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审论文】谈如何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惠州市河南岸中学翟伟明谈如何正确认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内容摘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 、社会知识化的浪潮,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知识增长和社会变化的速率空前加快。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关键是要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因此作为学校的教育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思想、理念、方法要随之改变,课堂上师生关系也要随之改变,再也不是象以前那种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民主、平等、互动、共创、共享的师生关系。本文正是以生物课堂教学为例对这种师生关系展开详尽的论述。关键词: 民主平等 互动 共创 共享当今社会的发展,正朝着信息化、多元化发展,对未来的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教育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思想、理念、方法也随之改变,师生关系再也不是以前那种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而是一种全世界人民作、民主、平等、互动、共创、共享的师生关系。本文是我在教学中的实践及探索。1、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在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师生情”,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喜欢某位教师,进而喜欢学习他(她)教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成绩好,并且没有费力气;不喜欢某位教师,也就不喜欢学习他(她)教的学科,这一学科的成绩肯定不好,并且即使费了很大力气也难于提高。由此可见,师生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教和学的简单关系,而是师生角色的互动关系。从社会角度看,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社会互动关系。师生之间只有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才能创设一个和谐、祥和、友爱和宽松的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心情振奋的心理状态之中。实际上,也只有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学生的思维活动才能真正充分地、深刻地、创新性地展开。心理交流的前提是教师要理解学生。理解是架设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他特有的个人品质,关心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使教学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里去。语言是心灵交流的重要手段。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学生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学生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思想感情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心,使学生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语说“眼睛会说话”,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递情感和意向。课堂教学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学生,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学生保持交流,使连坐在角落的学生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请同学起来回答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亲切地注视他。师生之间心灵交流的最高境界是“以心换心,以爱换爱”。由于以前过于重视“知”,而忽视“情”,使学校-知识的海洋变成了茫茫无边的苦海;求知本是世间最大的快乐,而许多学生感到的是无限的苦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重视“知”而且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和幸福。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上的失败导致他们自卑又很敏感,故而,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有一名学生上课不听讲,经常在桌上画卡通,正好我在课堂上讲细胞的结构,我让这位学生到黑板上画,尽管明显地可以看出他没有绘画基础,但还是表扬他画得好,下课找他谈,了解到他只是爱好绘画,我鼓励他系统学习,更好地掌握绘画技艺,今后在建筑、广告、装璜等行业大有作为,后来,需要他画哪幅图时提前让他准备。结果我发现他不仅画得比原来有很大进步,同时促使他提前预习,课堂上的出色表现,使他有了自信,自然对学习也就有了兴趣。由此我深刻认识到赏识教育的重要性,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尊重的欣赏,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尤其对后进生更为重要。只要教师真正发自内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使教育活动成为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就会达到知情交融,为求知打下良好的基础。2、师生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教学互动有4种形式:(1)教师将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单向型;(2)教师与学生互相获得信息的双向型:(3)师生、学生之间信息多边输出和接受的多向型;(4)教师以学习的成员身份参与教学,生与生、师与生都相互作用的立体型。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为第四种互动类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个体身心的发展,如果没有学生的活动过程中的积极内化,教书育人就无从谈起。在信息化社会,如果依然将大脑视为“ 储存事实的仓库”,教学即是用知识去填满“仓库”,显然是非常片面和脱离现实的。生物科学的进展是极其迅速的,如何让新成果、新知识与课本知识有机结合,是生物教学中的难点,在我原来的教学实践中,只是由教师在课堂上介绍,自从实施小组负责制以来,这便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具体办法是: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小组长,每节课之前由小组长带领所有组员通过从报刊、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中寻找有关生命科学的最新发展、生物与环境等相关的信息并报道给其他学生,以信息多、新、能脱稿做简单评论的小组为好。学生很喜欢这种形式的上课,如有个小组在讲手机的电磁波对人是否有害时,先到社会上调查手机用户的身体状况,然后从网上杳到有关测试手机的相关试验,最后评论有些手机出的电磁波对人体有危害,有的对人体无害,又如炭疽热是继“911”恐怖事件后的生物恐怖活动,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有一个组的几位学生相继介绍了炭疽热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及生物武器的相关问题,使其他学生对炭疽孢子有了清楚的认识,解除了不必要的恐慌,同时深化了课本上有关生物繁殖的知识。这样通过学生主动寻找资料,关注生命科学,并把信息与其他学生分享,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并掌握了收集信息的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郊果。课堂上要实现师生间互动,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教学模式,积极探索运用“过程式”教学。所谓“过程式”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其一般程序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并提供有关背景和材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组织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例如,对“种子的成分”教学,我一边指导学生进行“探究种子成分”的实验,一边提出问题,如试管内壁上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乳白色的液体遇到碘酒后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纱布包内剩下的黄白色胶粘物质我们俗称什么?你知道它实际上是一种什么物质?切下经烘烤后的玉米种子的胚放在白纸上挤压,纸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在不知结论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观察、讨论,以及教师的启发引导,最后得出任何种子都含有无机物(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淀粉、蛋白质、脂肪);植物的种类不同,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在种子里的含量也不同;在干燥的种子里有机物总是比无机物多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有利于生物知识的学习,还使学生受到科学的训练。3、共创是课堂的核心和凝聚力一位哲人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个人手中仍然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后,我们每人拥有了两种思想。以“根对水分的吸收”为例,根毛吸水的道理是本节的重点。我从实验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原因,我国北方有大片盐碱地,用什么办法让盐碱地变绿洲?由学生调查、寻找资料提出方法,写简易报告。通过调查和寻找资料,学生知道了一些绿化的经验做法,如换土等;便更多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新办法,如种植树耐盐碱植物,进行无土裁培;有的学生提出用基因工程改造植物的基因,使之耐盐碱;有的学生提出注入一定的盐分,使根毛细胞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根毛可以吸水;有的提出多浇水。我补充说,通过灌排使土壤脱盐,从而降低土壤溶液浓度。由此看来,学生确实理解并掌握重点,并能运用于实际中,同时也说明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并且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没有互动, 就不会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看法。师生互动过程中,师生思维的碰撞,像“原子反应堆”迸发出无穷的能量,创造力得到直接开发和发挥,创新能力在一次次挑战和考验中得到增强。4、共享是教与学的最佳境界当学生成为一种探索未知,获得知识的寻宝活动时,课堂教学就成了师生共享知识的快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对教学目标达成共识,享受思想的交流、情感的交融,在快乐中实现了培养目标,如讲到蝗虫结构时,我亲自带领学生到野外抓蝗虫,在实地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然后跟课本的知识相对照,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使他们对生物知识的更深刻了,还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又2002生物教材的附录中增加了部分中英文名词对照表,我及时地引用到教学中,如细胞壁cell wall,血糖blood sugar,体液body rluid,血液循环blood circulation等术语,不仅扩展了学生和知识面,而且使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更深刻了,还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巩固并促进了英语学习。更为重要的是学生树立了一种意识,在很多时候,看到一提到生物学的术语便会很自然地用英语表达,如值日生在讲到DDS药物输送系统时,就用英语解释一下。有的学生已习惯上生物课时,把英语词典或文曲星摆在课桌上,随时利用,这样使学生在教师创造的环境中探求知识,获得知识已成为一种乐趣,学习不再是苦差事,不再是负担,而是自学的行动。在此过程中,不断获得的成功体验,吸引他们更加投入,从而主动学习。共享对教师来说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也是学习者。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传统的学习模式把教师作为学科专家,但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教师原有的一桶水,往往已是一桶陈酿,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需要。在信息化社会,教师想拥有一桶常喝常新的水,实在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观念,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教给学生打水的方法和介绍寻水的途径更为重要,它将使学生在离开教师后,仍然能够寻水解喝。这就要教师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将最新的学习和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的学习主动性的最佳结合,是知识结构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最佳结合,是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最佳结合,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最佳结合,最终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强化、深化、内化。学生也将从学习中获得乐趣,使他们终身学习成为可能和需要,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