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6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土保持术语 3.1综合术语 水土流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水的损失:大于土壤入渗强度的雨水或融雪水因重力作用而沿坡面流失的现象。 水土流失类型 :根据引发水土流失的主要作用力的不同而划分的水土流失类别。 水土流失形式:在作用力相同的情况下,水土流失所表现出的不同方式。 水土流失区: 水土流失比较集中,年土壤侵蚀量超过相应的容许土壤流失量的地域。 水土流失面积:土壤侵蚀强度为轻度和轻度以上的土地面积,亦称土壤侵蚀面积。 水土流失规律: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与其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容许土壤流失量:根据保持土壤资源及其生产能力而确定的年土壤流失量上限,通常小于或等于成土速率。对于坡耕地,是指维持土壤肥力,保持作物在长时期内能经济、持续、稳定地获得高产所容许的年最大土壤流失量。 水土保持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水土保持措施: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工程、植物和耕作等技术措施与管理措施的总称。 水土保持设施 :具有防治水土流失功能的各类人工建筑物、自然和人工植被、以及自然地物的总称。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按照水土流失规律、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的需要,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配置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形成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实现对流域(或区域)水土资源及其他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活动。 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 :为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活动。 小流域:面积不超过 50 km2的集水单元。 小流域综合治理 :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预防、治理和开发相结合,合理安排农、林、牧等各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布设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的最佳配置,实现从坡面到沟道、从上游到下游的全面防治,在流域内形成完整、有效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既在总体上,又在单项措施上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水土流失,达到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流域内水土资源和其它自然资源,充分发挥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水土流失防治活动。 小流域经济 :以小流域范为单元,在规模化、集约化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开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化、商品化农业生产模式。土地沙化 :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细粒(粉粒、粘粒)而逐渐粗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 风沙流 :沙粒被风扬起并随风沿地面及近地空间搬运前进形成的挟沙气流。当风力较大,将地面沙尘吹起,出现空气相当浑浊,水平能见度为1km-10km的天气现象,称为扬沙。当强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卷入空中,出现空气特别浑浊,水平能见度低于1km的天气现象,称为沙尘暴。 沙漠:气候干旱,植被稀疏,风沙吹蚀强烈,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发育的地域。 荒漠化 :在干旱区、半干旱区和干旱的亚湿润区,由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退化现象,包括水土流失、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退化以及自然植被长期丧失等引起的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或丧失。按其成因可分为水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和其它因素造成的荒漠化等类型。 沙质荒漠化:在具有沙质地表物质组成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自然和人类活动,使原来非沙质荒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显著特征,从而导致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并产生荒漠景观的生态环境退化现象,亦称沙漠化。 石漠化: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草场退化:草场草群矮化、稀疏,优良牧草衰退,产草量降低,生态环境恶化等逆向性演替的现象。 土壤侵蚀与泥沙 土壤侵蚀: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土壤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自然侵蚀 :在不受人为影响的自然环境中发生的土壤侵蚀。人为侵蚀 :由人类活动,如开矿、修路、工程建设以及滥伐、滥垦、滥牧、不合理耕作等,引起的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类型 :按照侵蚀营力的不同而划分的土壤侵蚀类别,主要有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重力侵蚀等。 土壤侵蚀形式:在同一侵蚀营力作用下,土壤侵蚀所表现出的不同方式。 土壤侵蚀规律:土壤侵蚀的发生、发展与各种影响因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侵蚀营力:导致土壤侵蚀的作用力,包括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自然营力及人类对土地破坏的作用力。 水力侵蚀:土壤及其母质或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包括面蚀、沟蚀等。 面蚀 :降雨和地表径流对地表土体比较均匀地剥离和搬运的一种水力侵蚀形式,包括溅蚀、片蚀和细沟侵蚀。 沟蚀 :坡面径流冲刷土体,切割陆地地表,在地面形成沟道并逐渐发育的过程。 淋溶侵蚀 :土壤及其母质中被水溶解的物质或细小颗粒随入渗水流迁移的过程。 波浪侵蚀:由风或行船等扰动水面形成波浪,冲击岸坡、堤防并产生崩塌、磨蚀和淋溶的过程。 溯源侵蚀 :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 风力侵蚀:风力作用于地面,引起地表土粒、沙粒飞扬、跳跃、滚动和堆积,并导致土壤中细粒损失的过程。 冻融侵蚀 :土体和岩石因反复冻融作用而发生破碎、位移的过程。 重力侵蚀:土壤及其母质或基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堆积的过程。主要包括崩塌、泻溜、滑坡和泥石流等形式。 滑坡:坡面上部分土体或岩石在重力等作用下,沿坡体内部的一个或多个滑动面(带)整体向下运动的现象。 混合侵蚀: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侵蚀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侵蚀类型,如崩岗、泥石流等。 崩岗:山坡土体或岩石体风化壳在重力与水力作用下分解、崩塌和堆积的侵蚀现象。 泥石流 :在水力和重力的综合作用下,山坡或沟道突然爆发的含有大量水和泥沙、石块的液、固两相洪流。 土壤侵蚀程度 :以土壤原生剖面被侵蚀的状态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 土壤侵蚀强度 :以单位面积和单位时段内发生的土壤侵蚀量为指标划分的土壤侵蚀等级。 土壤侵蚀量: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从地表处被击溅、剥蚀或崩落并产生位移的数量,通常以 t 或 m3表示。 土壤流失量:土壤及其母质在侵蚀营力作用下,产生位移并通过某一观察断面的泥沙数量。以 t 或 m3表示。 土壤侵蚀模数 :单位时段内单位水平面积地表土壤及其母质被侵蚀的总量,通常以 t/km2a 表示。 侵蚀基准面:水流下切接近某一平面后即失去侵蚀能力,不再往下侵蚀,这一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又称水流侵蚀基准。 沟道密度: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沟道的总长度,通常以 km/km2表示。 泥沙 :在土壤侵蚀过程中,随水流输移和沉积的土体、矿物岩石等固体颗粒。 流域产沙量:通过流域出口观测断面的泥沙量及其上游工程拦蓄和沟道、河床及湖泊等沉积的泥沙量的总和,通常以 t 表示。 流域输沙量 :通过流域出口断面的泥沙总量。以 t 表示。 含沙量 :单位体积水体中所含泥沙的重量,通常以 kg/m3表示。 输沙模数 :某一时段内,流域输沙量与相应集水面积的比值,通常以 t/km2.a 表示。 泥沙输移比 :在某一时段内,通过沟道或河流某一断面的输沙总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的产沙量的比值。6综合治理 6.1工程措施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应用工程原理,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修建的工程设施。 坡面治理工程 :为防治坡面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坡面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工程设施。 梯田: 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建的、断面呈阶梯状的田块。按其断面形式可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在我国南方,旱作梯田称梯地或梯土,种植水稻的称梯田。 水平梯田: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的田面水平平整,横断面呈台阶状的田块。 坡式梯田: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上下分段修筑田埂,埂间保持原坡面的田块。 隔坡梯田 :保持自然植被的坡地与水平梯田上下相间而组合的梯田。 坡面截流沟 :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的拦截、疏导坡面径流,具有一定比降的沟槽工程。 水平沟:竹节壕 水平槽 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槽),沟(槽)内间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土挡以间断水流。 造林整地 :为防止造林及幼林生长期间的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面径流,改善林木生长条件,对造林地采取的各种蓄水保土的整地措施,包括水平阶、反坡梯田、鱼鳞坑、撩壕、穴状整地等。 水平阶: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窄带水平台阶地的造林整地方式。 反坡梯田:在坡面上,沿等高线修建的田面向内倾斜成一定反向坡度(外高内低)的梯田。 鱼鳞坑:在坡面上,修筑呈品字形排列的半圆形坑穴的造林整地方式。 固坡工程:为保证山体和坡面稳定而修建的坡体加固工程设施。包括挡土墙、抗滑桩、削坡、反压填土、排水工程、护坡工程、滑动带加固工程等。 护坡工程 :为稳定斜坡、岩体、土体和保护坡面免受冲刷侵蚀而采取的防护性工程设施的总称。按材料和形式可分植物护坡、干砌石护坡、浆砌石护坡、抛石护坡、混凝土护坡、喷浆护坡、砌石草皮护坡、格状框条护坡等。 坡面水系工程:在坡面上修建的用以拦蓄、疏导坡地径流,防止山洪危害,发展山区灌溉的水土保持工程设施。 坡面集雨工程 :在坡面修建的拦蓄坡面、道路等降水径流的工程设施。 水窖:旱井 在地下挖筑成井状的、用于蓄积地表径流,解决人畜用水、农田灌溉的一种工程设施。 沟道治理工程 :为固定沟床,防治沟蚀,减轻山洪及泥沙危害,合理开发利用水沙资源而在沟道中修筑的工程设施。 沟边埂 :为防止沟岸扩张,沿沟边修建的截流、挡水、护沟工程设施。 沟头防护工程 :在侵蚀沟道源头修建的防止沟道塑源侵蚀的工程设施。 谷坊 :横筑于易受侵蚀的小沟道或小溪中的小型固沟、拦泥、滞洪建筑物,高度在 5 米以下。按不同建筑材料分为石谷坊、土谷坊、梢枝谷坊、插柳谷坊、竹笼谷坊等。 淤地坝:在多泥沙沟道修建的以控制沟道侵蚀、拦泥淤地、减少洪水和泥沙灾害为主要目的的沟道治理工程设施。 拦沙坝:在沟道修建的以拦蓄山洪、泥石流等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的拦挡建筑物。 水坠坝:用水力冲击土体,使之成为较高浓度的流态泥浆,输入筑有人工碾压边埂的坝面冲填畦内,经自重脱水固结而成的土坝。 治沟骨干工程:为提高小流域坝系的抗洪能力,减少水毁灾害,在沟道中修建的库容为 50500 万 m3的控制性缓洪拦泥淤地工程。 坝系:在小流域中,由相互联系和发挥综合效益的淤地坝、治沟骨干工程、小水库等组成的坝库群工程设施。 引洪漫地 :应用导流设施把高含沙洪水漫淤在耕地或低洼地、河滩地上,以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发展农业生产的生产活动。 沟道蓄水工程 :在沟道修筑的拦蓄洪水,防止山洪危害,发展山区灌溉的工程设施。 蓄水池:蓄水容量在 1000 立方米以下的小型蓄水设施。 山塘: 堰塘、陂塘、池塘 在沟溪内筑坝、或利用地势低洼处拦蓄地表径流、山泉溪水的小型蓄水设施,蓄水量一般在 1000100000 m3。 沉沙池: 沉沙凼 用于沉淀泥沙和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