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6页
第2页 / 共6页
第3页 / 共6页
第4页 / 共6页
第5页 / 共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题:烛之武退秦师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教学时数:第 学月 第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借助参考书和教师讲解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鉴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疏通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语、词组、文言特殊句式,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疏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具与器材:班班通、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读烛之武退秦师明确目标 1. 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2. 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3. 疏通课文第1、2段,理解课文内容。自主学习 1、文本解读: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著。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2、背景: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鲁僖公三十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鲁僖公二十八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子人九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 3、史书体例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记载的时间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编历史的方式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编历史的方式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记载的时间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编历史的方式 4、通读全文,给汉字注音汜(fn)南佚(y)之狐夜缒(zhu)而出 共(gng)其乏困阙(qu)秦 函(hn)陵 秦伯说(yu)逢(png)孙 5、结合课文中的注解,归纳字词意义和用法。A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词类活用:烛之武退秦师 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C特殊句式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以其无礼于晋。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讨论交流1、针对“自主学习”中的下列内容,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解决疑难,形成共识。2、小组内共同梳理课文1、2段。思考 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的?3、教师巡堂指导。展示点评(一)学生分小组展示讨论成果。(二)教师通过班班通就学生解答不明确和不准确的内容进行点拨。(1)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明确: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的?明确:郑伯,他勇于自责,以情动人,以诚动人,因而说服烛之武出使秦国。当堂检测 1、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2、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3、今急而求子(表顺承,连词) 4、臣之壮也(表修饰,连词)5、烛之武退秦师作业布置 疏通课文,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3、4题课后记课题:烛之武退秦师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教学时数:第 学月 第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借助参考书和教师讲解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鉴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疏通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语、词组、文言特殊句式,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疏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具与器材:班班通、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前读烛之武退秦师明确目标 1、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课文注解,疏通课文。 2、归纳两段的文言知识,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 3、理解课文内容,思考 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步?其中哪一点最关键?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课文注解,疏通课文。 2、归纳两段的文言知识,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 3、理解课文内容,思考 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步?其中哪一点最关键? 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讨论交流1、针对“自主学习”中的下列内容,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解决疑难,形成共识。2、小组内共同梳理课文3、4段。3、小组讨论分析课文思考题。4、教师巡堂指导。展示点评(一)学生分小组展示讨论成果。(二)教师通过班班通就学生解答不明确和不准确的内容进行点拨。(1)烛之武怎样说服秦伯退师?学生明确:欲扬先抑,以退为进。(郑既知亡矣)阐明利害,动摇秦君。(邻之厚,君之薄也)替秦着想,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引史为例,挑拨秦晋。(君之所知也)推测未来,劝秦谨慎。(唯君图之)亡郑 对秦 无利,有小害(表面)舍郑 对秦 无害,有小利 分析利弊,层层深入亡郑 对秦 将有大害(深入)(2)烛之武究竟何许人也?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侧面描写)(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语言描写)(烛之武)许之。(烛之武)夜缒而出。(动作描写)明确:才华横溢、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不卑不亢、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3)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当堂检测 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1、越国以鄙远(表目的,连词)2、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目的,连词)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4、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5、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6、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7、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8、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9、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10、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作业布置 以今天的观念来看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可以获得哪些宝贵的启示?课后记课题:烛之武退秦师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教学时数:第 学月 第 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借助参考书和教师讲解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2.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鉴赏,引领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疏通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烛之武临危授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掌握重点词语、词组、文言特殊句式,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疏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具与器材:班班通、多媒体课件教学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前读烛之武退秦师明确目标 1. 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2.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分析烛之武说话艺术,深刻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自主学习 1、熟读课文。 2、归纳本课文言知识,完成学案中的练习题。 3、思考:以今天的观念来看烛之武退秦师这件事,可以获得哪些宝贵的启示?讨论交流(1) 针对“自主学习”中的下列内容,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解决疑难,形成共识。 1、小组内共同归纳本课文言知识,完成学案,。 2、小组讨论分析课文思考题。 (2)教师巡堂指导。展示点评(一)学生分小组展示讨论成果。(二)教师通过班班通就学生解答不明确和不准确的内容进行点拨。学生明确:1、从佚之狐推荐烛之武看伯乐精神。在郑国危难之际,佚之狐慧眼识英雄,主动向郑王推荐烛之武,而烛之武智勇双全,不辱使命。如果说烛之武是千里马,那么佚之狐就是伯乐,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当今社会,许多“千里马”难以四蹄腾空、昂首长啸,很大的原因就是推荐重用的伯乐少,打击报复上司多。小到单位、企业,大到国家、民族,以长远的眼光来看,都应该发现人才、重用人才,让人们能最大限度地施展才华、创造业绩。2、 从烛之武临危受命来看爱国主义。 烛之武在郑王坦诚道歉后,不计前嫌,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慷慨赴死。郑国之安危,亦个人之荣辱也。自古以来,爱国主义就是时代的号角,激励着仁人志士们舍生取义、前仆后继。从屈原、杜甫、陆游到龚自珍、林觉民、方志敏,历史的天空浮现着多少鲜活的面容,回荡着多少壮丽的诗篇。在今天,爱国主义回到平民立场,就是每位公民要满腔热情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3、 从烛之武说服秦王看外交家风采。 烛之武面见秦王时镇定自若、慷慨陈词、丝丝入扣、无懈可击,让秦王听后心悦诚服,立即下令撤军并重兵驻守以防晋。一身孤胆闯虎穴,三寸巧舌退强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个外交家的独特风采。从历史的长河中可以看到,诸葛亮前往江东促成孙刘联盟时,舌战群儒,谈笑风生;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签字协议上拍案而起,据理力争;周恩来在重庆和南京国民政府要人周旋时有理有节,刚柔相济。外交家的风采,神奇迷人,彪炳史册。 1、文言句式 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结构后置)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介词结构后置)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烛之武)辞曰(省略句)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句) (晋)许君焦、瑕(省略句) 2、一词多义(1)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代词,自己的) 吾其还也(语气助词,还是,表商量)(2)之公从之(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何厌之有(助词,帮助宾语前置)行李之往来(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当堂检测 1、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作业布置 能力培养与测试P22能力发展篇1-9题 预习荆轲刺秦王课后记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