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5页
第2页 / 共5页
第3页 / 共5页
第4页 / 共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 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说课稿长度单位一、说教材本课题教学前,学生对重量单位千克和克有了较深的认识, 并能够准确地进行千克和克单位之间的换算,这为本节课的 教学内容作了知识的铺垫和思路孕伏。通过本课题教学,使 学生对重量单位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工农业 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为以后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教材所展现的知识结构,层次清楚,由易到难,便于学生理 解和掌握。先通过两幅插图说明吨在实际中的应用,然后结 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吨的观念,揭示了吨与千克之间的 进率 1 吨=1000 千克。接着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 推算体重帮助学生哇加深 1 吨=1000 千克的认识。最后学生 通过“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本课题的目标:1. 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 初步建立某些 1 吨重物体的观念, 知道 1 吨 =1000 千克。2. 掌握重量单位吨与千克间的简单换算。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 1 吨的重量观念,这也是教学 难点。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的教法与学法拟体现以下两点:1. 加大主体参与的力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在亲身 感受中推算,尽可能创设学生参与的情境,强化学生的主体 地位。2. 帮助组建认知结构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教学中,通过 复习的填空练习、新知教学中的尝试练习、巩固阶段的综合 填空练习,向学生展示了一个有序的、完整的知识结构,从 而帮助学生组建起关于重量单位及其换算的认知结构。三、说教学程序第一课时。教具:投影片、图片、小黑板。1. 新课导人(1) . 填空。 1 千克 =( ) 克 3 千克 =( ) 克6000 克=( ) 千克 5000 克=( ) 千克(2)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3) 请学生说出老师的体重约是多少千克。克、千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重量单位,它们用来计量较轻物 品的重量,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就要用“吨” 作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吨的认识”。教师板书:吨 的认识。以旧引新,过渡自然,便于学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2. 新课展开第一层次,教学吨的认识。(1) 利用投影出示课本中的直观放大图,引导学生说出两幅 图的图意。(2) 教师提问:汽车的载重量是多少 ?火车车皮的载重量是多 少 ?计量这类较重物品用什么作单位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 用吨作单位。(3) 再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看见过用吨作计量单位的标志。 这一层次的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容和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 点,在教学中先演示、提问,再小结,让学生充分感知吨这 个计量单位,为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第二层次,认识千克和吨的关系。(1) 先出示问题:大米每袋重 100 千克, 10 袋重多少千克 ? 再出示课本的直观放大图,并将图片逐一贴出。让学生根据 教师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数数 (100 千克 100 千克地数 ) ,每 袋 100 千克, 10 袋是 1000 千克, 1000 千克是 1 吨。1000 千克就是 1吨,1 吨等于多少千克 ?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1 吨: 1000 千克。(2) 同桌同学互相说出自己的体重, 并互相背一背, 来感受 1 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教师提问:我们班乎均每人体重按 25 千克计算, 40 个同学 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是几吨 ?(40 个同学的体重是 1000 千克, 是 1 吨。 ) .这一层次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积极参与 学习,并亲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学生建立 1 吨重的观念, 突破难点。第三层次,教学千克与吨的换算。(1) 出示: 6 吨=( ) 千克, 5000 千克=( ) 吨,让学生试做。 启发学生想出:因为 1 吨是 1000 千克, 6吨就是 6 个 1000 千克,所以 6吨是 6000 千克;5000 千克里面有 5个 1000 千 克,所以 5000 千克就是 5 吨。(2) 完成课本中的“做一做”。 这一层次的设计,整个过程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给学生动 脑、动手、动口的机会,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原则。3. 巩固练习 。(1) 填出适合的单位。一筐苹果重 25( ) 一个乒乓球重 3( )一袋化肥重 50( ) 一只大象重 6( )一辆货车载重 4( ) 一支粉笔重 5( )(2) 匹配连线。5000 千克 2 吨8 吨 6 千克2019 千克 8000 千克6000 克 5 吨(3) 计算: 1280 千克 -1 吨 6 吨 +50 千克72 吨-23 吨 93 吨 50 千克 -93 吨(4) 完成练习十九第 25 题。 (做在课本上 ) 练习形式多样化,既有利于学生巩固新知,还可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4. 全课小结第 # 页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