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9页
第2页 / 共9页
第3页 / 共9页
第4页 / 共9页
第5页 / 共9页
第6页 / 共9页
第7页 / 共9页
第8页 / 共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中的互联网应用”教学案例姓名:康媛媛 单位: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打字机一课教学设计一、设计说明:打字机是人音版音乐课程标准第八册第七课欣赏曲,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机发出“嗒嗒”的击键声以及换行的“叮”声,这促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以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写下了这首名为打字机的管弦乐曲。乐曲为三段体(ABA)结构,乐曲诙谐有趣,表现出紧张忙碌的办公室里人们愉快工作的情景。A段主题旋律不断做下行模进,均匀连续的击键声,连续3小节后在第4小节重拍上出现满行预告铃声,继一个四分休止符,再响起倒回机头的“喀嚓”声。B段转为C大调,节奏放宽,并频频使用强拍上的休止,与A段音乐的热烈气氛有所对比。打字机急促的击键声、铃声、倒机声仍不绝于耳,使人感受到工作着的人们紧张忙碌的心情以及娴熟自如操作打字机的得意神态。乐曲最后再现A段而告结束。学生已经见不到打字机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的电脑,我认为以校园为主线不如以工作生活为主线更为贴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上我做了一些调整。以现代的生活联系音乐形象,从而更好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二、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有四年的音乐课基础,对于欣赏作品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80%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来联系音乐形象,从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音乐欣赏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文化等领域、表现形式和方法上也具有较强的探究心理和接受能力。打字机一课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的一首管弦乐曲。他把生活中用于办公的打字机写成了生动的音乐,并用其作为打击乐器。学生早在二年级上学期欣赏过由德国作曲家奥尔特写的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其中的钟表齐鸣就来自于生活中真实的声音,学生对此曲印象极为深刻。低年级时,主要让学生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用互联网运用使之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学会运用音乐要素来说明和理解音乐,并能够将来源于生活的音乐再还原于生活,也就是初步探究表现音乐的方式方法。三、理论依据:美国的艾夫斯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例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思考和实践。音乐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第一条也提到: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四、设计特色:我以上述理论作为依据,在课前我准备课件,做了如下几个环节的的设计:首先放了从互联网上下载了第三乐段打字机片段的视频,让学生视觉聆听与分析,打字机发出了哪些有趣的声音?揭示课题并使学生了解作曲者的初衷。第二步,通过对音乐各个要素的分析把握整个乐曲的音乐形象与内涵。第三步再通过完整聆听知道乐曲的曲式结构。最后结合打字机与打字员的对话,创编情景对话,并以动作等加以表现音乐。五、详案教学目标:1.欣赏管弦乐曲打字机视频,能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审美体验。2.在听和律动表演的音乐活动形式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进而培养节奏感、表现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3.能在反复聆听中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能听辨乐曲旋律、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和变化,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能听辨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教学重点:听辩音乐主题和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教学难点:根据B乐段的音乐要素,创设符合音乐的表现方式。教学准备:运用互联网搜集打字机一课的相关视频、图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今天康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看看他在干什么?学生:“打字”。http:/v.sogou.com/play?vr=true&query=%B4%F2%D7%D6%BB%FA+%B6%AF%BB%ADa&piclink=http:/tn01.v.sogou.com/8830a32ff8bc8129-72d13306c0bb3300.jpg&playlink=http:/my.tv.sohu.com/u/vw/4934826&title=%B6%AF%BB%ADA%27&pi=0&p=40230600师:“你们同意吗?它不但是一台打字机还是一台很老式的打字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没打完一行都会用手把打字机头推回原处。师:那打字机发出了哪些有趣的声音?”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分别回答:“有敲打键盘时发出的嗒嗒嗒的打字声、有满行提示的铃声叮和嚓的倒机声。”师:打字机发出了这么有趣的声音,你们猜猜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师:“现在打字机已经被电脑所代替,同学们很少能见到它们了。但在电脑诞生之前,打字机的作用可大了,美国的办公大楼中处处传出打字机的声音。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就是从打字机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了一首世界闻名的管弦乐小品,名字就叫打字机。(出示课题)http:/pic.sogou.com/d?query=%B9%DC%CF%D2%C0%D6+%B4%F2%D7%D6%BB%FA&mood=0&picformat=0&mode=1&di=0&p=50040513&dp=1&did=1二、聆听全曲1、师:“接下来,让我们安静、完整地聆听这首管弦乐小品打字机,边听边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听全曲,展开想象。)http:/music.baidu.com/search?key=%E5%AE%89%E5%BE%B7%E6%A3%AE%E6%89%93%E5%AD%97%E6%9C%BA师:“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生:“在打字机的世界里,人们在忙碌地打字。”师:“你觉得这首乐曲的速度怎么样?”生:“很快。”师:“为什么作曲家要用这么快的速度来表现这首乐曲,他想表达什么?”生:“他想表达打字员打字的速度很快。”师:“这么快的速度,说明他们的打字技术怎么样?”生:“高超、娴熟。”师:“从音乐中你感觉到打字员的心情怎么样?”生:“很愉快!”2、师:“有一段旋律反复的出现,你们听见了吗?谁来哼唱一下?这段旋律反复的出现,我们把它叫主题旋律。师:下面就来欣赏主题旋律。问:主题旋律中打字员打了几行?每一行一样长吗?长多少?3、复听主题旋律,用手势告诉我。生:4行。也就是4个乐句,每个乐句一样长吗?最后一句长几拍?4、在听主题旋律,请同学们用动作准确的表现出来。5、完整聆听全曲,主题旋律出现了几次?教师现场画旋律线条。6、说一说这首乐曲让你分段你会怎样分?(ABA)7、A与A乐段都是表现打字员热火朝天的打字,那么B乐段表现了什么?8、分析B乐段,有明显的力度变化。他们聊什么呢?9、合着B乐段对口型来一遍。10、师生共同表演B乐段。11、在欣赏第一乐段,在满行提示声“叮”声拍手。12、眼看就要完成了,打字机和打字员非常的高兴,他们一鼓作气,越打越快,让我们一起合着音乐将文件打完吧!三、师小结:同学们,今天的学习开学吗?说说你的收获吧!音乐来源于生活,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如果你是一个善于发现并且热爱生活的人,那么你的生活中音乐将无处不在。教学反思打字机是人音版四年级第七课的欣赏曲。当我第一次聆听时就被这首短小的乐曲所吸引,那富有动感的节奏,规律又不乏变化的音色和音效,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一幅打字机工作的画面。回头细数才发现整收乐曲只有一分四十三秒。为什么这么短小的乐曲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怎样将这首短小的乐曲贯穿整节课,并让学生深受感染呢?我想这即是本节欣赏课的教学起点,也是这节欣赏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目标,我将教学过程与方法紧紧围绕目标来设计,在网上查找资料,使目标、过程相对应、一一落实,并确定从整体到局部欣赏,在从整体到主题旋律的欣赏思路。“激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本课首先运用互联网设计了打字机的第三乐段动画视频,开门见山引入打字机,让学生从“听”中说出打字机发出了哪些有趣的声音?没听一次都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这节课我借鉴了全国大赛的一节课,教学环节和语言上还有待改进,我要争取打造更精彩的音乐课堂。打字机说课稿尊敬的老师: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能与大家一起分享这节欣赏课打字机。我主要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一、设计说明:打字机是人音版音乐课程标准第八册第七课欣赏曲,是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在办公室打字的时候,听到打字机发出“嗒嗒”的击键声以及换行的“叮”声,这促发了他创作的灵感,以打字机作为打击乐器,写下了这首名为打字机的管弦乐曲。乐曲为三段体(ABA)结构,乐曲诙谐有趣,表现出紧张忙碌的办公室里人们愉快工作的情景。A段主题旋律不断做下行模进,均匀连续的击键声,连续3小节后在第4小节重拍上出现满行预告铃声,继一个四分休止符,再响起倒回机头的“喀嚓”声。B段转为C大调,节奏放宽,并频频使用强拍上的休止,与A段音乐的热烈气氛有所对比。打字机急促的击键声、铃声、倒机声仍不绝于耳,使人感受到工作着的人们紧张忙碌的心情以及娴熟自如操作打字机的得意神态。乐曲最后再现A段而告结束。学生已经见不到打字机了,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先进的电脑,我认为以校园为主线不如以工作生活为主线更为贴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上我做了一些调整。以现代的生活联系音乐形象,从而更好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二、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已有四年的音乐课基础,对于欣赏作品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80%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音乐的基本要素来联系音乐形象,从而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音乐欣赏作品的一些相关知识、文化等领域、表现形式和方法上也具有较强的探究心理和接受能力。打字机一课是美国作曲家安德森的一首管弦乐曲。他把生活中用于办公的打字机写成了生动的音乐,并用其作为打击乐器。学生早在二年级上学期欣赏过由德国作曲家奥尔特写的管弦乐曲在钟表店里,其中的钟表齐鸣就来自于生活中真实的声音,学生对此曲印象极为深刻。低年级时,主要让学生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用互联网运用使之对音乐学习充满兴趣。而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学会运用音乐要素来说明和理解音乐,并能够将来源于生活的音乐再还原于生活,也就是初步探究表现音乐的方式方法。三、理论依据:美国的艾夫斯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例外,它直接来自内心,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思考和实践。音乐课程标准中基本理念第一条也提到: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四、设计特色:我以上述理论作为依据,在课前我准备课件,做了如下几个环节的的设计:首先放了从互联网上下载了第三乐段打字机片段的视频,让学生视觉聆听与分析,打字机发出了哪些有趣的声音?揭示课题并使学生了解作曲者的初衷。第二步,通过对音乐各个要素的分析把握整个乐曲的音乐形象与内涵。第三步再通过完整聆听知道乐曲的曲式结构。最后结合打字机与打字员的对话,创编情景对话,并以动作等加以表现音乐。五、详案教学目标:1.欣赏管弦乐曲打字机视频,能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审美体验。2.在听和律动表演的音乐活动形式中,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进而培养节奏感、表现力和良好的合作意识。3.能在反复聆听中加强对音乐主题的记忆,能听辨乐曲旋律、音色、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的特点和变化,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能听辨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教学重点:听辩音乐主题和乐曲的基本曲式结构。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