也可以对教师的失误给予指正。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学生自主自信、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当然,师生关系中的民主平等不是不要教师的尊严,教师的奉献精神理应受到学生的尊重,但教师尊严的获得绝对不能建立在牺牲学生尊严的基础上。教学民主也不是不要各种规章制度,遵守学校管理准则和学生行为规范也是学生人生不可缺少的重要一课,但这种遵守应当建立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教师只有民主、平等、科学地对待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才能自由地和谐地主动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有可能,才能培养高素质的、和谐发展的、大写的人。 2、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新型师生关系应是相互影响、平等协作、交互发展。学会生存一书中谈到:“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愈来愈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们的正式职能外,他们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战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育过程的顺利展开,必须是两个主体都有活动的动机、愿望、需要及热情,彼此的意愿能共鸣于一处,那就需要师生双方在双向互动交往中真正能平等协作、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真正体现公正、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理念。韩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现代社会当师生处在网络世界的同一起跑线上,师生关系的调整也就变得十分自然了:老师可以凭借自己的传统经验引导学生,学生也可以凭借自己的敏锐、朝气影响教师;教学不再是为师者生硬的灌输,而成为智慧与智慧的启迪,思维与思维的碰撞;成为师生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共同走过的一段的美好的历程。3、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充满浓郁感情色彩。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当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当人的心情处于愉快轻松状态时,人的视觉、味觉、嗅觉、听觉和触觉都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在这样的状态下,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我国古代哲人对此早有深刻认识:亲其师、信其道,即是对师生关系巨大作用的高度概括。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可以减少学生心理疾患、减轻学生各种心灵负担。由此可见,情感不但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助推剂,更是学生心灵世界的支撑点。 心灵之门只能用心灵的钥匙来开启,情感之火只能用情感的火种来点燃。教师只有发自内心地关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换来学生爱的回报。当师生心心相印、感情融洽时,教育事业就能闪烁出动人的生命光彩,教学工作就能收到事半功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这样的情感氛围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智慧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自我教育、自我锻造将变成美好的现实。正如教育家杜殿坤说的那样:知识好比种子,教师亲切的态度好比阳光,儿童的心情好比土壤只有这时的播种,才能使知识的幼苗茁壮成长。2四、现代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1、理解和相信学生。了解研究学生。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我们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教师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大多数的教师都喜欢听话的孩子、成绩好的孩子,于是在自理一些事情上会不由自主地生出偏爱。孰不知,“不听话”的孩子和“成绩不好”的孩子内心是怎样的波澜起伏。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作为老师,应该全面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爱、不歧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相信每一位学生。教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信心,有实力才有自信。班上几十个孩子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学生实力不足的地方,正是需要教师特别关注的地方。对待学生的不足甚至是错误,教师要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诱导学生,给学生自我修正的时间、自我进步的主动性。实践中,我经常有意识地让腼腆的孩子领读课文、代表小组发言,让性格急躁的孩子跟细心的孩子一起办板报、描花边儿,让不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帮老师”查资料渐渐地,孩子们在愉快的活动中受到了锻炼、增强了自信心,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变“我能行?”为“我能行!”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成材的。当前不少家长和教师认为学生天性是破坏性的,和教育要求对立的,不严厉管教就难以成人。在教育上,多采取强制、管制灌输、矫正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以期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品质。这种教育方式存在着多种心理和伦理的缺陷,也和时代的主体精神相违背。我们应该提倡用积极的、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对待学生天性,树立乐观的人性观,善意地评估学生的天性和行为表现,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内在的需要和倾向,也就是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可以造就的,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32、给学生以尊重。给学生以尊重学生才能感受师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认为失去自尊,他们就会失去向上的动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导致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为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学生,赏识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中的皮带和拳头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羞愧和耻辱。教师在学生的手册上写上:您的儿子不想学习请采取措施。这实际上就是教师经常把一根鞭子放在学生的书包里,而父亲就用这根鞭子来抽打自己的儿子。”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他字写得好坏,无论他活泼开朗还是沉默寡言,哪怕他考试不及格,他们也都将走向未来,都将居于新世纪发展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让每一个学生在人格上得到最大的尊重。在一次语文课上,一位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一点偏差,老师立刻打断学生的话想予以纠正,但又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于是诚恳地对那个学生说:“我打断了你的话,对不起!请你继续说下去!”由此,清楚地看到学生在这位老师心中的地位学生是和自己一样的人!我们要与学生交心,不妨蹲下身来或坐在孩子们当中与他们谈话,而不要让孩子们仰视你;不妨耐心听完孩子们那不够流畅甚至答非所问的话,而不去打断他;不妨像这位老师一样,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当面向学生赔礼道歉这样,学生会加倍地向老师学习,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健全人格,并且使师生的心融为一体,产生共鸣。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那么作为活生生的学生个体,是一个发展中的人,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人,更没有两个相同的个体存在。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有性格的差异、思维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等,这些差异必然造成学习方法、学习结果的不同。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的人,也就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不断完善的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而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对学生求全责备。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对学生要宽容。发展作为一个进步的过程,没有缺陷,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4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孩子们有孩子们自己的情感世界,有自己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开端,它反映了孩子对知识的一种渴求,是教师利用的资源,要充分保护它、利用它。有一个学生在学习鲸一课时,突然发问:“鲸是哺乳动物,它成长过程中会不会像我一样要换一次牙?”这其实是一个与课堂教学目的无关紧要而且我也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但我没有回避,引导学生课下寻找答案。于是师生共同行动,有的翻阅图书,有的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