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3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一段爱情上演了人间爱情的传奇,后人沿着这条红线永远的追踪下去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纪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陈鸿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三,双重主题说。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长恨歌的主题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还有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长恨歌写作之初,是倾注着作者感情的爱情描写。依照正常的艺术感受,读者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女人是祸水,李、杨之恋是唐帝国衰亡根由的。 由于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特殊身份和特殊关系,使得他们的爱情故事从唐代开始一直就是从史传到文学极为关注的热门题材,除正史之外,许多野史笔记如明皇杂录、开元天宝遗事、开天传信记、酉阳杂俎、国史补等均有零星记载,而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更是开启了李杨爱情故事的文学创作的先河。此后一发不可收,出现了宋代乐史的小说杨太真外传,元代关汉卿的唐明皇哭香囊、庚天锡的杨太真霓裳怨、王伯成的天宝遗事诸宫调与白朴的梧桐雨、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屠隆的彩毫记等诸多戏曲作品。这其中,对长生殿影响最大的是长恨歌与梧桐雨。长恨歌是写作长生殿的最早的依据,而梧桐雨与长生殿两者先后之间是一种直接的继承关系。长恨歌是继孔雀东南飞、木兰词等民间叙事诗后之后,更为工整完美,具有一定传奇色彩的叙事诗。它比较客观地叙述了一个故事,注意故事的情节和结构,以最大的努力追求故事本身的优美动人。在诗中,白居易并不没有把唐明皇与杨贵妃作为一个真实的帝王的形象来描写,作者只是利用了这一个题材,把李、杨由历史人物变成了传奇人物。所以作者一方面美化了他们的爱情,另一方面没把“安史之乱”归罪与杨贵妃,通过他们歌颂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白朴的梧桐雨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基本思想倾向和意境情调却大有不同。白居易的长恨歌涉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关系时,有意掩盖唐明皇夺儿媳的行为,说杨玉环“养在深宫人未识,一朝选在君王侧”。在梧桐雨中,白朴一开始就交待了杨玉环是唐明皇儿子寿王的妃子,因具有人间少有的嫦娥之貌,唐明皇一见倾心,先将她度为女道士,然后娶入宫中册为贵妃。可身为贵妃的杨玉环却与唐明皇的义子安禄山有男女私情,安禄山起兵时说:“单要抢贵妃一个,非专为锦绣江山。”白朴这么写显然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两人的爱情。“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成到衰的转折点,他把李、杨两人的爱情故事放到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写的是人世沧桑之感。尤其是剧中第四折,写战乱平息后,历经患难的唐明皇独自面对杨贵妃画像秋夜听雨的描写,把繁华已去,盛景不再,只剩下孤独寂寞时的悔恨和哀怨写得百转千回。这种由盛至衰的人世沧桑的悲剧,通过李、杨爱情故事敷演出来,尤为惊心动魄。洪昇写了长生殿,在1688年完成,至今300多年。他吸收了前人对李杨爱情的抒发和表现,结合了自己完整的思考,主题明确,气势宏伟。他的长生殿有50本,现在虽然是27本,但删除了很多。在如此大的规模中,这部戏仍旧是无懈可击。他的价值在于吸收了以前有价值的元素,对李杨的爱情故事做了新的发展。他把故事全部展开,设计了很多新的情节,同时又不违背历史。长生殿的主题就被定位在情上。过去我们对它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是表现情的,有人认为是表现女祸的,但现在确定下来长生殿就是表现情的。它的情和西厢记、红楼梦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呢?我认为后者都是年轻人互相爱慕和追求,和现在年轻人谈恋爱一样一见倾心,前者歌颂的是对爱情无论生死,真心到底。长生殿最突出的是表现在杨贵妃和唐明皇两个人的塑造,它有3大特点:1、它不提杨贵妃和寿王的关系,更不提她与安禄山的关系。在历史上,杨贵妃是寿王的妃子,而寿王是唐明皇的侄子。这首先引起人们对杨贵妃的非议,在古代人们只非议女人。洪昇不提这件事是怕有损他们的形象,不利于描写他们的爱情。2、侧重描写杨玉环在马蒐兵变已经开始感觉到自己有罪,洪昇着重写了两出戏。其中一出是情悔描写的杨贵妃的鬼魂无处安身,既怀念唐明皇又忏悔自己的荒唐。长生殿最精彩的是后半段,尤其是哭像,描写了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思念。洪昇的唱词不是堆砌一些形容词,而是使用一些叠词,在哭像中很能表现出来。洪昇历时十余年对前人的一些作品进行了总结性的加工,写就了他规模巨大的传奇长生殿,可以说是前人有关李、杨爱情故事的集大成者。在内容上,长生殿直接继承了梧桐雨,作为全剧骨架的密誓、惊变、埋玉、雨梦就是以梧桐雨为底子,其它的如权哄、合围、献饭、舞盘、哭像等几出也是梧桐雨已有描写或者曾经提到的。在此基础上,洪昇对史料进行了精心的挑选,“凡史家秽语,概肖不书”(长生殿自序),按照传说的面目给李杨的爱情故事作了新的发展,活灵活现地塑造了李隆基、杨玉环、安禄山、杨国忠等一批中国戏曲历史画廊上的经典人物形象。同时,洪昇又把他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见解和理想寄寓在李、杨的爱情故事之中,使得长生殿不仅文辞优美,而且主题深刻,成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三易其稿的创作过程根据洪昇本人长生殿例言中对该剧创作过程的介绍,他曾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第一稿是因为感慨李白的身世,遂以李白遇唐玄宗写了清平调三章为主要关目,大致与屠隆的彩毫记相类,取名沉香亭。其用意不过借李白的遭遇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可以推测,这本中李杨情缘会得到描写,但不会占主要地位。后来他的朋友毛玉斯批评沉香亭剧本的排场过于熟套,他就删去了李白的情节,增加了李泌辅助康肃宗中兴的内容,这便是第二稿,剧名叫舞霓裳。在这一稿中,李杨的情缘已占据主导地位,但作者持否定态度。说明洪昇已经把对这段历史的认识,从个人的身世感怀上升到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兴亡的思索。第三稿为最后定本,洪昇进一步想到“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并深深为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白朴的梧桐雨中李、杨爱情故事所打动,于是再次对剧本大加改动。他去掉了李泌辅佐肃宗中兴的情节,并吸取唐代“玉妃归蓬莱仙院、明皇游月宫之说,因合用之,专写钗合情缘,以长生殿题名”。这十余年三易其稿的过程,既是对剧本主题、人物、情节不断酝酿、修改的定稿的过程,也是作者对其个人遭遇、历史与现实的人生哲理认识的不断深化、成熟的过程。洪昇朋友徐材说他“自谓一生精力在长生殿”(天籁集跋)。关汉卿唐明皇哭香囊、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唐明皇游月宫、岳伯川罗光远梦断杨贵妃、庾天锡杨太真霓裳怨、杨太真华清宫。明代传奇写李、杨故事亦不乏其人,其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清初洪曻的长生殿。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