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内容
第1页 / 共11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10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混凝土施工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冲孔桩2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混凝土施工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四川擎烽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7月5日 冲孔灌注桩基础混凝土施工专项施工方案一、 工程概况 1、 根据广州南沙信息港广船基站工程情况, 基础采用冲孔灌注桩基础桩型为摩擦-端承桩, 基础埋深18.3m, 实际埋深待基坑开挖后根据地看报告和设计图纸确定。孔桩砼标号为C25。 二、 施工方案第一节 水下混凝土要求一、 原材料要求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等原材料应符合国家规定和设计要求, 原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及试验报告( 先检验后施工, 见证取样试验30%) ; 若使用商品混凝土则需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提供。 二、 外加剂的使用1、 基本要求和内容( 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向混凝土搅拌站提出) ( 1) 砼用外加剂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 混凝土泵送剂JC473、 砂浆、 混凝土防水剂JC474、 混凝土膨胀剂JC47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标准的要求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2) 凡属工程使用的外加剂, 必须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进行取样检验, 并提供检验报告单。( 3) 混凝土配制应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 施工工艺及气候条件, 结合混凝土的原材料性能、 配合比以及对水泥的适应性, 经过试验确定使用外加剂的品种与掺量。( 4) 设计有特殊要求的外加剂应有专项性能检验报告。三、 混凝土配合比1、 基本要求和内容( 根据混凝土设计要求向混凝土搅拌站提出需求) ( 1) 混凝土应按设计要求由试验室经过试配确定配合比, 提交配合比试验报告。当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有变更时, 其配合比应重新确定。( 2) 混凝土配合比试配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1的规定。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制尚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 3) 试配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应经检验, 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 4) 现场施工时的混凝土配合比, 应根据砂、 石的含水率做相应调整并做好记录。或检验结果主要指标不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第二节 水下混凝土施工要求1、 混凝土拌制1) 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 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确定及根据现场砂石含水率调整配合比; 坍落度宜为180220; 水泥用量不少于360/m。( 设计要求) 2) 水下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45%, 并宜选用中粗砂; 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50, 且不得大于钢筋间最小净距的1/3。3) 为改进和易性和缓凝, 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2、 灌注混凝土的导管总成: 1) 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 直径宜为200250, 导管接头处的外径应比钢筋笼的内径小100以上; 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2, 导管的分节长度视工艺要求确定, 底管长度不宜小于2米, 接头宜用法兰或双螺纹方扣快速接头。2) 导管提升时, 不得挂住钢筋笼, 为此可设置防护三角形加劲钣或设置锥形法兰护罩; 3) 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 试压, 试水压力为0.61.0MPa。4) 隔水塞, 外径比导管内径小2025; 橡胶垫圈厚35, 直径比导管内径大56。5) 储料斗, 必须满足初灌量的要求。3、 初灌量确定: 1) 混凝土初灌量应能满足最小埋管深度0.81.0m, 并形成混凝土、 泥浆界面, 使泥浆与混凝土分隔开来。满足导管最小埋深的初灌量: 式中: 导管内径( m) ; 泥浆容重( t/m) ; 混凝土容重( t/m) ; 孔内混凝土面至孔底距离( m) 。孔口泥浆面至孔内混凝土面高度( m) ; 桩孔直径( m) ; 2) 满足混凝土有足够流动压力从管内迅速流出, 形成混凝土、 泥浆界面的初灌量: 式中: 导管底端距孔底距离( m) ; 导管在孔中泥浆面以下的长度( m) 。比较及, 取大值作初灌量。4、 混凝土灌注: 1)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 为使隔水塞能顺利排出, 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 隔水塞用8#铁丝悬挂于导管内水面处, 并先灌入同设计强度的水泥砂浆0.20.3m,以便剪断铁丝后隔水塞与混凝土在导管内下行顺畅。2) 导管埋深宜为26m, 严禁导管提出混凝土面, 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3) 灌注时, 为防止管内气塞, 混凝土宜经过溜槽入孔; 也可在管口处放置一根短管排气。4) 为防止钢筋笼上窜, 孔内混凝土面接近钢筋笼时, 适当增加埋管深度。5) 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 每根桩的浇注时间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6) 灌注接近桩顶时, 注意保持足够的导管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剔除桩头在1.5米左右, 保证凿除泛浆后的桩顶的标高和桩顶的混凝土强度符合设计要求。5、 在桩身混凝土尚在可塑状态时拔出护筒。四、 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1、 基本要求和内容( 1) 混凝土应按设计要求提供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混凝土搅拌站提供) ( 2)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分批检验评定。 ( 3) 当混凝土试件强度评定不合格或混凝土强度的代表性不真实或有怀疑而又无从证实时, 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采用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测方法, 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对结构构件中的混凝土强度进行鉴定, 并作为处理的依据。经鉴定处理的结构或构件应有处理记录, 并经设计单位同意签认。附件一、 ( 常见问题处理方案) 常遇问题主 要 原 因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1、 坍孔( 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坍塌) 提升、 下落钻头, 清渣和钢筋笼碰撞孔壁。护筒周围未用粘土填封紧密而漏水, 或护筒埋设太浅。未及时向孔内加泥浆; 或孔内泥浆面低于孔外水位; 或孔内出现承压水低于静水压力; 或泥浆密度不够等; 在流砂、 软泥、 破碎地层、 松散沙层中钻进, 进尺太快, 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 转速太快等。提升、 降落钻头和放钢筋笼时保持垂直上下; 护筒周围用粘土填封密实; 钻进中及时添加新鲜泥浆, 使其高于孔外水位; 遇流砂, 松散土层等适当提高泥浆密度, 不使进尺过快, 或空转时间过长。轻度坍孔可加大泥浆密度和提高水位; 严重坍孔可用粘土膏或澎润土投入待孔壁稳定后采用低速钻进( 同时常备粘土或澎润土以防万一) 。2、 钻孔偏移( 倾斜) ( 成孔后不直, 出现较大垂直偏差) 桩架不稳, 钻杆导架不垂直, 钻机磨损, 部件松动, 或钻杆弯曲, 接头不直。土层软硬不匀。钻机成孔时遇较大孤石或探头石, 或基岩倾斜未处理, 或在粒径悬殊的砂石卵石层中钻进, 钻头所受阻力不匀等。安装钻机时要对导架进行水平和垂直校正, 检修钻机设备, 如钻杆弯曲及时调换和更换, 遇软硬不匀土层应控制进尺, 低速钻进。倾斜过大时应填入石块、 粘土重新钻进, 控制钻速, 慢速上下提升, 上下重复扫孔纠正。如有探头石, 宜用钻机钻透, 或用冲锤击密, 把石块打碎, 如有基岩倾斜, 可投入石块, 使表面略平, 用冲锤密打。3、 在粘土层中钻进时, 进尺缓慢甚至不进尺钻头有缺陷, 钻头有泥包或糊钻现象, 钻进参数不合理。检修或更换钻头, 清除泥包, 调节冲洗液的比重和粘度, 适当增大泵量或向孔内投入适当砂石解除泥包糊钻; 调整钻进参数。4、 在基岩中钻进时, 进尺很慢甚至不进尺岩石较硬, 钻压不够。钻头切割刃崩落, 钻头有缺陷或损坏。加大钻压( 可用加重块) 调整钻进参数, 修复或更换钻头。5、 砂层、 砂砾石层或卵石层中钻进时, 有循环突然中断, 或排量突然减小, 钻头在孔中跳动厉害进尺过快, 管路被砂石堵死, 冲洗液的比重过大冲洗液中钻渣含量过大。孔底有较大的活动卵砾石。控制钻进速度; 立即提升钻具, 调整冲洗液比重至符合要求; 起闭砂石泵出水阀, 以造成管路内较大的瞬间压力波动, 可清除堵塞物, 或用正循环冲堵, 清除堵塞物, 如无效, 则应起钻予以排除, 降低转速, 加大泵量及时清渣; 起钻用专门工具清除大块卵砾石。6、 钻头脱落钻管的连接螺栓松动或破损。及时将螺栓拧紧, 破损者及时更换。7、 转台不能旋转液压泵或液压马达发生故障工作油不足。及时修理或更换液压泵或马达, 及时补充液压油。常遇问题主 要 原 因处 理 方 法8、 隔水塞卡在导管内1、 隔水塞制作不合适( 1) 隔水塞直径过大, 在导管内落不下( 2) 隔水塞橡胶垫圈过大( 3) 隔水塞直径过小或长度不够, 在导管内翻转卡住。取出, 另放入隔水塞取出, 修整橡胶垫圈直径取出, 另放隔水塞2、 导管加工质量差( 1) 导管加工同心度不好, 变形( 2) 接头处出现台阶( 3) 管内粗糙( 4) 法兰上未车导正环( 5) 法兰焊接不正( 6) 法兰平面与导管中心线不垂直修理或更换3、 遇物卡住用长冲捣或振捣, 若无效提出导管, 取出障碍物9、 导管漏水1、 导管连接处密封不好( 1) 垫圈放置不平正( 2) 垫圈挤出或损坏( 3) 法兰螺栓松动检查后重新设置检查后重新设置或更换提起导管重新均匀上紧法兰螺栓2、 初灌量不足, 未埋住导管, 冲洗液从导管底口侵入提出导管, 清除灌入的砼, 重新开始灌注3、 导管提升过多, 埋深太小, 冲洗液随浮浆侵入管内若孔内已灌入少量砼, 应清除干净后, 方可灌注; 灌注入砼较多时, 应暂停灌注, 下一个比原孔径小一级的钻头钻进至一定深度起钻, 用高压水将砼面冲洗干净, 并将沉渣吸出, 将导管下至中间小孔内恢复灌注10、 堵管( 砼在导管内出不去) 1、 砼配制不合理( 1) 砼配合比不符合要求, 水灰比过小, 坍落度过低, 流动性差( 2) 粗骨料超出规定要求2、 砼搅拌质量不符合要求砼拌制操作者不熟练或没有按定量进料, 或搅拌时间短, 拌合物不均匀, 或运输中严重离析按要求的配合比, 重新拌合, 并检查坍落度按规定要求选择粗骨料按规定要求拌合、 运输3、 灌注时间过长, 表层砼已初凝( 1) 灌注工作准备不足, 灌注时间延长( 2) 发生某种故障, 灌注中途停顿各施工步骤明确分工, 协调工作, 确保灌注连续性; 各种机械设备、 电路及水路必须经过严格检查过关。4、 导管内进水未及时发现, 造成砼严重稀释, 水泥浆与砂石分离上下提动导管或振捣, 使导管疏通; 若无效, 提出导管进行清理后, 重新插入砼内足够深度, 用潜水泵或空气吸泥机, 将管内泥浆、 浮浆、 杂物等吸除干净, 恢复灌注。5、 砼泌水离析严重在不增大水灰比的原则下, 重新拌和。( 三) 常遇问题主 要 原 因处 理 方 法10、 堵管( 砼) 在导管内出不去6、 管内结皮, 形成堵塞( 1) 夏天气温高, 砼中水分极易蒸发, 加之导管发烫, 未得到及
收藏 下载该资源
网站客服QQ:2055934822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