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4页
第2页 / 共4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宋词精选: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辛弃疾 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将来。 甚云山自许,终生意气;衣冠人笑,抵死尘埃。 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秋江上,看惊弦雁避,骇浪船回。 东冈更葺茅斋。 好都把轩窗临水开。 要小舟行钓,先应种柳;疏篱护竹,莫碍观梅。 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载。 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 辛弃疾词作鉴赏 辛弃疾力主抗金,收复中原,但朝廷无此意,不加重用壮志难酬,一生屡遭贬斥。由于不能见用于苟且偷安的南宋统治集团,他感到前途险恶,早晚必被逐出宦途。为后事计,他任江西安抚使时,在上饶城北带湖之畔,修建了一所新居,作为将来退隐之处。取名为“稼轩”并自号为“稼轩居士”以示去官务农之志。此词即在作引退前一年,即淳熙八年(1181年)新居将落成之时所作,抒发了他当时万端感慨集于一心的简单感情。 上片主要写萌发弃政归田之念。首句开门见山,顺题而起。西汉蒋诩隐居时门前开有三条小路的缘由,“三径”即成了隐士居处的代称,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就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三径初成”,日后栖身有所,词人于失意之中亦露几分欣慰。不过这层意思,并没有直白的一语道出。而是“鹤怨猿惊,稼轩将来”,以带湖的仙鹤老猿埋怨惊怪其仆人的迟迟不至,曲曲吐露。“鹤怨猿惊”出于南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蕙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不同的是,孔稚珪是以从前朝夕相处的鹤猿惊怨周颙隐而复仕,辛弃疾用此典却反其道而行之,假设马上友好伴处的鹤猿怨自己仕而不归。这两句是从新居方面落墨,说那里希望自己早日归隐:“甚云山”四句,是自言自语一样,写主观想法。既然我的终生志趣是以“云自许”,为什么还老是呆在尘世里当官,惹先贤隐士称赞呢!明显,这只不过是辛弃疾在遭到投降派一连串打击之后,所发的一种牢骚自嘲而已。 谁不知道,辛弃疾的“终生意气”是抗金复国,金瓯一统,岂能以“云山自许”!然而现在天地难转,事不由已,有什么方法呢?“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词人不愿作违心之事,他认为既然厌恶这丑恶的官场又不能以已之力匡正,就应当激流勇退,愈早愈好,不要等被人家赶下了台才离开;再说自己也不是象西晋张翰那样因想起了家乡味美的鲈鱼脍、莼菜羹而弃官还乡,心中无愧,又何苦“抵死尘埃”呢?这里,示意了同南宋统治集团之间的冲突已到了不行调和的程度,并说明了自己的磊落胸怀。其中“意倦”句,说明自己绝不愿为朝廷的苟安政策效劳,志不行夺去向已定:“岂为”句,说明他之退隐并不是为贪图个人安逸享受;最值得体会的是“身闲贵早”里的“贵早”二字。当然,这是为了照应前文曲露的对新居的憧憬,欲归之情,不过主要还是说明,词人不堪统治集团反对派对他的毁谤和打击,而且可能预感到一场新的迫害正在等待着他。不如抽身早避。因而自然逗出了后面“秋江上”三句,说明了自己离政归田的真正缘由是避祸,就象鸿雁听到了弦响而逃,航船见到了恶浪而避一样。他是别无他途,不得不如此。 下片主要写但对将来生活蓝图的设想。词意仍缘“新居将成”而起。“将成”是指,初具规模但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东冈”二句,先就建筑方面说,再修一幢茅屋作为书斋,设于东冈,并把窗户全部面水而开,既照顾了题中“带湖”二字,又照顾了“终生意气”,即“云山自许”的雅致。而“行钓”同“种柳”联系起来,说明词人憧憬的是“小舟撑出柳阴来”的画境。表达了对官场争斗的厌倦,对乡村安静的憧憬。下面写竹、梅、菊、兰,不仅表现了词人的生活情趣,更喻指词人的为人节操。竹、梅、是“岁寒三友”之二物,竹经冬而不凋,梅凌寒而花放。 从既要“疏篱护竹”,又要“莫碍观梅”中,既表示玩花弄草的雅兴,更可以看出他对竹、梅坚贞品质的热忱赞颂和憧憬。至于菊、兰,都是宏大爱国诗人屈原宠爱的高洁的花草。他在离骚中有“餐秋菊之落英”,纫秋兰以佩“等句,表示自己所食之素洁和所服之芳香,辛弃疾说,既然古人认为菊花可餐,兰花可佩,那我肯定要亲自把它们载种起来。明显,”秋菊“两句,明讲种花,实言心志,古人志行高洁。自己亦当仿效。然而屈原餐菊佩兰是在被楚王放逐以后,而辛弃疾当时还是在职之臣。坚持抱负节操当然可以由已打算,但未去留岂能擅自安排。所以他接着说:”沉吟久,怕君恩未许,此意徘徊。“这三句初看与前文完全不属,但细想,恰是当时心理冲突含蓄而真实的流露。辛弃疾一生为国志在统一,志向尚未实现本不情愿离政,但形诸文字却说”怕君恩未许“。因此,这一方面当然暴露了作为统治集团一员的辛弃疾仍对腐朽朝廷昏庸皇帝存有不切实际的梦想;另一方面,更可以说,这是他始终不忘复国、乐观从政、热诚用世之心的流露。全词就在这种不得不隐、然又欲隐不能的”徘徊“心境中完毕。 这首词,自始至终可以说是一篇描写心理活动的实录。但上下两片,各有不同。前片写欲隐缘由,感情渐进,由微喜,而怅然,而气恼,而愤慨。读之,如观大河涨潮,流速由慢而疾,潮声也由小而大,词情也愈说愈明。后片写将来准备,读之,似在河中泛舟,水流徐缓而平稳,再不闻澎湃咆哮之声,所见只是波光粼粼。及设想完毕,若游程已终,突然转出“沉吟久”几句,好像刚刚准备,既非出自己心亦不行行于实际如一物突现舟水凝滞不行行,不过,尽管两片情趣迥别,风貌各异,由于通篇皆以“新居将成”一线相贯,因此并无割裂之嫌,却有浑成之致。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